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早教>正文

寶寶遭“拒絕”的表現

 孩子長大了, 需要家長來規範其言行, 需要給他們建立各種規則。 孩子都是喜歡自由自在, 無拘無束, 被各種規矩束縛的他們就像是突然被套上韁繩的野馬, 各種滋味不好受。 於是他們便以耍賴、憤怒、反抗等招數應“敵”, 那麼此時家長該如何面對呢?實際, 家長在拒絕孩子時, 經常會犯一些錯誤!與其說“錯誤”, 倒不如說“不當”更為準確一些, 因為有比這“不當”更恰到好處的拒絕方式, 可以更好地説明孩子接受規則, 進而使他們早日養成自律行為。 下面我們來總結一下家長在拒絕孩子時經常有的不當行為。

Advertisiment

一、情感勒索

“你再怎麼怎麼樣, 爸爸or媽媽就不喜歡你了, 就不要你了”。 這句話是很多家長的口頭禪, 然而對於三四歲以內的小孩子來說, 這堪比恐怖分子在要脅人質。 因為對這麼小的孩子來說, 爸爸媽媽就是整個世界, 是自己生存的依靠, 是他們的全部。 假如爸爸媽媽不喜歡甚至不要自己了, 對他們而言猶如世界末日來臨, 那會給他們造成怎樣的心理恐懼啊!因而, 家長這樣說相當於把刀架在孩子脖子上進行勒索。 但是, 對於大一些的孩子來說, 這句話又顯得非常幼稚, 第一次的時候可能還管用, 但多用幾次, 他們就知道其實家長不過是在虛張聲勢罷了。 孩子很清楚你在說謊, 你豈不是給孩子樹立了一個反面榜樣嗎?即便屢試不爽,

Advertisiment
孩子乖乖聽話, 但孩子不做你禁止的事情, 並不是因為這個行為是錯的, 而是因為那樣做就要被拋棄。 被控制在恐懼中的孩子, 如何還會記得規則的本來面目啊, 更不要提什麼自律了!父母在跟前威脅時, 我就不做, 當他們不在跟前時, 還是照做不誤。 難不成家長能一年365天, 每天24小時前面監控嗎?

二、居高臨下

很多家長都喜歡當領導的感覺, 經常對孩子吆五喝六, 甚至把在外面受的氣全都撒在孩子身上, 如此一來家長的心理垃圾也就轉移給了孩子。 雖然家長得到了滿足, 孩子卻倒楣了。 有的孩子性格倔強, 那麼雙方勢必會劍拔弩張, 導致惡化了親子關係。 長此以來, 孩子感受不到家長的溫暖, 心也就漸漸離你遠去,

Advertisiment
再也不回頭了。 真到那時, 可就悔不當初了!有的孩子個性溫和, 雖然他們表面順從, 但心理受傷是免不了的, 他們還會變得謹小慎微, 習慣看人臉色行事, 從而迷失了自我。 導致一部分孩子一旦脫離了家長的控制, 就不知道自己是誰, 應該做什麼, 怎麼做, 只會等著別人下命令, 淪為可憐應聲蟲;另一部分孩子則好像脫韁野馬, 行為無法控制。 例如小甜甜。 當然不能排除少數天生內心強大的孩子, 比如朗朗。 當年朗朗爸爸逼迫他學琴, 放狠話說不彈琴就去死。 當然朗朗沒有去死, 反而成為了年輕的鋼琴家。 只不過可惜的是這幾十億人口, 就一個朗朗而已。

三、標準不一

許多家長所定的規則總是飄忽不定, 今天允許,

Advertisiment
明天又不允許, 完全由其心情而定, 或者由孩子得反抗程度而定。 倘若家長心情好就允許, 心情不好就不允許, 其實這樣對孩子是非常不公平的。 孩子時刻觀察家長的臉色, 揣度家長的心思, 哪裡還有什麼精力用來發展自己?倘若由孩子反抗程度而定, 那就相當於變相的鼓勵孩子變成“滾地雷”。 撒潑打滾就可以成為對付家長的妙招, 於是家長就受到了孩子的控制, 什麼規則也就放一邊了。 實際上, 要合情合理地、恰到好處的拒絕孩子真的不是什麼難事。 只要家長麼能放下身段, 蹲下來, 理解孩子, 尊重孩子, 以愛心, 耐心與決心來執行規則, 我們就能培養出一個獨立性強、自律性強、堅韌不拔的好孩子。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