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長“馬牙” 家長齊關心

有的嬰兒在剛出生或生後1~2 個月時在牙床上長出像米粒樣大小的白色顆粒, 數個到數十個不等。 這些新生物並不是牙齒, 而是牙齒在發育過程中, 口腔粘膜上皮增生加厚, 形成牙板, 牙板繼續發育形成乳牙胚。

乳牙胚發育到一定程度時, 牙板就會破裂, 部分被吸收, 部分逐漸增生角質化, 在牙床上形成小球狀的白色顆粒, 這就是“馬牙”, 也叫“板牙”。

馬牙並不是真正的牙。 它的大小、形狀以及內部結構都不像牙齒, 也不能行使咀嚼功能。 馬牙不是病, 它是牙齒發生過程中伴發的現象, 並不是人人都長。 嬰兒吮奶過程中牙床和乳☆禁☆頭摩擦,

Advertisiment
經過一段時間後“馬牙”便會自行脫落。

有些人缺乏這方面的知識, 隨便用針挑或用布去擦, 這都是極其錯誤的。 因為嬰兒的牙床粘膜非常嫩薄, 嬰兒口腔內平時就有細菌存在, 唾液分泌量又少(相當成年人的1/20~1/30), 唾液抑制細菌和對口腔的清洗作用較差。

“馬牙”一旦被挑破或擦破極易造成感染, 細菌、病毒就會隨挑破的口腔粘膜處, 侵入來世不久的嬰兒體內, 引發口腔及面部細菌、病毒感染。 嚴重者還可併發敗血症, 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 對於嬰兒的馬牙應隨其自行脫落就行了, 不必進行任何處理。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