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長濕疹過敏是主因

什麼是濕疹?

濕疹又稱特應性皮炎, 是一種皮膚的慢性炎性皮疹, 也是嬰幼兒最常見的過敏性疾病。 其最初的表現通常是在面部、肘膝關節以及軀幹出現紅色小丘疹, 並慢慢連接成片。 受濕疹的影響, 寶寶皮膚發炎並變得劇烈瘙癢, 引起紅腫、裂開、滲出、結痂和鱗屑。

三大濕疹認識誤區

1、濕疹是寶寶小時候的毛病, 長大了自然就好了

錯, 孩子的濕疹會消失, 過敏卻難以痊癒。

雖然濕疹是寶寶從出生到1歲左右最常見的過敏症狀, 也就是說, 濕疹的高發年齡在1歲前後, 但仍有16%的學齡兒童罹患這一疾病。

Advertisiment

同時, 濕疹症狀消失後不代表寶寶就不再出現過敏反應:事實上, 一旦形成過敏體質, 在嬰幼兒體內、體外的環境均發生變化後, 新的過敏現象會接踵而來。 高達80%患濕疹的兒童以後還會患上過敏性鼻炎或者哮喘, 因此, 早期過敏表現可能預示了以後發生過敏疾病的風險。

2、濕疹主要是由於潮濕悶熱造成

錯, 濕疹是過敏反應在皮膚上的一種表現, 並非因為嬰幼兒消化不良, 或者因潮濕所致。

潮濕會加重濕疹的症狀, 但並非濕疹的病因。 同時, 由於患上濕疹的寶寶往往會變得皮膚乾燥、瘙癢, 爸爸媽媽們還需要時刻注意保持寶寶皮膚的濕潤, 以緩解症狀。

寶寶的濕疹主要成因是食物過敏, 其中普通配方的牛奶又往往成為"罪魁禍首"。

Advertisiment
嬰兒最早接觸的最常見過敏原--牛奶蛋白, 往往就是在產科住院期間, 這也是嬰兒最易對牛奶蛋白產生敏感的時期:1滴(約1ml)普通牛奶, 足以讓敏感嬰兒致敏。 而出生後第一周嬰兒接觸普通牛奶蛋白配方, 其過敏風險是母乳餵養的4倍。

3、講究衛生就不會得濕疹

錯, 這是一個有趣的悖論:越是衛生條件相對較好的地方, 越是經濟發達的國家和地區, 出現過敏的人就越多, 正好跟傳染性疾病相反。

這是因為人在成長的過程中, 受到一些細菌的侵擾, 對我們健康成長、抵抗過敏性疾病的干擾是有益的。 因此, 寶寶如果長期處於過於衛生的環境, 身體得不到接觸細菌的機會, 免疫能力得不到鍛煉, 體質就會越來越敏感。

Advertisiment

所以"無菌"環境並不利於寶寶的健康, 年輕父母們在保持清潔衛生的同時, 要注意把握"度", 避免過多使用消毒劑、去污劑、抗菌洗滌劑等。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