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過敏症應對方案

寶寶過敏症狀可累及到全身各個系統, 範圍廣, 有全身的亦有局部的, 有的是綜合性的, 不好說具體是那個器官, 凡此種種都統稱為“過敏性疾病”。

過敏症狀的年齡特徵

不同年齡段的寶寶易出現的過敏症狀也不同:6個月內以濕疹和胃腸症狀為高發;1~3歲以濕疹和皮疹多發;3歲以後以咳嗽和哮喘多發;7~15歲以後是過敏性鼻炎高發。

過敏的表現有哪些

綜合起來看, 寶寶如果出現下列現象, 就可能是過敏了:

消化道過敏表現:腹痛、腹脹、噁心、嘔吐、黏液便、腹瀉、腸道出血、口咽部發癢等。

皮膚過敏表現:蕁麻疹、風疹、濕疹、紅斑、瘙癢、鱗狀皮膚、眼瞼腫脹、嘴唇腫脹等。

Advertisiment

呼吸系統過敏表現:流鼻涕、打噴嚏、鼻塞、咽部發癢、胸部發出呼呼聲響、氣喘、咳嗽等。

兒科醫生提醒:

1. 同一個過敏原, 不同的寶寶表現可能有所不同, 而不同的過敏原因可以引起相同的症狀;過敏症狀可以是其中一種或多種, 並且伴隨著寶寶的成長, 過敏的症狀也會發生變化。

2. 有研究認為, 嬰幼兒過敏症狀如果不能及時治療, 典型的可以發展形成過敏性疾病的三步曲如下:

第一步:皮膚表現(濕疹、蕁麻疹等)和/或消化道表現(腹瀉便秘交替、頻繁吐奶、頑固腸絞痛等)。

第二步:上呼吸道表現(鼻炎、腺樣體肥大等)。

第三步:下呼吸道表現(哮喘)。

所以一定不要輕看早期的過敏症狀,

Advertisiment
比如濕疹多數可以自行緩解, 但還有1/3會進入三步曲。

3. 寶寶反復出現感冒、咳嗽, 除了考慮是“感染”所致外, 特別是有牛奶或其他食物過敏史的寶寶出現類似情況, 應該考慮是過敏所致的上呼吸道表現, 此時, 千萬不要濫用抗生素, 以免導致病情的複雜。

嬰幼兒濕疹

嬰兒濕疹是1歲內嬰兒最常見的過敏性皮膚病, 濕疹按其發病過程及表現, 分為急性、亞急性和慢性3期。

臨床表現

1.多數濕疹主要發生在寶寶的兩頰、額部和下頜部及皮膚的褶皺處, 嚴重時可累及胸部、臂以及全身。

2.初發損害為紅斑, 以後出現密集粟粒大小丘疹、丘皰疹或水皰, 水皰破後形成糜爛面, 有漿液性滲出進而結痂。

3.急性濕疹處理不當, 可轉為亞急性或慢性濕疹,

Advertisiment
如果及時適當治療雖可好轉, 但易復發。

4.重者可發生大片紅斑, 其上為成群丘疹、丘皰疹、水皰、糜爛滲液, 表面結痂成厚的痂皮, 也可延及整個頭面部或頭頸部, 感染可致局部淋巴結腫大及壓痛。

應對方案

引起濕疹的病因是複雜的, 其中最主要的是因為對食入物、吸入物或接觸物的不耐受或過敏所致。

1. 父母應密切注意容易誘發的內、外因素, 並儘量尋找可能的致病因素加以去除, 並注意保持皮膚清潔, 避免皮膚暴露在冷風或日光下。

2. 家裡不養寵物, 不要在室內吸煙, 室內不要放地毯, 打掃衛生最好是濕擦, 避免揚塵。

3. 寶寶的衣著包被不可太厚過暖, 不宜穿羊毛衣。

4. 濕疹部位應避免各種刺激, 最好用紗布或襪子套住寶寶兩手,

Advertisiment
防止寶寶搔抓和摩擦;禁用熱水和肥皂水洗, 避免濫用有刺激性的外用藥物, 有厚結痂時應先用麻油濕潤, 再用棉簽輕輕除去, 仍不能去痂的, 應塗以軟膏後包紮, 洗澡水溫不宜過高。

5. 母乳餵養的媽媽避免進食牛奶、雞蛋、魚蝦等容易引起過敏的食物。

6. 激素類藥物因副作用大且容易復發應慎用, 但急性泛發者以及對多種治療方法效果不佳者, 可考慮短期使用皮質類固醇激素。

7. 發病期間不要進行卡介苗或其他疫苗的接種, 避免與單純皰疹的寶寶接觸, 以免發生皰疹性濕疹。

預防建議

預防濕疹首先應尋找並去除發病原因, 其次要把好餵養和飲食關。

1. 母乳餵養可以使濕疹減輕, 有濕疹的寶寶, 蛋白類輔食應該晚一些添加,

Advertisiment
尤其是雞蛋、魚、蝦類, 建議晚1~2個月添加, 且分開逐一添加, 還要避免讓寶寶吃含色素、防腐劑、穩定劑、膨化劑等添加劑的食品。

2. 已確定某種食物過敏者, 應避免再次進食這些食物。

3. 有牛奶過敏的寶寶, 可試著用豆漿、羊奶等代替牛奶餵養。

4. 對雞蛋過敏的寶寶可單吃蛋黃。

5. 人工餵養的寶寶患濕疹, 把牛奶煮沸幾分鐘可以降低其過敏性。

支氣管哮喘

支氣管哮喘(以下簡稱哮喘)是兒童期最常見的慢性疾病, 多數始發於4~5歲以前。 哮喘是由多種細胞參與的氣道慢性炎症性疾病, 這種慢性炎症導致易感個體氣道高反應性, 這時如接觸物理、化學、生物等刺激因素, 即可發生廣泛的細支氣管痙攣, 從而引起喘息發作。 多數患兒可經治療緩解或自行緩解,臨床表現不典型者可到醫院進行有關檢查協助診斷。

臨床表現

1. 哮喘的主要特點是當患兒受到變應原、冷空氣或其他誘因的刺激時,先表現為上呼吸道過敏的症狀,如突然的眼癢、鼻癢、打噴嚏、流清涕等。小嬰兒由於對癢不能用言語表達,往往僅表現為揉眼、搓鼻等。如果不除去過敏原,就會進入哮喘發作,呈突然發作的劇烈咳嗽、喘息、胸悶、呼氣困難伴有喘息聲等。

2. 哮喘症狀多數在夜間和清晨加重,經治療後或有的不經治療症狀即可緩解。

3. 在哮喘發作間歇期表現正常,可無症狀,有的僅表現為過敏性鼻炎和咽炎的症狀。

4. 有的哮喘和呼吸道感染密切關係,多在呼吸道感染後引起哮喘發作。也有的患兒常年發作,給患兒造成極大的痛苦。由於長期的支氣管痙攣,氣道阻力增加而致肺氣腫,有的發展成支氣管擴張,嚴重者最終導致心肺功能損害,甚至發生肺源性心臟病,影響生活品質。

兒童喘息分類

5歲以下兒童喘息可分成3種臨床表型:

1.早期一過性喘息:多見於早產和父母吸煙者,喘息主要是由於環境因素導致肺的發育延遲所致。隨著年齡的增長,肺的發育逐漸成熟,大多數患兒在3歲之內喘息逐漸消失。

2.早期起病的持續性喘息(指3歲前起病):患兒主要表現為與急性呼吸道病毒感染相關的反復喘息,喘息症狀一般持續至學齡期,部分患兒在12歲時仍然有症狀。

3.遲發性喘息/哮喘:這些兒童有典型的特應症背景,往往伴有濕疹,哮喘症狀常遷延持續至成人期,氣道有典型的哮喘病理特徵。

兒科醫生提醒:學齡前喘息兒童大部分預後良好,其哮喘樣症狀隨年齡增長可能自然緩解。因此,對這些患兒必須定期(3~6個月)重新評估以判斷是否需要繼續抗哮喘治療。

防治方案

積極防治小兒支氣管哮喘對防治成人支氣管哮喘意義重大。

1. 尋找過敏原。引起小兒哮喘的過敏原除了成人的過敏原外,由於嬰幼兒在床上活動較多,所以床上蟎蟲作為吸入性變應原佔有特殊重要的地位;牛奶、雞蛋、魚蝦、香料等食物過敏在嬰兒期較為常見;兒童患者對氣候變化很敏感,如果氣溫突然變冷或氣壓降低,常可激發哮喘發作,因此,一般春秋兩季兒童發病明顯增加;兒童期服用某些藥物、劇烈運動常可激發哮喘,後者又稱運動性哮喘。另外,精神因素等都可以誘發哮喘。

2. 不同時期的治療方案。一旦確診支氣管哮喘就應該積極治療,要堅持長期、持續、規範、個體化治療原則,要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制定合理的治療方案。治療包括:

急性發作期:在醫院由醫生實施,原則是快速緩解症狀,如平喘、抗炎治療,即合理應用支氣管舒張劑和糖皮質激素等哮喘緩解藥物治療。

慢性持續期和臨床緩解期:重點是防止症狀加重和預防復發,如避免觸發因素、根據病情吸入最低有效維持量的皮質激素和速效β2受體激動劑是目前最有效的緩解藥物,以降低氣道高反應性,並做好自我管理、變應原回避、患兒心理問題的處理等。緩解期的長期治療對鞏固療效、維持患兒病情長期穩定、提高生命品質十分重要。

3. 哮喘的預防。注意避開過敏原尤其是海產品等;在季節交替、氣溫驟變時避免著涼、感冒;忌大笑、大叫、大哭;忌冷飲、冷風、空調冷;加強體育鍛煉,提高身體素質。

小兒咳嗽變異性哮喘

咳嗽變異性哮喘(CVA)是小兒常見的疾病,是指以慢性咳嗽為主要或惟一臨床表現的一種特殊類型哮喘,近年來其發病率呈明顯增長,之所以單獨介紹是因為其臨床表現和診斷有別於哮喘。

病因

咳嗽變異性哮喘病因較為複雜,除了受遺傳、免疫狀態、精神心理狀態、內分泌等因素影響外,其中過敏體質與環境因素的影響甚大,如接觸或吸入塵蟎、蟑螂、皮毛、花粉或冷空氣、海鮮等食物、氣候、藥物、運動和飲食等因素也是導致哮喘發生發展的重要原因。

診斷

咳嗽變異性哮喘診斷標準如下:

1. 咳嗽持續>4周,常在夜間和(或)清晨發作或加重,以乾咳為主;

2. 臨床上無感染徵象,或經較長時間抗生素治療無效;

3. 抗哮喘藥物診斷性治療有效(基本診斷條件);

4. 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慢性咳嗽;

5. 支氣管激發試驗陽性和(或) 最大呼氣流速(PEF)每日變異率(連續監測1~2周)≥20%;

6. 個人或一二級親屬特應性疾病史(嬰兒濕疹、蕁麻疹、對某些食物過敏)及家族過敏史(父母及親戚有過敏性鼻炎等),或變應原檢測陽性。

以上1~4項為診斷基本條件。

治療

1. 換季時節是小兒咳嗽變異性哮喘的高發季節。由於咳嗽變異性哮喘與哮喘的本質相同,故治療原則和典型哮喘一樣,主要吸入腎上腺糖皮質激素,β2受體興奮劑及穩定肥大細胞的藥物如奈多羅米、色甘酸、酮替芬等。

2. 雖然白三烯受體拮抗劑的抗炎作用沒有激素強,但對於不願意應用吸入激素治療或病情輕的患兒可推薦使用,已被用於2歲以上患兒,治療時間不少於6~8周。

過敏性鼻炎

過敏性鼻炎是季節性的慢性疾病,表現有4大症狀:突然鼻癢、打噴嚏、流清涕、鼻塞,且反復發作。

1. 一年四季均犯病者叫常年性變態反應性鼻炎,僅在固定的季節中發作者叫季節性變態反應性鼻炎。季節性鼻炎其發病有明顯的季節性,春秋兩季是高發季節。鼻子對氣候變化引起的冷熱交替適應能力較差,在還沒有適應冷空氣的情況下,就容易誘發季節性鼻炎。

2. 注意區分過敏性鼻炎和感冒,兩者雖然有相似的病症,卻是不同的疾病。感冒除咳嗽、鼻塞、咽痛外,還會出現發熱、肌肉酸痛、關節痛等。

3. 過敏性鼻炎和哮喘關係密切,過敏性鼻炎患者中哮喘的發病率可高達20%~40%,兩者在病因、免疫學和發病機制等方面非常相似,因此兩者的診斷手段和治療方法有許多相似之處。

治療建議

過敏性鼻炎治療原則除了聯合糖皮質激素治療、抗組胺藥物治療、變應原疫苗治療和其他免疫的非創傷療法外,臨床上還有脫敏注射、鐳射治療、冷凍鼻黏膜敏感區、微波治療、選擇性神經切斷術等方法。具體情況可以到醫院耳鼻喉科諮詢。

預防方案

1. 過敏性鼻炎要避免接觸致敏原,如揚塵和霧霾天氣不要外出,以減少污染物的吸入,患者臥室最好不堆放雜物。

2. 房間必須定期清掃,保持乾燥,打掃衛生時要用濕抹布和濕拖把,以免吸入塵土。

3. 室內儘量不使用易積灰的織物(如地毯),遠離毛絨玩具,經常清洗枕套和被單或使用防蟎器具;保持室內空氣清新,不要吸煙或飼養寵物。

4. 花粉季節減少外出,每天用溫水清洗鼻子和眼3~4次,以除去花粉等過敏原。

過敏性結膜炎

過敏性結膜炎是結膜對外界變應原產生的一種超敏反應。小兒患的多是季節性過敏性結膜炎,變應原包括:樹的花粉、草類、雜草花粉和室外真菌,還有塵蟎、室內真菌和動物皮屑(多為貓和狗)等常年變應原。

症狀

過敏性結膜炎常見的症狀是眼癢、眼睛充血發紅,其他症狀有流淚、灼熱感、畏光及眼睛分泌物增加等,分泌物多為黏液性,一些較嚴重的病例,如春季角結膜炎及異位性角結膜炎,有時可以出現視力下降。

診斷

過敏性結膜炎診斷時需要仔細詢問病史,如家族及個人過敏史、用藥史、接觸鏡配戴史、發病的季節、發病的時間與快慢、病程的長短等,但必須要結合其臨床表現,必要時需去醫院做有關的實驗室檢查。

防治

1. 過敏性結膜炎治療的目的是為了減輕臨床症狀及避免後遺症發生。戴接觸鏡者應暫時摘掉眼鏡,在眼科醫生的指導下局部使用滴眼液、口服氯苯那敏等,眼瞼冷敷可以暫時緩解症狀。

2. 平時應儘量避免與可能的變應原接觸,如清除房間的雜物及毛毯,注意床上衛生,以減少房間內的蟲蟎;在花粉傳播季節減少外出,避免到草地、花壇等容易產生花粉的地方。

藥物過敏性皮膚病

藥物過敏也稱藥物變態反應,是由藥物引起的過敏反應。藥物反應病變可累及到各個系統和器官,範圍廣,有全身的亦有局部的,嚴重者可出現過敏性休克或死亡,常以皮疹為主,本文只討論部分典型的藥疹。

小兒藥物皮疹類型繁多,表現形形色色,其中固定性紅斑(固定疹)是最常見的一種,另外還有猩紅熱樣紅斑等,少數呈大皰性表皮壞死松解型藥疹預後兇險。

固定性紅疹常見於使用阿斯匹林、APC、阿魯片、複方新諾明等藥物後發生,疹子多發生于嘴周圍皮膚,肛門處及外生☆禁☆殖☆禁☆器部位也很常見,皮疹形態為鮮紅色或紫紅色水腫性紅斑,呈圓形或橢圓形,界限清楚。

小兒藥物皮疹的共同特點

1. 有一定潛伏期,一般為4~20日,平均7~8日,如已被致敏,再次用同樣藥物,常在24小時、平均7~8小時內即可發病,最短者僅數分鐘,遲者亦不超過72小時。

2. 多數起病突然,可先有畏寒、不適、發熱等前驅症狀。

3. 皮疹發生發展除固定紅斑外,照例呈泛發性和對稱性分佈。

4. 常伴輕重不一的全身性反應,輕者可不明顯,重者可頭痛、寒戰、高熱等。

5. 病程有一定自限性,輕者在1周左右,重者亦不超過1個月。

6. 較嚴重的皮疹是大皰性表皮壞死松解型藥疹,其預後較差,其餘的皮疹預後均較好。

小兒藥疹的診斷

鑒於小兒藥物表現複雜,且多具特異性,要確定診斷有時比較困難。診斷目前仍以臨床病史為主要依據,再結合皮疹表現和實驗室檢查,並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性,進行綜合分析判斷。

小兒藥疹如何治療

一旦發生藥疹要立即停用一切可疑的致病藥物,酌情採用瀉劑、利尿劑,以促進體內藥物的排出。輕症病例參考治療方案:抗組胺藥物1~2種口服;維生素C靜注;10%葡萄糖酸鈣或10%硫代硫酸鈉靜注;局部外搽含有樟腦或薄荷的爐甘石洗劑,一日多次,可止癢、散熱、消炎。治療後一般1周左右可痊癒,病情稍重的病例應送醫院治療。

蕁麻疹

蕁麻疹俗稱風疹團,是一種常見的過敏性皮膚病。

1. 小兒急性蕁麻疹發病十分突然,皮膚可在一瞬間內發生異常刺癢,隨之全身皮膚大小不等扁平高起。形態不規則的風團,有的可融合成片,伴有明顯的瘙癢,部分患兒有發熱乏力、關節痛及腹痛等症狀,症狀緩解後易反復發作。

2. 引起蕁麻疹的原因很多,細菌、病毒寄生蟲、花粉、藥物、化學物質,甚至有的食物也能成為過敏原。

3. 急性蕁麻疹大多預後良好,治療包括:尋找和清除致敏原;局部塗抹止癢洗劑(如爐甘石洗劑);口服抗組胺類藥物(如氯雷他定、靜注鈣劑等),賽庚啶可用於慢性或寒冷性蕁麻疹的治療。

4. 蕁麻疹患者出現支氣管痙攣或喉頭水腫,可引起呼吸困難甚至呼吸衰竭,應立即看醫生。

嬰兒牛奶過敏

嬰兒牛奶過敏實際上是對牛奶中的蛋白過敏,也就是說,是寶寶體內的免疫防禦反應亢進造成的,大約有2.5%的寶寶會出現牛奶過敏,它也是寶寶出生後第一年較為常見的過敏!

牛奶過敏的因由

從免疫形成角度看,過敏分兩個階段:致敏和過敏。當人體一旦有異物進入,便會自動生成一種稱為免疫球蛋白的抗體,異物反復進入,抗體便隨之增加。到了一定的時候,抗體便與某種特定的異物,也就是過敏原相結合,變成有害物質,引起身體的諸多不良反應,這就出現了過敏症。

許多嬰兒出生後,媽咪尚未分泌乳汁,往往第一口吃的是配方奶。殊不知,第一口接受配方奶是造成寶寶對牛奶蛋白過敏的開始,即致敏,並會刺激免疫細胞產生一種特別免疫球蛋白E。當這種過敏原再次進入人體,就出現過敏表現,尤其是寶寶容易出現濕疹和腹瀉。

牛奶過敏的防治

1. 懷疑寶寶對牛奶過敏,可以帶著寶寶去醫院,請醫生做嬰兒牛奶過敏的專門檢查即可確診。

2. 預防嬰兒牛奶過敏要堅持母乳餵養,因母乳中的蛋白質對寶寶來說是同種蛋白,其發生過敏的風險較低,所以母乳餵養是比較便捷的預防嬰兒牛奶過敏方法。

3. 如果寶寶對牛奶過敏又沒有母乳,就要用深度水解或氨基酸配方喂寶寶,並嚴格避免吃含牛奶成分的食物,包括奶油蛋糕、沙拉醬、奶糖、含奶餅乾的食物,直到“排除—激發試驗”的結果轉陰為止。深度水解配方奶一般要吃3~6個月,因為牛奶蛋白過敏常在6~12個月後會逐漸消失。

4. 如果寶寶在密切監護的激發試驗期間出現反應,則建議繼續進行飲食排除療法,使用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特別指出的是,為防止寶寶過敏加重,哺乳的媽媽最好也不能喝牛奶及牛乳製品。

多數患兒可經治療緩解或自行緩解,臨床表現不典型者可到醫院進行有關檢查協助診斷。

臨床表現

1. 哮喘的主要特點是當患兒受到變應原、冷空氣或其他誘因的刺激時,先表現為上呼吸道過敏的症狀,如突然的眼癢、鼻癢、打噴嚏、流清涕等。小嬰兒由於對癢不能用言語表達,往往僅表現為揉眼、搓鼻等。如果不除去過敏原,就會進入哮喘發作,呈突然發作的劇烈咳嗽、喘息、胸悶、呼氣困難伴有喘息聲等。

2. 哮喘症狀多數在夜間和清晨加重,經治療後或有的不經治療症狀即可緩解。

3. 在哮喘發作間歇期表現正常,可無症狀,有的僅表現為過敏性鼻炎和咽炎的症狀。

4. 有的哮喘和呼吸道感染密切關係,多在呼吸道感染後引起哮喘發作。也有的患兒常年發作,給患兒造成極大的痛苦。由於長期的支氣管痙攣,氣道阻力增加而致肺氣腫,有的發展成支氣管擴張,嚴重者最終導致心肺功能損害,甚至發生肺源性心臟病,影響生活品質。

兒童喘息分類

5歲以下兒童喘息可分成3種臨床表型:

1.早期一過性喘息:多見於早產和父母吸煙者,喘息主要是由於環境因素導致肺的發育延遲所致。隨著年齡的增長,肺的發育逐漸成熟,大多數患兒在3歲之內喘息逐漸消失。

2.早期起病的持續性喘息(指3歲前起病):患兒主要表現為與急性呼吸道病毒感染相關的反復喘息,喘息症狀一般持續至學齡期,部分患兒在12歲時仍然有症狀。

3.遲發性喘息/哮喘:這些兒童有典型的特應症背景,往往伴有濕疹,哮喘症狀常遷延持續至成人期,氣道有典型的哮喘病理特徵。

兒科醫生提醒:學齡前喘息兒童大部分預後良好,其哮喘樣症狀隨年齡增長可能自然緩解。因此,對這些患兒必須定期(3~6個月)重新評估以判斷是否需要繼續抗哮喘治療。

防治方案

積極防治小兒支氣管哮喘對防治成人支氣管哮喘意義重大。

1. 尋找過敏原。引起小兒哮喘的過敏原除了成人的過敏原外,由於嬰幼兒在床上活動較多,所以床上蟎蟲作為吸入性變應原佔有特殊重要的地位;牛奶、雞蛋、魚蝦、香料等食物過敏在嬰兒期較為常見;兒童患者對氣候變化很敏感,如果氣溫突然變冷或氣壓降低,常可激發哮喘發作,因此,一般春秋兩季兒童發病明顯增加;兒童期服用某些藥物、劇烈運動常可激發哮喘,後者又稱運動性哮喘。另外,精神因素等都可以誘發哮喘。

2. 不同時期的治療方案。一旦確診支氣管哮喘就應該積極治療,要堅持長期、持續、規範、個體化治療原則,要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制定合理的治療方案。治療包括:

急性發作期:在醫院由醫生實施,原則是快速緩解症狀,如平喘、抗炎治療,即合理應用支氣管舒張劑和糖皮質激素等哮喘緩解藥物治療。

慢性持續期和臨床緩解期:重點是防止症狀加重和預防復發,如避免觸發因素、根據病情吸入最低有效維持量的皮質激素和速效β2受體激動劑是目前最有效的緩解藥物,以降低氣道高反應性,並做好自我管理、變應原回避、患兒心理問題的處理等。緩解期的長期治療對鞏固療效、維持患兒病情長期穩定、提高生命品質十分重要。

3. 哮喘的預防。注意避開過敏原尤其是海產品等;在季節交替、氣溫驟變時避免著涼、感冒;忌大笑、大叫、大哭;忌冷飲、冷風、空調冷;加強體育鍛煉,提高身體素質。

小兒咳嗽變異性哮喘

咳嗽變異性哮喘(CVA)是小兒常見的疾病,是指以慢性咳嗽為主要或惟一臨床表現的一種特殊類型哮喘,近年來其發病率呈明顯增長,之所以單獨介紹是因為其臨床表現和診斷有別於哮喘。

病因

咳嗽變異性哮喘病因較為複雜,除了受遺傳、免疫狀態、精神心理狀態、內分泌等因素影響外,其中過敏體質與環境因素的影響甚大,如接觸或吸入塵蟎、蟑螂、皮毛、花粉或冷空氣、海鮮等食物、氣候、藥物、運動和飲食等因素也是導致哮喘發生發展的重要原因。

診斷

咳嗽變異性哮喘診斷標準如下:

1. 咳嗽持續>4周,常在夜間和(或)清晨發作或加重,以乾咳為主;

2. 臨床上無感染徵象,或經較長時間抗生素治療無效;

3. 抗哮喘藥物診斷性治療有效(基本診斷條件);

4. 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慢性咳嗽;

5. 支氣管激發試驗陽性和(或) 最大呼氣流速(PEF)每日變異率(連續監測1~2周)≥20%;

6. 個人或一二級親屬特應性疾病史(嬰兒濕疹、蕁麻疹、對某些食物過敏)及家族過敏史(父母及親戚有過敏性鼻炎等),或變應原檢測陽性。

以上1~4項為診斷基本條件。

治療

1. 換季時節是小兒咳嗽變異性哮喘的高發季節。由於咳嗽變異性哮喘與哮喘的本質相同,故治療原則和典型哮喘一樣,主要吸入腎上腺糖皮質激素,β2受體興奮劑及穩定肥大細胞的藥物如奈多羅米、色甘酸、酮替芬等。

2. 雖然白三烯受體拮抗劑的抗炎作用沒有激素強,但對於不願意應用吸入激素治療或病情輕的患兒可推薦使用,已被用於2歲以上患兒,治療時間不少於6~8周。

過敏性鼻炎

過敏性鼻炎是季節性的慢性疾病,表現有4大症狀:突然鼻癢、打噴嚏、流清涕、鼻塞,且反復發作。

1. 一年四季均犯病者叫常年性變態反應性鼻炎,僅在固定的季節中發作者叫季節性變態反應性鼻炎。季節性鼻炎其發病有明顯的季節性,春秋兩季是高發季節。鼻子對氣候變化引起的冷熱交替適應能力較差,在還沒有適應冷空氣的情況下,就容易誘發季節性鼻炎。

2. 注意區分過敏性鼻炎和感冒,兩者雖然有相似的病症,卻是不同的疾病。感冒除咳嗽、鼻塞、咽痛外,還會出現發熱、肌肉酸痛、關節痛等。

3. 過敏性鼻炎和哮喘關係密切,過敏性鼻炎患者中哮喘的發病率可高達20%~40%,兩者在病因、免疫學和發病機制等方面非常相似,因此兩者的診斷手段和治療方法有許多相似之處。

治療建議

過敏性鼻炎治療原則除了聯合糖皮質激素治療、抗組胺藥物治療、變應原疫苗治療和其他免疫的非創傷療法外,臨床上還有脫敏注射、鐳射治療、冷凍鼻黏膜敏感區、微波治療、選擇性神經切斷術等方法。具體情況可以到醫院耳鼻喉科諮詢。

預防方案

1. 過敏性鼻炎要避免接觸致敏原,如揚塵和霧霾天氣不要外出,以減少污染物的吸入,患者臥室最好不堆放雜物。

2. 房間必須定期清掃,保持乾燥,打掃衛生時要用濕抹布和濕拖把,以免吸入塵土。

3. 室內儘量不使用易積灰的織物(如地毯),遠離毛絨玩具,經常清洗枕套和被單或使用防蟎器具;保持室內空氣清新,不要吸煙或飼養寵物。

4. 花粉季節減少外出,每天用溫水清洗鼻子和眼3~4次,以除去花粉等過敏原。

過敏性結膜炎

過敏性結膜炎是結膜對外界變應原產生的一種超敏反應。小兒患的多是季節性過敏性結膜炎,變應原包括:樹的花粉、草類、雜草花粉和室外真菌,還有塵蟎、室內真菌和動物皮屑(多為貓和狗)等常年變應原。

症狀

過敏性結膜炎常見的症狀是眼癢、眼睛充血發紅,其他症狀有流淚、灼熱感、畏光及眼睛分泌物增加等,分泌物多為黏液性,一些較嚴重的病例,如春季角結膜炎及異位性角結膜炎,有時可以出現視力下降。

診斷

過敏性結膜炎診斷時需要仔細詢問病史,如家族及個人過敏史、用藥史、接觸鏡配戴史、發病的季節、發病的時間與快慢、病程的長短等,但必須要結合其臨床表現,必要時需去醫院做有關的實驗室檢查。

防治

1. 過敏性結膜炎治療的目的是為了減輕臨床症狀及避免後遺症發生。戴接觸鏡者應暫時摘掉眼鏡,在眼科醫生的指導下局部使用滴眼液、口服氯苯那敏等,眼瞼冷敷可以暫時緩解症狀。

2. 平時應儘量避免與可能的變應原接觸,如清除房間的雜物及毛毯,注意床上衛生,以減少房間內的蟲蟎;在花粉傳播季節減少外出,避免到草地、花壇等容易產生花粉的地方。

藥物過敏性皮膚病

藥物過敏也稱藥物變態反應,是由藥物引起的過敏反應。藥物反應病變可累及到各個系統和器官,範圍廣,有全身的亦有局部的,嚴重者可出現過敏性休克或死亡,常以皮疹為主,本文只討論部分典型的藥疹。

小兒藥物皮疹類型繁多,表現形形色色,其中固定性紅斑(固定疹)是最常見的一種,另外還有猩紅熱樣紅斑等,少數呈大皰性表皮壞死松解型藥疹預後兇險。

固定性紅疹常見於使用阿斯匹林、APC、阿魯片、複方新諾明等藥物後發生,疹子多發生于嘴周圍皮膚,肛門處及外生☆禁☆殖☆禁☆器部位也很常見,皮疹形態為鮮紅色或紫紅色水腫性紅斑,呈圓形或橢圓形,界限清楚。

小兒藥物皮疹的共同特點

1. 有一定潛伏期,一般為4~20日,平均7~8日,如已被致敏,再次用同樣藥物,常在24小時、平均7~8小時內即可發病,最短者僅數分鐘,遲者亦不超過72小時。

2. 多數起病突然,可先有畏寒、不適、發熱等前驅症狀。

3. 皮疹發生發展除固定紅斑外,照例呈泛發性和對稱性分佈。

4. 常伴輕重不一的全身性反應,輕者可不明顯,重者可頭痛、寒戰、高熱等。

5. 病程有一定自限性,輕者在1周左右,重者亦不超過1個月。

6. 較嚴重的皮疹是大皰性表皮壞死松解型藥疹,其預後較差,其餘的皮疹預後均較好。

小兒藥疹的診斷

鑒於小兒藥物表現複雜,且多具特異性,要確定診斷有時比較困難。診斷目前仍以臨床病史為主要依據,再結合皮疹表現和實驗室檢查,並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性,進行綜合分析判斷。

小兒藥疹如何治療

一旦發生藥疹要立即停用一切可疑的致病藥物,酌情採用瀉劑、利尿劑,以促進體內藥物的排出。輕症病例參考治療方案:抗組胺藥物1~2種口服;維生素C靜注;10%葡萄糖酸鈣或10%硫代硫酸鈉靜注;局部外搽含有樟腦或薄荷的爐甘石洗劑,一日多次,可止癢、散熱、消炎。治療後一般1周左右可痊癒,病情稍重的病例應送醫院治療。

蕁麻疹

蕁麻疹俗稱風疹團,是一種常見的過敏性皮膚病。

1. 小兒急性蕁麻疹發病十分突然,皮膚可在一瞬間內發生異常刺癢,隨之全身皮膚大小不等扁平高起。形態不規則的風團,有的可融合成片,伴有明顯的瘙癢,部分患兒有發熱乏力、關節痛及腹痛等症狀,症狀緩解後易反復發作。

2. 引起蕁麻疹的原因很多,細菌、病毒寄生蟲、花粉、藥物、化學物質,甚至有的食物也能成為過敏原。

3. 急性蕁麻疹大多預後良好,治療包括:尋找和清除致敏原;局部塗抹止癢洗劑(如爐甘石洗劑);口服抗組胺類藥物(如氯雷他定、靜注鈣劑等),賽庚啶可用於慢性或寒冷性蕁麻疹的治療。

4. 蕁麻疹患者出現支氣管痙攣或喉頭水腫,可引起呼吸困難甚至呼吸衰竭,應立即看醫生。

嬰兒牛奶過敏

嬰兒牛奶過敏實際上是對牛奶中的蛋白過敏,也就是說,是寶寶體內的免疫防禦反應亢進造成的,大約有2.5%的寶寶會出現牛奶過敏,它也是寶寶出生後第一年較為常見的過敏!

牛奶過敏的因由

從免疫形成角度看,過敏分兩個階段:致敏和過敏。當人體一旦有異物進入,便會自動生成一種稱為免疫球蛋白的抗體,異物反復進入,抗體便隨之增加。到了一定的時候,抗體便與某種特定的異物,也就是過敏原相結合,變成有害物質,引起身體的諸多不良反應,這就出現了過敏症。

許多嬰兒出生後,媽咪尚未分泌乳汁,往往第一口吃的是配方奶。殊不知,第一口接受配方奶是造成寶寶對牛奶蛋白過敏的開始,即致敏,並會刺激免疫細胞產生一種特別免疫球蛋白E。當這種過敏原再次進入人體,就出現過敏表現,尤其是寶寶容易出現濕疹和腹瀉。

牛奶過敏的防治

1. 懷疑寶寶對牛奶過敏,可以帶著寶寶去醫院,請醫生做嬰兒牛奶過敏的專門檢查即可確診。

2. 預防嬰兒牛奶過敏要堅持母乳餵養,因母乳中的蛋白質對寶寶來說是同種蛋白,其發生過敏的風險較低,所以母乳餵養是比較便捷的預防嬰兒牛奶過敏方法。

3. 如果寶寶對牛奶過敏又沒有母乳,就要用深度水解或氨基酸配方喂寶寶,並嚴格避免吃含牛奶成分的食物,包括奶油蛋糕、沙拉醬、奶糖、含奶餅乾的食物,直到“排除—激發試驗”的結果轉陰為止。深度水解配方奶一般要吃3~6個月,因為牛奶蛋白過敏常在6~12個月後會逐漸消失。

4. 如果寶寶在密切監護的激發試驗期間出現反應,則建議繼續進行飲食排除療法,使用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特別指出的是,為防止寶寶過敏加重,哺乳的媽媽最好也不能喝牛奶及牛乳製品。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