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長奶癬怎麼辦_寶寶長奶癬的處理方法

養生之道網導讀:

寶寶長奶癬怎麼辦?奶癬是嬰兒比較常發的一種濕瘡, 多好於頭面部, 疹色紅赤, 搔之即起白屑, 其形若癬樣。 寶寶長奶癬怎麼辦呢?

Advertisiment

奶癬, 又名胎癬、胎瘡, 為發于嬰兒的一種濕瘡, 好發于嬰幼兒之頭面部, 或可延展於其他部位。 《聖濟總錄》論曰小兒體有風熱, 脾肺不利, 或濕邪搏於皮膚, 壅滯血氣, 皮膚頑厚, 則變諸癬。 或斜或圓, 漸漸長大, 得寒則稍減, 暖則癢悶, 搔之即黃汁出, 又或在面上, 皮如甲錯乾燥, 謂之奶癬。

初起者形似粟米, 或散發, 或密集群聚, 疹色紅赤, 搔之即起白屑, 其形若癬樣。 不起泡, 不流水者稱幹斂瘡, 偏于風熱盛者;若皮膚起粟, 瘙癢無度, 破則流水, 浸淫成片, 稱為濕斂瘡, 為偏於濕熱者。 奶癬是在嬰兒出生2~3個月時開始發病, 一般在l~2歲以後, 奶癬會自然減輕消退。 本病症狀可見于西醫診斷的嬰兒濕疹。

病因

病因有先天的體質因素,

Advertisiment
也有後天營養失調。

中醫認為本病多因懷孕時父母多食辛辣、魚腥海味等發物或情志內傷, 肝火內動, 遺熱于兒所致或者生後喂乳失當, 飲食不節, 脾胃薄弱;過食肥甘脾失健運, 濕熱內生而發生。

另外, 營養過多、消化不良、衣著不當等都是本病的好發因素。 患者常是先天性過敏體質, 約有3/4的患者父母雙方或單方有過敏性疾病病史。

臨床表現

皮損好發於顏面, 多自兩頰開始, 漸侵至額部、眉間、頭皮, 反復發作。 嚴重者可延及頸部、肩胛部、甚至遍及全身。

診斷

1.奶癬多發於出生後1~3個月的嬰兒。

2.好發于顏面, 尤以雙頰或額部多見, 也可發於頸、肩胛、軀幹及四肢。

3.皮損為紅斑、丘疹、丘皰疹, 可融合成片。 表面有糜爛、滲液或黃色痂皮,

Advertisiment
境界不清, 亦有乾燥淺紅斑及丘疹, 表面有少許糠秕樣鱗屑。

4.自覺劇癢, 患兒常搔抓、煩躁哭鬧。

治療

1.中醫中藥

治療當辨證:風熱盛者, 治則宜清熱祛風;若濕熱重者, 宜清熱祛濕。 外治:幹型者可用潤肌膏之類;濕型宜用文蛤散, 主要藥物:文蛤、輕粉、點紅川椒。 先將文蛤打成細塊, 鍋內炒黃色, 次下川椒同炒黑色煙起為度, 入罐內封口存性。 次日入輕粉研為細末, 罐收貯, 香油調搓。 與此同時, 乳母宜忌辛辣油膩等助熱飲食。

2.中藥偏方

黃柏面、寒水石面、青黛面, 以香油調塗患處滲液多的調稠些, 滲液少的調稀些, 每日搽2次。

黃連、枯礬, 共研細末加凡士林適量, 配成軟膏外塗患處。

奶癬是一種過敏性皮膚炎症, 在嬰兒中比較常見。 有的媽媽會顧名思義,

Advertisiment
以為奶癬就是吃奶引起的, 其實不然。 奶癬是寶寶對某些物質過敏引起的一種疾病, 食物是最常見的因素之一。 嬰兒正處於生長發育期, 其腸道黏膜保護功能尚不健全, 嬰兒食品中, 如牛奶、雞蛋、橘子、番茄、魚肉等均可能引起過敏。 嬰兒呼吸道黏膜保護功能也還不健全, 吸入空氣中的化學性粉塵、氣霧、黴菌孢子、花粉、植物揮發物、塵蟎、動物皮毛碎屑等也可能引起過敏。 嬰兒的衣物、日用品等也是引起濕疹的原因, 如嬰兒穿的毛織品、絮有羊毛絨的被子、裝有動物毛絨的枕頭、嬰兒衣物上的染料和母親的有色衣服等。 此外, 有些嬰兒濕疹則與遺傳因素有關, 患兒家族中往往有哮喘、過敏性鼻炎、特應性皮炎等病人。
Advertisiment
當嬰兒出現消化不良、餵養過度、大便幹結、腹瀉等時, 也可能誘發本病。

TIPS:

寶寶長了奶癬如何辦?一般來說, 如果不是很嚴重, 沒有明顯紅腫, 寶寶沒有明顯的騷癢、煩躁, 就可以暫時不用藥, 塗些有潤滑作用的寶寶護膚品, 保持皮膚滋潤就可以了。 如果寶寶騷癢症狀很明顯, 小手又抓又撓, 就該看醫生及時用藥了。

如何預防奶癬

由於奶癬是一種過敏性疾病, 很容易反復發作, 一些見效快的藥膏又大都含有激素, 長期使用難免會產生不良反應, 因此奶癬應重在預防。

應避免給寶寶過量餵食, 防止消化不良;

寶寶是牛奶過敏者且不能由母乳餵養, 可把牛奶多煮開幾次, 改變其成分結構, 減少致敏因素。

奶內少加糖, 或試用其他代乳食品。

某些食物過敏者,可開始吃少量,再慢慢加量,使寶寶逐漸適應;⑸採用母乳餵養的媽媽,應多吃些蔬菜、水果、豆製品和肉類的食物。

另外,如果你的寶寶是過敏體質,你還要注意保持房間的清潔,房間角落、櫃子底下、床下面這些容易積灰塵的地方尤其應該注意經常打掃。不要用刺激性大的沐浴液、香皂為寶寶清潔皮膚;為寶寶選用寬鬆透氣的純棉內衣,外衣和被褥要保持乾爽,最好在陽光好的時候經常晾曬。避免讓寶寶在塵土飛揚的場所玩耍,以免寶寶接觸揚塵、花粉等過敏原。

長奶癬後的注意事項

爸媽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1、不要亂用藥。不適當的外用藥常使濕疹加重,含碘的、含抗生素的藥膏會使皮膚發生過敏,不少中藥成分的外用藥也容易導致過敏。嬰兒一旦發生過敏,就會使濕疹的原因更為複雜,也更難治了。

2、嬰兒因騷癢經常煩躁、哭鬧,影響進食。此時,爸媽可給他內服抗過敏止癢藥,如撲爾敏、苯海拉明糖漿等。

3、不要過度清洗。寶寶皮膚嬌嫩,容易受刺激,因此洗澡時動作應輕柔,水不要太燙,過高的水溫會破壞皮膚表面的具有保護作用的脂質,加劇皮膚乾燥程度,38~40℃的溫水就可以了。

4、排除食物過敏。添加了輔食的嬰幼兒,爸媽要仔細觀察,用排除法,確定是哪種或哪幾種食物過敏,避免再次給患兒進食。當然,盲目禁食,走另一個極端,嬰兒因而喪失對身體有益的營養成分,這種做法也不足取。母乳餵養者,母親應該忌口,少吃或不吃腥葷刺激食物。

5、衣著鬆軟無刺激。衣服不要太緊,要寬鬆、舒適、吸濕。小兒的尿布、貼身的衣服最好用棉織品,淡色或白色者為佳。化纖、毛織品、深色衣物對皮膚有刺激,易引起過敏,最好不用。

6、注意居室通風、乾燥、清潔,注意室溫變化,不要給嬰兒穿蓋太多,因為熱也會加重濕疹。

7、避免搔抓。搔抓會刺激原有的皮膚炎症,還會增加感染的機會。若發現嬰兒有搔抓的行為,可將其手指包紮或戴上手套。

8、母乳餵養者,媽媽的食譜也要有一定的限制和篩選。

最後,爸媽要注意,在奶癬發展期或較重時,不要帶患兒去打預防針,以免加重嬰兒濕疹。同時,患兒應避免接觸出水痘、單純皰疹的病人,以免發生皰疹性濕疹。

某些食物過敏者,可開始吃少量,再慢慢加量,使寶寶逐漸適應;⑸採用母乳餵養的媽媽,應多吃些蔬菜、水果、豆製品和肉類的食物。

另外,如果你的寶寶是過敏體質,你還要注意保持房間的清潔,房間角落、櫃子底下、床下面這些容易積灰塵的地方尤其應該注意經常打掃。不要用刺激性大的沐浴液、香皂為寶寶清潔皮膚;為寶寶選用寬鬆透氣的純棉內衣,外衣和被褥要保持乾爽,最好在陽光好的時候經常晾曬。避免讓寶寶在塵土飛揚的場所玩耍,以免寶寶接觸揚塵、花粉等過敏原。

長奶癬後的注意事項

爸媽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1、不要亂用藥。不適當的外用藥常使濕疹加重,含碘的、含抗生素的藥膏會使皮膚發生過敏,不少中藥成分的外用藥也容易導致過敏。嬰兒一旦發生過敏,就會使濕疹的原因更為複雜,也更難治了。

2、嬰兒因騷癢經常煩躁、哭鬧,影響進食。此時,爸媽可給他內服抗過敏止癢藥,如撲爾敏、苯海拉明糖漿等。

3、不要過度清洗。寶寶皮膚嬌嫩,容易受刺激,因此洗澡時動作應輕柔,水不要太燙,過高的水溫會破壞皮膚表面的具有保護作用的脂質,加劇皮膚乾燥程度,38~40℃的溫水就可以了。

4、排除食物過敏。添加了輔食的嬰幼兒,爸媽要仔細觀察,用排除法,確定是哪種或哪幾種食物過敏,避免再次給患兒進食。當然,盲目禁食,走另一個極端,嬰兒因而喪失對身體有益的營養成分,這種做法也不足取。母乳餵養者,母親應該忌口,少吃或不吃腥葷刺激食物。

5、衣著鬆軟無刺激。衣服不要太緊,要寬鬆、舒適、吸濕。小兒的尿布、貼身的衣服最好用棉織品,淡色或白色者為佳。化纖、毛織品、深色衣物對皮膚有刺激,易引起過敏,最好不用。

6、注意居室通風、乾燥、清潔,注意室溫變化,不要給嬰兒穿蓋太多,因為熱也會加重濕疹。

7、避免搔抓。搔抓會刺激原有的皮膚炎症,還會增加感染的機會。若發現嬰兒有搔抓的行為,可將其手指包紮或戴上手套。

8、母乳餵養者,媽媽的食譜也要有一定的限制和篩選。

最後,爸媽要注意,在奶癬發展期或較重時,不要帶患兒去打預防針,以免加重嬰兒濕疹。同時,患兒應避免接觸出水痘、單純皰疹的病人,以免發生皰疹性濕疹。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