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過敏應如何進行飲食治療

①母乳餵養。 母乳餵養的寶寶過敏發生率都比較低, 我們都知道母乳能增強新生兒免疫力。 母乳中含有很多營養成分, 包括低聚糖(益生元), 這些低聚糖成分能促進對健康有益細菌的生長, 阻止有害細菌的生長, 因此能降低這些寶寶發生過敏的風險。

母乳餵養對寶寶最好, 但是如果發現你的寶寶有發生過敏的風險, 並且在進行母乳餵養, 那麼就應當改變你的飲食, 少吃過敏原, 如牛奶蛋白、貝類、花生等。 延長母乳哺育的時間, 至少能有6個月, 但母親于哺乳期間避免食用過敏的食物, 如帶殼海鮮、牛奶、蛋等,

Advertisiment
並且每天服用1500mg的鈣元素, 以補充牛奶的攝取。

②配方奶粉餵養。 配方奶粉餵養的寶寶, 如果發現有對牛奶蛋白過敏的風險, 那麼用普通牛奶配方奶粉餵養的時候, 就會出現過敏症狀。 建議這種情況下應當選用含益生元組合的深度水解蛋白配方粉進行餵養。 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粉與普通的配方奶粉相比, 其營養成分相同:同時比部分水解蛋白奶粉的過敏原更低, 可治療輕中度牛奶蛋白過敏。 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粉臨床驗證了其用於牛奶蛋白過敏嬰兒時可有效緩解過敏症狀, 如特應性皮炎、嬰兒腸絞痛、啼哭不止和嘔吐。 臨床驗證了97%牛奶蛋白過敏嬰兒可耐受乳清蛋白配方的深度水解奶粉, 符合用於治療嬰兒食物過敏的低敏配方奶粉的的權威標準。

Advertisiment
其中的蛋白來源是經酶深度水解的乳清蛋白, 這比水解酪蛋白更易於接受。 添加益生元組合的低敏配方奶粉, 其中深度水解蛋白配方有效治療過敏, 耐受性高, , 益生元組合可以增強寶寶抵抗力, DHA和ARA有助於腦部和視力發育。

③過敏食物。 為過敏寶寶記食物日記。 寶寶出現食物過敏, 通常表現為皮疹、嘔吐、腹瀉等。 寶寶過敏的症狀有時在吃完食物後立即出現, 有時要過幾小時或數天才出現, 有的是一周或一個月才出現, 平時媽媽應密切關注寶寶的飲食, 若寶寶拒食或哭鬧, 媽媽更應該留心。 如果寶寶出現過敏症狀, 媽媽可以記食物日記, 在一段特定的時間裡詳細地記錄寶寶每天吃的食物,

Advertisiment
同時觀察並記錄寶寶出現的種種情況。 經過對比和分析, 有時可以從日記中發現食物與寶寶過敏的因果關係, 從而及時調整寶寶的飲食。 確定過敏原因後, 則避免再繼續給寶寶吃這些食物, 以及與之有交叉過敏反應的食物, 降低發生過敏的幾率。

出生第一年的飲食也要以低過敏的食物為主, 並延緩副食品的添加, 6個月以後每週逐步增加一種新的食物, 由蔬菜、米飯、榖類食品、水果開始;蛋和魚在18個月大以後才添加。

小朋友愛吃的糖或豆類的蛋白, 甚至米食也會引起過敏的現象, 給寶寶吃的時候, 最好先拿少量來測試一下。

避開花生、巧克力、奶油、魚、堅果、有殼海鮮等容易導致過敏的食物。

蔬菜中的白蘿蔔、紅蘿蔔、蕃茄等較不易引起過敏,

Advertisiment
可以作為常用的副食品;芥菜、豆類容易引起過敏, 最好少讓寶寶吃。
添加固體食物時, 量要少, 品種以單項為宜, 觀察無過敏反應時再多喂或加入新的輔食。 切忌多種新食物同時添加, 分辯不清過敏源。

一旦發現哪些食物有過敏反應時, 應立即停止食用。 對於會引起過敏的食物, 尤其過敏反應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消失的食物, 一般建議每半年左右試著添加一次, 量由少到多, 看看病徵是否減輕或消失。

通過對食品進行深加工, 去除、破壞或者減少食物中過敏原的含量。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