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遭遇4種不適,捏積來幫忙

寶寶腹瀉了, 寶寶便秘了……先別急著去醫院, 也別忙著給孩子找藥。 快來學中醫捏積療法, 只需媽媽自己動手給寶寶舒服地按摩, 就能消除寶寶的不適, 簡單而有效!

名詞解釋

捏積, 中醫特色療法

捏積, 又稱捏積, 主要是通過自下而上捏拿寶寶的脊背, 來促進寶寶的氣血循環, 強壯身體裡的陽氣, 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適用于兒童厭食、消化不良、腹瀉、脾胃不和、情緒急躁等各種症狀。

捏積, 媽媽輕鬆學

捏積療法分為各種門派, 在操作手法上有所不同, 但基本的手法還是大致相同的:

準備工作

讓寶寶俯臥或半俯臥,

Advertisiment
背部皮膚舒展, 室內溫度合適, 媽媽立于寶寶足側, 先在其背部由上而下輕輕按摩兩三遍, 使其肌肉鬆弛, 氣血流通。

基本手姿

捏積的基本手勢是兩隻手呈空拳狀, 小指、中指、無名指自然彎曲, 食指半曲, 拇指伸直並對準食指的前半段, 各指要自然。

操作方法

應從寶寶尾椎和肛門之間的長強穴開始, 用雙手的拇指和食指合作, 向上推起皮膚, 再以大拇指捏起、放下, 如此兩手交替沿脊柱正中線向上邊推邊捏邊放, 直到大椎穴, 也就是頸後平肩最突出的骨突部位為止。 可以根據情況, 重複多遍。

捏積講究“提法”, 即在捏的過程中用力拎起肌膚, 可每捏3次使勁往上提一下, 叫“捏三提一”, 這樣可達到更好的效果。

注意事項

Advertisiment

捏積一般適用於1歲以上的小兒, 以6天為一個療程, 每日一次。

選擇每日早晨或病、先天性神經系統發育不全的寶寶進行捏積。

捏積完畢之後, 要注意保暖, 防止寶寶身體受涼, 更不宜給寶寶吃寒涼類食物。

除了在家進行捏積之外, 也可以去醫院享受更專業的捏積, 一些中醫醫院的兒科都會提供這種治療方法。

寶寶遭遇4種不適, 捏積來幫忙

寶寶腹瀉、便秘、厭食?只需媽媽動一動手, 給寶寶做一個舒服的按摩, 那些令寶寶不爽的症狀就會消失得無影無蹤, 而且不用擔心任何副作用。

No.1 寶寶胃口不好

眼看嘟嘟快3歲了, 體重還不到10公斤, 個頭兒明顯比同齡寶寶要矮得多。 原因在於嘟嘟吃什麼都不香, 還很挑食。 這讓媽媽憂心忡忡,

Advertisiment
帶他看了很多醫生, 說是消化功能不好, 讓補鋅、補鈣。 可補過一圈後問題還是得到沒解決。

這樣給寶寶捏積

按照捏積的基本手法來操作, 重複進行3~5遍即可。

可配合穴位按摩, 以拇指指腹在寶寶脾俞(背部, 在第11胸椎棘突下, 左右旁開兩指寬處)、胃俞(背部, 在第12胸椎棘突下, 左右旁開二指寬處)、腎俞(腰部, 在第二腰椎棘突下, 左右二指寬處)穴位處各按摩1~2分鐘。

愛心叮嚀

小兒捏積一般6天為1療程, 每天一次, 每次捏拿10遍, 最好在陽氣充足的上午進行。 平時可再配合簡單食療, 用雞內金30克配糯米100克炒焦研成細末, 取2勺加適量大棗泥, 用米湯煮成稀糊, 每天吃1~2次。

No.2 遭遇寶寶情緒煩躁

2歲半的東東, 脾氣很急躁, 稍不順他心意, 就哇哇哭個不停,

Advertisiment
而且總喜歡晚上哭鬧到半夜都不肯睡覺, 不管大人怎樣哄, 他都不聽。 爸爸媽媽真拿他沒一點辦法。

這樣給寶寶捏積

採用基本療法按摩5遍即可。 也可以在捏積時配合“提”的手法, 採用“捏三提一”法, 即每捏推3下將背部皮膚向上提一下, 這樣刺激的強度稍大一些, 效果更好。

愛心叮嚀

過多攝入糖分可引起兒童情緒不穩定、愛哭和摔東西等種種壞脾氣。 對於脾氣急躁的寶寶, 家長還要格外留意寶寶是否缺鈣和鎂:鎂鈣有助於神經系統的傳導和抑制神經興奮, 一旦缺乏就會令寶寶的神經無法鬆弛下來, 導致壞脾氣。

No.3 當腹瀉來臨

體質差、經常生病的西西最近又鬧上了肚子。 這次, 媽媽沒有像以往那樣給他吃藥,

Advertisiment
而是按照以前兒科中醫大夫教給自己的方法開始給寶寶捏積, 堅持了兩天, 情況大有好轉, 這讓媽媽不得不驚訝于捏積療法的神奇。

這樣給寶寶捏積

對於腹瀉或者腹痛的寶寶, 可以採用基本捏積方法來操作, 也可以同時配合穴位按摩, 穴位可選取大腸俞、脾俞、三焦俞(腰部, 在第一腰椎棘突下, 左右旁開二指寬處)。 最後在臍周用手掌順時針按摩1~2分鐘。

愛心叮嚀

對於無明顯脫水的寶寶, 一般可在家治療, 可用米湯500ml加鹽1.75g來給寶寶服用, 也可以給寶寶貼上丁桂兒臍貼, 對於小兒感受風寒出現的吐瀉有較好的療效。 如果寶寶得病超過3天, 病情仍不見好轉, 就要要帶寶寶去醫院就診。

No.4 便秘又來糾纏

2歲的苗苗習慣性便秘, 媽媽經常兩到三天就要給苗苗使用一次開塞露。 媽媽很擔心長期下去對苗苗不好,於是帶著她去看一位老中醫,醫生開出的處方就是捏積療法。

這樣給寶寶捏積

除按基本手法進行捏積外,還可配合“捏三提一”法和穴位按摩,加強刺激,穴位同樣選取大腸俞、脾俞、三焦俞。另外,每天睡前和起床之前還要在臍周以手掌順時針按摩3~5分鐘。

愛心叮嚀

對於便秘習慣的孩子,可經常吃粗纖維蔬果,如芹菜、韭菜、蘿蔔、蘋果、香蕉等;多喝水,尤其清晨起床後,飲溫開水一杯,促進腸蠕動,注意多增加運動量,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對於有內熱的寶寶,可用鮮菠菜250克、麻油15克,菠菜洗淨在沸水中焯3分鐘取出,用麻油拌食,每天2次,連服數天即可有效果。

媽媽很擔心長期下去對苗苗不好,於是帶著她去看一位老中醫,醫生開出的處方就是捏積療法。

這樣給寶寶捏積

除按基本手法進行捏積外,還可配合“捏三提一”法和穴位按摩,加強刺激,穴位同樣選取大腸俞、脾俞、三焦俞。另外,每天睡前和起床之前還要在臍周以手掌順時針按摩3~5分鐘。

愛心叮嚀

對於便秘習慣的孩子,可經常吃粗纖維蔬果,如芹菜、韭菜、蘿蔔、蘋果、香蕉等;多喝水,尤其清晨起床後,飲溫開水一杯,促進腸蠕動,注意多增加運動量,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對於有內熱的寶寶,可用鮮菠菜250克、麻油15克,菠菜洗淨在沸水中焯3分鐘取出,用麻油拌食,每天2次,連服數天即可有效果。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