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遇到陌生人就安靜了怎麼回事

女兒一遇到不熟悉的人就不愛說話, 變得沒有禮貌。 該怎麼改變寶寶這種認生的習慣呢?

專家表示, 6個月左右的嬰兒就會開始“認人”了, 即會分辨哪些是家裡人, 哪些是陌生人。 面對陌生人, 寶寶會產生好奇、焦慮、警惕甚至有恐懼的情緒, 在這種警備狀態下叫寶寶接近陌生人是不可能的, 而寶寶怕生的行為也是很正常的。

無可厚非, 每個爸爸媽媽都希望寶寶在他人面前是一個彬彬有禮、落落大方的可愛寶寶, 讓人很喜愛, 但是平常看待寶寶遇到陌生人就“安靜”的行為:

合理期望寶寶表現。 父母對寶寶有太廣泛、太高或者太絕對的期望都會換來自己的失望甚至寶寶的絕望。

Advertisiment
爸媽希望寶寶能對所有陌生人說話、不會害怕陌生人, 還不如合理的期望寶寶能禮貌的對待陌生人, 恰當的使用禮貌用語向陌生人問好, 在安全的環境下(爸媽在身邊、幼稚園裡)能愉快的和陌生人交談。

接受孩子的實際情況, 尊重他的個性。 有的父母總羡慕別人家的孩子不怕生, 天生“自來熟”, 和陌生人也玩得很嗨, 而自己的寶寶卻是很拘謹的“慢熱”型的, 要等到很熟後才會主動和他人交談、互動。 或者有的寶寶非常“謹慎”, 需要經過和陌生人保持一定距離, 經過長時間的觀察確認對方無害後才願意和對方交流。 孩子都有自己的個性, 父母要尊重孩子的個性,

Advertisiment
接受孩子接觸陌生人的節奏和方式。

塑造寶寶行為要循序漸進。 父母為了塑造孩子的行為會提出一系列要求, 但要注意這些要求應該由易到難, 不可一下子要求孩子達到家長提出的所有要求。 此外, 父母應該陪伴在孩子身邊, 耐心、鼓勵孩子慢慢增強自己的自信、提高自己的能力。 比如在媽媽陪伴下, 可以要求寶寶應該對陌生人點頭、微笑和拜拜, 然後再由媽媽示範跟陌生人主動說“叔叔/阿姨”、“再見”等, 再來就是讓孩子能完成說出“xx叔叔/阿姨你好, 再見”或者其他應景的句子。

言傳身教並駕齊驅。 孩子的行為大多是從父母的“言傳身教”下學習來的, 所以大人如果禮貌、友好的對待他人, 寶寶也能模仿並學習。

Advertisiment
如果爸爸媽媽自己對陌生人的態度並不開放、禮貌或者友好, 那麼寶寶自然也就學習不了那些熱情的“問候”。 善意、開放的對待陌生人需要父母身體力行的榜樣帶動寶寶放心的接納“陌生人”。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