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後3~7天的新生兒在住院期間進行新生兒聽力篩查, 未能通過篩查的寶寶, 在1個月或42天複查;複查未通過的寶寶, 在3個月大時到兒童醫院的兒童聽力診斷中心進行詳細檢查, 確診聽力是否有損傷。 有損傷的寶寶, 則要及時干預治療和康復。
平時可以讓寶寶多聽聽生活中大自然的聲音, 比如走路的腳步聲、小鳥的叫聲、遠處人們對說話聲,
Advertisiment
可以給寶寶準備一些不同音色的小玩具, 比如品質過關、音量要柔和不刺耳的撥浪鼓、音樂盒、一捏就會響的橡膠玩具等等。
抱孩子時, 可以讓寶寶的頭貼近我們心臟位置, 這樣可以讓寶寶清晰地聽到心臟跳動聲, 這種和緩規律的聲響對促進寶寶聽力很有好處。
近視
醫生建議寶寶在10~12月內進行一次視力篩查, 這樣可以及早發現弱視、斜視等, 以便及早矯正。 未能通過篩查的寶寶, 將每隔三個月進行一次複查。
如果在2歲時視力發育仍然不正常, 醫生則會根據情況給予治療方案。 如果寶寶是早產兒、出生評分低或者父母患高度近視, 第一次視力篩查, 應該安排在寶寶4~6個月。
Advertisiment
語言遲緩
大多數寶寶從1歲左右開始有意識地說話, 到了2歲, 大多數寶寶會說許多詞語, 或一些簡單的短語。 如果寶寶到了2歲半還不能說出一個完整的詞, 比如媽媽、爸爸等簡單的詞, 那就要特別警惕, 這是不是語遲的表現。
對寶寶來說, 前期的語言輸入和儲備至關重要。 就像往杯子裡倒水, 只有水裝滿了, 才會溢出來。 同理, 寶寶接收到的語言資訊,也需要累積到一定的量才會迸發出來。
爸爸媽媽平時要多跟寶寶說話, 多帶寶寶外出遊戲, 聽各種聲音和語言, 以豐富他們的語言儲備。
乳齒反頜 牙齒反頜, 就是我們通常說的“兜齒”。 如果寶寶的乳牙反頜不矯正, 半數以上將可能發展為恒前牙反頜。 但是乳牙反頜矯正後, 恒牙再發生反頜的可能性就會大大減少。
Advertisiment
父母中如果有反頜, 應該在寶寶的乳牙出齊後, 經常帶到牙科醫生那裡去檢查, 以便及早發現異常。
家長們要盡可能的抽出一些時間關注寶寶的心理需求, 以免養成吮手指、咬嘴唇、咬東西等易導致口腔組織發育異常的不良習慣。
先天性髖關節脫位
先天性髖關節脫位, 通常與遺傳有關。 有些寶寶能在出生後2周內發現, 有些則可能在寶寶學爬或走時才被發現。
它的特徵是:寶寶髖關節脫位的那條腿後側臀下的皮膚褶皺比正常的那條腿多一些, 寶寶學爬時總是坐著爬, 寶寶走路時一瘸一拐, 總摔倒。
先天性髖關節脫位的治療關鍵在於早期發現, 早期治療。 6月以內, 可以穿戴Pavlik吊帶;6月以上,
Advertisiment
3歲以上, 以手術治療為主。 因此, 家長們因注意嬰幼兒的舉止, 發現異常及時到醫院就診, 通過最小的創傷取得最大的療效。
O型腿
寶寶的O型腿分為病理性和生理性, 通常生理性O型腿不需要治療, 在寶寶2歲左右會自然變好。 但如果寶寶仰臥, 父母用雙手輕輕拉直寶寶雙腿, 向中間靠攏。
如果寶寶的兩腿靠攏時, 雙側膝關節和踝關節之間是不併攏的, 有超過15釐米的間隙, 寶寶可能出現病理性O型腿。
症狀較輕的寶寶, 家長可以通過按摩來幫助糾正。 寶寶平躺時, 輕輕地往畸形的反方向按摩, 每天堅持3-5次。
若按摩無效時則需要就醫骨科, 在專業指導下佩戴肢具, 其實就是寶寶睡覺時把腿放在肢具裡,
Advertisiment
語言表達障礙
通常表現為說話時語言的速度、節奏與流暢異常, 俗稱“結巴”, 通常會在2~4歲發生, 多數寶寶會自然變好, 因為這時的口吃通常是語言發育過程中階段性的口吃。
事實上, 孩子說話的早與晚, 的確存在著個體差異, 但更重要的是後天環境的影響。 家長給予適當的教育和關心, 孩子的語言能力必然會隨成長而加強。 但是, 有些孩子說話時吐字不清, 家長也未加注意, 那就可能造成語言障礙。
所以, 父母應該按時帶寶寶去醫院檢查, 並學會觀察寶寶在發育過程中是否存在異常情況, 避免錯過最佳治療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