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長板牙不要挑破

小編不知道家長們有沒有觀察過, 在寶寶出生1個月到1個半月時, 口腔內牙床上或上齶兩旁有像粟米或米粒大小的球狀白色顆粒, 而且數目不已。 這就是俗稱的“馬牙”或“板牙”。 在醫學上稱為上皮朱。 在這裡, 提醒家長們, 寶寶長板牙不要挑破。

寶寶在出生後4—6周, 口腔內牙床上或上齶兩旁有像粟米或米粒大小的球狀白色顆粒, 數目不一, 看起來像剛剛萌出的牙齒, 俗稱為“馬牙”或“板牙”。 馬牙在醫學上叫做上皮珠, 是由上皮細胞堆積而成的, 並不是真正的牙齒。 ”

婦幼保健院口腔科副主任醫師楊莉介紹,

Advertisiment
新生兒出現“馬牙”, 是因為胚胎期牙板未完全吸收造成的, 屬於正常的生理現象, 一般數周後就會逐漸消失。 有的嬰兒因營養不良, “馬牙”不能及時脫落, 這也沒多大妨礙, 不需要醫治。

在民間, 有人認為“馬牙”是不祥之兆, 應該消除, 便用布蘸鹽水或淘米水擦破馬牙, 或用縫衣針挑破。 “這樣做非常危險。 ”楊莉解釋, 嬰兒口腔黏膜非常嬌嫩, 黏膜下血管豐富, 加上嬰兒本身的抵抗力很弱, 一旦損傷了口腔黏膜, 極易引起細菌感染, 嚴重的話甚至危及嬰兒生命。 過去有些新生兒為此喪命, 民間認為是“馬牙”被孩子吞到肚子裡, 其實真正的“兇手”是感染。

楊主任提醒年輕父母, 倘若發現孩子長了“馬牙”, 不用恐慌, 只要注意新生兒口腔衛生即可。

Advertisiment
每次喂完奶和食物之後, 給寶寶喂一些溫開水, 以清潔口腔中殘留的奶液和食物殘渣, 為乳牙的萌發創造良好的條件。


怎麼能知道孩子是否聰明

Advertisiment

讓寶寶變笨的食物有哪些
Advertisiment

從寶寶的笑臉影看出寶寶的智商 正常寶寶, 在出生1個月後就會笑了。 而智力低下...... [ 詳細] · 寶寶皮膚發黃也是疾病
· 父母矮如何養個高寶寶
· 運動讓孩子頭腦更聰明
· 怎樣才能避免小兒脫肛
· 鑒別新生兒的正常標準
· 十點前入睡讓孩子長高
· 您要堤防早產兒合併症
· 新生兒撫觸要注意什麼
熱點話題 相關閱讀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