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遊戲裡有什麼秘密?遊戲治療師先告訴你

引子:什麼是遊戲?

我是一個遊戲心理治療/心理輔導師, 也就是說, 我使用遊戲、藝術媒介、箱庭療法, 來進行心理諮詢和心理輔導。 我工作的物件有小朋友, 也有成年人, 我也做親子互動的指導。 今天我來和大家談談, 怎麼能夠高品質地陪伴孩子遊戲, 真正進入孩子的世界。

首先, 請容許我和大家澄清一件事。 我們這裡談到的孩子的「遊戲」, 是「play」而不是「game」。 每一次講到孩子的遊戲時, 我都要強調, 「電子遊戲不是遊戲」。 通常家長們都會很吃驚。 因為我們常常認為「遊戲」就是指「game」。

「game」更傾向於有設計、有規則、有競爭的遊戲,

Advertisiment
game在英語裡本身就有比賽、競賽的意思, 比如Olympic Games(奧運會), 就把它的這種意味表達得更明顯啦。

game是有規則的, 同時有輸贏, 有好壞, 有評價。

而「遊戲心理輔導」中所說的「play」, 其實強調的是「玩」, 是嬉戲, 是那種玩樂的精神。

大家可能會說:

孩子不是成天都在玩嗎?我幹嘛還要關注他的遊戲啊。

叫他自己隨便玩玩好了, 還要讓我陪, 好麻煩哦。

要不還是別瘋玩了, 有時間讓他學點什麼吧, 人家誰家的小誰, 2歲都認識好幾百個字了!

對啊, 咱們為什麼要關注孩子的遊戲, 陪孩子一起遊戲啊?遊戲對孩子重要嗎?

遊戲是孩子的語言

給洋娃娃把尿的小女孩

有一位2歲多的小女孩, 她收到了一個洋娃娃, 是絨布做的, 很新很結實。 這個小女孩很喜歡用這個洋娃娃玩一個遊戲——

Advertisiment

她會粗魯地把這個洋娃娃拽過來, 說:「娃娃, 過來把尿啦!」然後劈開洋娃娃的腿, 假裝給她把尿。 她經常玩這個遊戲, 過了半個月左右, 洋娃娃兩腿中間的部分就被完全扯裂了。

從這樣一個遊戲片段中, 我們至少可以讀到這些資訊:

這是一個重複出現的遊戲。 咱們不能動不動就上綱上線, 生搬硬套地, 非要給孩子的每個遊戲找出背後的東西來。 可是請記住, 一個不斷重複的遊戲, 對孩子一定是有意義的。

小朋友和娃娃玩把尿的遊戲。 這個具體的遊戲細節從何而來?一定是從她的生活經驗中模仿而來的。 所以, 我們知道, 這個小女孩自己估計常常被人把尿。

她對娃娃很粗魯, 拽過來不由分說就把尿。 這樣的行為也應該是和她自己的生活經驗有關的。

Advertisiment
所以, 我們知道, 小女孩自己被把尿這件事, 完全是被迫、沒得商量的, 她對此很不情願。

很新很結實的洋娃娃在很短的時間內, 因為這樣的遊戲, 壞掉了。 那她一定是很用力嘍。 她為什麼那麼用力?就是不愛惜玩具嗎?不是的, 心理諮詢師會認為, 她這麼用力, 是在表達, 也是在宣洩自己的情緒。 因為, 被把尿這件事, 讓她感覺到很痛, 很難受。

也就是說, 小女孩用遊戲的方式, 在向父母拼命述說:「我討厭被把尿!那讓我很疼!」

如果我們不注意觀察孩子遊戲中的細節, 只是扔下孩子讓她自己玩, 那麼, 我們只會看到遊戲的結果——娃娃被破壞了, 而不會知道其中發生了什麼。 於是我們就會生氣啊,

Advertisiment
覺得這個孩子怎麼這麼皮, 好好的玩具毀成這樣。 甚至覺得孩子是不是變壞了, 故意破壞東西。

孩子常常很難用語言來表達他們的內心世界, 特別是內心的衝突, 以及自己的情緒, 這是因為:

他們的語言發展水準不夠好;

即便是語言水準夠好的成年人, 有時也很難清晰地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情緒;

孩子有時可能不敢和父母說發生了什麼、你們做了什麼讓我難過。

而遊戲, 就是孩子的語言, 是孩子認識世界的方式, 也是孩子對自己的內在問題和衝突進行解決的最好媒介。

小朋友們可以在一個足夠安全的環境中, 在遊戲裡, 展現自己的傷心, 自己的不滿, 自己的攻擊, 自己內心的矛盾, 自己的願望, 自己原諒他人的能力,

Advertisiment
自己成長的能力…

所以, 如果父母忽視孩子的遊戲, 完全不陪伴孩子玩, 不在遊戲中和孩子溝通, 就會錯失孩子「實言以告」的內容。

遊戲讓孩子有展現想像力的機會

玩畫畫接龍的小男孩

有一個小學一年級的男生, 他爸爸認為他完全沒有創造力, 根本不會畫畫。 事實上, 這個小男生的美術課也確實總是不及格。

放假了, 孩子到一位從事藝術相關工作的女士家玩。 這位女士恰好在不久之前從我的遊戲治療課上學到一種玩法, 和孩子玩畫畫接龍, 是用隨意畫線的方法來畫, 所以比較小的孩子也可以玩這個遊戲。 和孩子一起接龍畫了7、8張不相關畫之後, 要把所有的畫編成一個故事。

這個遊戲看似簡單, 可是要接龍別人的畫, 其實還是需要一定的想像力的,要把不相關的畫編進一個故事裡,更需要很強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先隨便畫線,然後另一個人在這樣的隨意線上填充成圖。比如,下麵是我隨手畫的。

總之呢,這位女士也和那個小男生一起玩這個遊戲了。令她吃驚的是,她發現自己畫出的塗鴉,小男孩一下子就填充成一隻小鴨子,並且畫得特別活靈活現。這可是來自藝術工作者的評價哦。

接下來的幾輪遊戲都讓她發現,小男生其實特別有想像力,而且畫得特別生動,他編的故事也特別有創造性。

她告訴我,這件事,讓她從這個孩子身上學到了很多。

其實這個孩子根本不缺乏想像力,只是沒有給他機會展現想像力。由於教育方法不當、提供的環境不恰當,導致那個孩子原本豐富的想像力和創造力都被遏制了。父母也因此產生偏見,覺得自己的孩子「就是不行」,所以父母可能會想要強化訓練孩子,或者乾脆放棄。孩子的自信、自尊也會因此遭到破壞。

可是,在一個舒適的遊戲的場景下,孩子的潛能就發揮出來了。

這也是遊戲的一個重要功能。別看塗鴉這個遊戲看起來好像那麼幼稚,其實,不僅是孩子的潛能可以得到發揮,也有藝術家向我回饋說,做了這個遊戲之後,自己的藝術創作也產生了新的靈感哦。

遊戲促進良好的親子關係

收拾玩具也可以變成遊戲

通過遊戲,孩子還可以和家長更好地聯結在一起,促進良好的親子關係。

比方說,你有沒有因為要孩子收拾玩具而和孩子發生過對抗?我相信願意來聽講座、學習的媽媽,沒有人一開始就想對孩子發火,可是孩子說三遍不聽、四遍不聽、一天到晚總是出現同樣的情況,漸漸地就把媽媽的耐心給磨沒了。

可是,和孩子對抗,責駡孩子,是一種要付出代價的辦法。這個代價就是破壞親子關係,如果總是採取類似的互動模式的話,孩子和媽媽之間的依戀關係,也會是不安全的依戀關係。而對依戀的研究發現,早期的依戀關係會成為人的一種內在工作模式(相當於成為了人格的一部分),影響一個人成年後的人際交往。所以,這種辦法所要付出的代價是非常巨大的,很可能是得不償失的。

但是我們可以讓收拾玩具不再是枯燥的任務,更不是一種懲罰,而是遊戲的一部分哦。比如:

你有時候可以說:「聽說你很會收拾玩具哦?是不是真嗒?你有沒有那麼厲害啊?那我給你唱一首歌吧,我覺得在我唱完之前,你肯定收不完這麼多玩具的。」

當然,當他做到了,你也要特別誇張的鼓勵他哦。

或者如果玩具特別多,你需要幫他一起收拾。或者你就是想和孩子一起做這件事,那就可以試試看讓他和你比賽啊。咱們做家長的要首先做個有趣的人,所以你得特別會演哦,你會說「啊呀呀,我怎麼不記得這個玩具應該放到哪裡啦,哎呀,我要被他超過啦,哇,這個我怎麼拿不起來哎」之類的。

還有,小朋友如果是特別喜歡模仿媽媽去超市買東西的年紀,你也可以發給他一個籃子(塑膠袋也行啊),讓他去購物,把那些玩具都「買」到籃子裡。

總而言之,就是別讓孩子覺得,這是一個無聊的任務。

小結

我們至少可以發現三個陪伴孩子遊戲的理由:

瞭解孩子,「聽」到孩子在「述說」什麼。

讓孩子的潛能自然地得到發揮。

減少親子間的對抗,提高親子互動的品質,改善親子關係。

其實還是需要一定的想像力的,要把不相關的畫編進一個故事裡,更需要很強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先隨便畫線,然後另一個人在這樣的隨意線上填充成圖。比如,下麵是我隨手畫的。

總之呢,這位女士也和那個小男生一起玩這個遊戲了。令她吃驚的是,她發現自己畫出的塗鴉,小男孩一下子就填充成一隻小鴨子,並且畫得特別活靈活現。這可是來自藝術工作者的評價哦。

接下來的幾輪遊戲都讓她發現,小男生其實特別有想像力,而且畫得特別生動,他編的故事也特別有創造性。

她告訴我,這件事,讓她從這個孩子身上學到了很多。

其實這個孩子根本不缺乏想像力,只是沒有給他機會展現想像力。由於教育方法不當、提供的環境不恰當,導致那個孩子原本豐富的想像力和創造力都被遏制了。父母也因此產生偏見,覺得自己的孩子「就是不行」,所以父母可能會想要強化訓練孩子,或者乾脆放棄。孩子的自信、自尊也會因此遭到破壞。

可是,在一個舒適的遊戲的場景下,孩子的潛能就發揮出來了。

這也是遊戲的一個重要功能。別看塗鴉這個遊戲看起來好像那麼幼稚,其實,不僅是孩子的潛能可以得到發揮,也有藝術家向我回饋說,做了這個遊戲之後,自己的藝術創作也產生了新的靈感哦。

遊戲促進良好的親子關係

收拾玩具也可以變成遊戲

通過遊戲,孩子還可以和家長更好地聯結在一起,促進良好的親子關係。

比方說,你有沒有因為要孩子收拾玩具而和孩子發生過對抗?我相信願意來聽講座、學習的媽媽,沒有人一開始就想對孩子發火,可是孩子說三遍不聽、四遍不聽、一天到晚總是出現同樣的情況,漸漸地就把媽媽的耐心給磨沒了。

可是,和孩子對抗,責駡孩子,是一種要付出代價的辦法。這個代價就是破壞親子關係,如果總是採取類似的互動模式的話,孩子和媽媽之間的依戀關係,也會是不安全的依戀關係。而對依戀的研究發現,早期的依戀關係會成為人的一種內在工作模式(相當於成為了人格的一部分),影響一個人成年後的人際交往。所以,這種辦法所要付出的代價是非常巨大的,很可能是得不償失的。

但是我們可以讓收拾玩具不再是枯燥的任務,更不是一種懲罰,而是遊戲的一部分哦。比如:

你有時候可以說:「聽說你很會收拾玩具哦?是不是真嗒?你有沒有那麼厲害啊?那我給你唱一首歌吧,我覺得在我唱完之前,你肯定收不完這麼多玩具的。」

當然,當他做到了,你也要特別誇張的鼓勵他哦。

或者如果玩具特別多,你需要幫他一起收拾。或者你就是想和孩子一起做這件事,那就可以試試看讓他和你比賽啊。咱們做家長的要首先做個有趣的人,所以你得特別會演哦,你會說「啊呀呀,我怎麼不記得這個玩具應該放到哪裡啦,哎呀,我要被他超過啦,哇,這個我怎麼拿不起來哎」之類的。

還有,小朋友如果是特別喜歡模仿媽媽去超市買東西的年紀,你也可以發給他一個籃子(塑膠袋也行啊),讓他去購物,把那些玩具都「買」到籃子裡。

總而言之,就是別讓孩子覺得,這是一個無聊的任務。

小結

我們至少可以發現三個陪伴孩子遊戲的理由:

瞭解孩子,「聽」到孩子在「述說」什麼。

讓孩子的潛能自然地得到發揮。

減少親子間的對抗,提高親子互動的品質,改善親子關係。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