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邊吃邊玩 父母該怎麼處理

寶寶大了, 就開始淘氣了, 就會出現邊吃邊玩的現象, 這也是寶寶吃飯的一個普遍現象。

愛動的寶寶就像一個小皮球似的, 一刻不停地動來動去, 使爸爸媽媽頗為頭疼。

原因

零食過多, 正餐自然吃不下了。

錯誤教養方法, 看寶寶不愛吃飯, 就採取邊做遊戲邊吃飯等方式, 卻適得其反。

食物品種過於單調, 寶寶不喜歡吃。

曾經有過不愉快的飲食經驗, 對食物產生了抗拒心理。

媽媽太在意寶寶吃飯和寶寶談條件, 如:寶寶吃飽了媽媽就帶你出去玩。

沒及時添加輔食, 使寶寶的咀嚼能力、味覺發育落後, 覺得吃飯很無趣。

Advertisiment

缺鋅、鐵、鈣、貧血、胃病、消化不良等引起。 (缺鋅表現為不愛吃, 好動, 睡的不充足, 睡覺時易出汗。 )

危害

影響消化吸收

正常情況下, 人體在進餐期間血液會聚集到胃部, 以加強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寶寶邊吃邊玩就會使得一部分血液被分配到身體的其他部位, 從而減少了胃部的血流量, 妨礙對食物的充分消化, 使得消化機能減弱, 導致寶寶食欲不振。

導致厭食

寶寶吃幾口飯就玩一陣子, 必然延長了進餐的時間, 飯菜變涼, 容易被污染, 也會影響胃腸道的消化功能, 加重厭食情緒。 如果飲食營養長期跟不上, 將導致寶寶身材矮小孱弱。

養成做事不專心的毛病

邊吃邊玩會使寶寶從小養成做什麼事都不專心、不認真、注意力不集中、辦事拖拉等壞習慣,

Advertisiment
對成長不利。

對策

固定就餐時間, 固定就餐位置

父母以身作則

“言教不如身教”。 寶寶的模仿能力極強, 如果大人們本身的飲食習慣不正常, 或者常常隨便以零食裹腹, 自然沒有理由去要求孩子遵守定時吃飯習慣。 不在飯桌上呵斥寶寶, 不評價食物的好壞。

花心思在菜色上做變化

在飲食均衡的條件下, 父母可以多種類的食物取代平日所吃單純的米飯、麵條。 例如:有時以馬鈴薯當成主菜, 再配上一些蔬菜, 也能擁有一頓既營養又豐盛的餐點。

增加食物的色彩變化, 做豆腐的時候, 在裡面加一點番茄、黑木耳或者青菜葉, 這樣除了白色又有其他不同的色彩, 寶寶會有嘗一下的欲望, 如果覺得味道不錯,

Advertisiment
自然會多吃一點。

如果懷疑寶寶因為缺鋅而厭食, 建議去醫院做個檢查, 對症下藥。

讓寶寶參與做飯的過程

例如:上市場買菜、幫忙提回家、一起清洗水果……等等, 甚至可詢問寶寶的意見, 請寶寶協助您一起做飯, 寶寶不但能有參與感, 同時也能因而瞭解做一道菜之前的每樣步驟, 進而更喜愛吃飯這件事。

為吃飯增添趣味性

在喂寶寶吃飯時, 加入一些輕鬆、活潑的語氣, 讓吃飯不再只是吃飯而已, 將吃飯時刻與方式變成有趣的事情。 其實在寶寶的成長過程中會碰到很多問題的, 關鍵在於如何解決, 不要隨意的根據自己或寶寶的需要而改變什麼。

促進孩子的食欲

讓寶寶自己吃飯

雖然寶寶自已吃飯會弄的很髒,

Advertisiment
打掃起來很費力, 但這可以讓寶寶在吃飯的過程中獲得成就感、滿足感, 參與感。 在與大人一起吃飯時, 要為寶寶創造一個良好的進餐氛圍。

在吃飯時放一些柔和的音樂, 既可以調節進餐時的氣氛, 還能促進食欲。

適當使用“饑餓療法”

許多寶寶家裡吃的是四五塊錢一斤的精米, 口感雖然好, 卻讓嘴巴變刁了。 父母在給寶寶買食品的時候, 應注意粗細搭配, 經常做些粗糧給寶寶吃。 以便寶寶適應以後幼稚園的飲食。

錯誤做法

1.吃飯時看電視、邊吃邊玩。

2.強迫孩子吃飯、追著孩子吃飯。

3.批評打罵, 過於心急。

4.飯桌上討論嚴肅或壓抑的話題。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