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過早學走路 會影響視力的正常發育

小兒骨骼柔韌性強而硬度差, 在外力作用下雖不易斷折, 但容易彎曲、變形。 如果讓寶寶過早地學站立、學走路, 就會因下肢、脊柱骨質柔軟脆弱而難以承受超負荷的體重, 尤其體重胖大的寶寶, 不僅容易疲勞, 還可使骨骼彎曲、變形, 出現類似佝僂病樣的“O”形腿或“X”形腿。

在行走時, 為了防止跌倒, 小孩兩大腿需擴大角度分得更開, 才能求得平衡, 這就使得身體的重心影響了正常的步態, 時間一長, 便會形成“八字步”, 即在行走時, 呈現左右搖擺的姿式。 在足弓尚未較好形成的情況下, 寶寶勉強練習走路, 全身重量壓在足部,

Advertisiment
很容易使足弓過重而逐漸導致扁平足知識。

嬰兒出生後視力發育尚不健全, 他們都是些“目光短淺”的“近視眼”, 過早學走路, 孩子因看不到眼前較遠的景物, 便會努力調整眼睛的屈光度和焦距來注視景物, 這樣會對他嬌嫩的眼睛產生疲勞損傷。 因此, 嬰兒過早學走路, 還會影響他視力的正常發育。

寶寶多大可以學走路

9~10個月的小兒逐步學會站立, 扶著東西可蹣跚地走步;到1歲時可以獨立走步。 有的小兒運動功能的發育可能比以上規律稍早些或稍晚些。 為了嬰兒的健康成長, 不要過早地學走路。 父母一定要根據嬰兒的生長發育規律和發育情況, 適當掌握嬰兒的走路時間, 切不要操之過急。

寶寶學走路的發展分為五個階段

第一階段 10-11月:此階段是寶寶開始學習行走的第一階段,

Advertisiment
當寶寶扶站已經很穩了, 甚至還能單獨站一會兒了, 這時就可以開始練習走路了。

第二階段 12個月:蹲是此階段重要的發展過程, 父母應注重寶寶站——蹲——站連貫動作的訓練, 如此做可增進寶寶腿部的肌力, 並可以訓練身體的協調度。

第三階段 12個月以上:此時寶寶扶著東西能夠行走, 接下來必須讓寶寶學習放開手也能走二至三步, 此階段需要加強寶寶平衡的訓練。

第四階段 13個月左右:此時父母除了繼續訓練腿部的肌力, 及身體與眼睛的協調度之外, 也要著重訓練寶寶對不同地面的適應能力。

第五階段 13-15個月:寶寶已經能行走良好, 對四周事物的探索逐漸增強,

Advertisiment
父母應該在此時滿足他的好廳心, 使其朝正向發展。

寶寶摔倒後不願意走路怎麼辦?

1.讓她愉快地獨自走路, 不要硬叫她獨自行走。 需知愉快的心境是學習所必須的, 我們大人也一樣。 她如果不想走, 你硬叫她走, 她不高興走, 會產生逆反心理, 索性蹲下不走了。

2.把走路不當一回事, 在生活中, 讓她在極短距離內拿來一樣東西, 送一樣東西給爸爸, 在拿的路上, 可以扶東西, 可以爬行, 不批評, 不硬拽, 讓她輕鬆的情景中完成獨走的任務。

3.由於她摔過跤, 所以她很怕再摔跤, 以致不願獨自行走。 這次一定要儘量小心, 讓她在走路時不摔倒。 可以牽她一隻手、可以讓她牽你一個指頭、可以讓她走一會兒扶東西、可以讓她蹲下,

Advertisiment
待她平衡掌握好了, 再完全放手, 只在一旁保護, 就可以了。 如果這次再學習獨走, 不摔跤了, 她就會有自信心, 願意一個人走了。

4.孩子13個月, 還不能獨走自如, 你也不必太著急, 因為極大多數兒童要到15個月才獨走自如呢!很可能你會把這種焦急的心情向她表露, 甚至還會批評, 生拉硬拽, 這就適得其反了。

5.孩子在短距離內走路時, 沒有要扶, 沒有要牽手, 也沒有跌倒, 完成一次任務(比如拿一樣東西、送一樣東西)後, 要大大表揚, 這可建立起她的自信心, 她一定會願意試一試在較長的距離中獨自走路, 這樣, 慢慢地, 她就會完全獨自走路了。

寶寶學走路穿什麼鞋

寶寶學走路應該選擇那種前端軟(用手可以折來折去的感覺),

Advertisiment
腳跟處比較結實的鞋子比較有利於寶寶練習以及站穩, 那種很軟很軟的寶寶鞋對學走路的孩子是不利的。 還可以選擇機能鞋, 但一定要選擇合腳的產品。 過小容易束縛寶寶的小腳丫發育, 嚴重的話甚至造成畸形。 過大的鞋子不跟腳, 對鍛煉寶寶走路也有不良影響。 注意鞋子的鬆緊要適宜, 根據寶寶腳丫發育情況, 定期更換鞋碼。

特別提醒:寶寶學走路, 一定要避免急於求成, 揠苗助長。 否則導致扁平足、O型腿、X型腿。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