2歲多的寶寶動不動躺在地上撒嬌,
無論哄、勸、嚇都無濟於事,
該怎麼辦?
幾乎所有的孩子都曾經哭鬧,
耍賴,
尤其是在他們還小,
還不太會說話的時候,
因為這是他們僅有的幾種表達挫折和生氣的方法。
不論他們鬧得多麼煩人,
父母應該理解,
孩子不僅僅是希望得到你的反應(儘管這是哭鬧和耍賴很重要的原因,
甚至小學生有時也為得到父母的反應而哭鬧),
這也是一種釋放自己情緒的方法。
父母應該允許孩子表達他們的各種情感,
我們不接受的是他們表達情緒的方法。
如果父母因孩子哭鬧而生氣,
Advertisiment
首先, 承認孩子的情緒, 其次, 批評孩子表達情緒的方式, 第三, 告訴孩子應該怎樣做(好好說你要什麼, 為什麼)。
孩子大鬧往往使父母束手無策, 感到對孩子和情境都失去了控制。 幸運的是, 隨著孩子長大, 到了學齡期, 他們就學會用更好的方法處理自己的挫折。
減少孩子鬧的竅門是將它消滅在萌芽狀態。 如果孩子在公共場合鬧,
Advertisiment
如果孩子在家裡鬧, 你可以說:“如果你不鬧, 我們就可以談談, 看我們能做什麼?”並帶孩子走到另一個房間(如果你的孩子太小, 你可以和他呆在一起, 如果他要你抱, 可以抱著他, 但不要給他想要的東西, 直到他冷靜下來)。 看看報紙或幹點兒別的什麼, 讓他知道, 只有他冷靜下來, 你才注意他。 大多數情況下, 如果大人對孩子的鬧不感興趣, 他們很快就能冷靜下來。
鬧有時預先沒有徵兆, 孩子會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突然大鬧起來:得不到他們想要的東西, 做不好一件事, 或僅僅是累了。
Advertisiment
不要對孩子期望過高, 例如, 幼兒不能較長時間自己玩, 因此應避免帶幼兒在商店人多的時候購物, 排隊時孩子很快就會不耐煩。 如果你必須帶著他排隊, 準備好他喜歡的玩具或吃的東西給他解悶。
當你的孩子發展了更多的自我控制, 學會了以建設性的方式表達他的需要和挫折後, 哭、鬧和其他消極行為將會越來越少。 教會你的孩子告訴你他的想法和感受, 你和孩子的交流技能都能得到發展, 並建立起良好的溝通, 在你的孩子進入青春期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