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長牙早知道 巧護理可緩解不適,愛美媽媽網分享寶寶長牙

爸爸媽媽想讓寶寶有一口漂亮的牙齒, 必須從寶寶乳牙萌出的時候開始關注。 一般來說, 寶寶從4~6個月左右就開始出牙了。 那麼, 究竟有哪些事情需要特別注意呢?

寶寶常見的出牙症狀

寶寶乳牙萌出前會有一些“狀況”出現, 爸爸媽媽提前瞭解了這些, 就知道原來這些情況只是表示寶寶乳牙即將萌出了, 是很正常的情況。

在出牙時, 寶寶的牙齦飽受乳牙萌出的壓力, 他們可能流口水、焦躁不安、亂咬東西、磨牙, 有的寶寶還會發燒, 這些都屬於寶寶乳牙萌出期的正常生理現象。

哭鬧不安:出牙期間因為身體的不適,

Advertisiment
寶寶會出現哭鬧、煩躁不安等以前沒有出現的症狀。

喜歡咬東西:長牙的時候寶寶會出現牙齦癢、牙齦疼痛等症狀, 所以寶寶很喜歡把東西放進嘴巴裡面咬, 以此來緩解牙齦壓力造成的腫脹不適感。

嬰兒出牙順序

寶寶6、7個月大時, 乳牙開始相繼萌發出來, 但也可能提早到3、4個月, 或延後到11、12個月才長牙, 通常前牙會有前後6個月的差異, 後牙的差異甚至可達1年。

一般來說, 寶寶出生後4~10個月開始出乳牙, 1歲時萌出6~8顆, 2歲至2歲半時出齊, 長滿完整的20顆乳牙。

嬰兒長牙特點

孩子出生時, 乳牙長在牙床內, 已經做好了長牙的準備。 但開始長牙的時期和牙齒長全之前的速度各人差異很大。

曾有統計, 平均起來, 出生後5個月前開始長牙的占10%、7個月前長牙的占50%、10個月前長牙的占90%。

Advertisiment
另外, 還有俗稱“魔牙”的, 即生下來的時候就已經長牙的嬰兒, 也有生後10個月還未長出牙的嬰兒, 後者約占1成。

寶寶長牙一般都是門牙或者下面中間的兩顆先萌發出來的, 但有些寶寶的長牙順序可能有點不一樣。 寶寶牙齒的生長次序一般是無關緊要的, 如果孩子發育、發展正常, 沒有特別的疾病, 即使開始長牙多少晚些也不必擔心, 方便的時候可以去接受一下體檢。

出牙期寶寶的飲食選擇

寶寶開始出牙時, 這時寶寶口腔內分泌的唾液中已含有澱粉酶, 可以消化固體食物, 可以給寶寶一些手指餅乾、麵包幹、烤饅頭片等食品, 讓寶寶自己拿著吃。

剛開始寶寶是用唾液把食物泡軟後再咽下去,

Advertisiment
幾天後, 寶寶就會用牙齦磨碎食物, 嘗試咀嚼。 此時的寶寶多數還未長牙, 牙齦會發癢, 他會很喜歡咬一些硬東西, 這有利於乳牙的萌出。

長牙期需要補鈣

鈣是組成牙齒的主要成分, 少了它, 小乳牙就會長不大。 因此, 小寶寶出牙的期間, 媽媽要特別注意給寶寶補鈣, 以幫助乳牙生長。 除了可以多吃蝦仁、骨頭、海帶、紫菜、魚鬆、蛋黃、牛奶和乳製品等, 還可以選擇專業的鈣劑進行有針對性的補充。

需要注意的是, 給寶寶補鈣的時候也需要注意控制糖的攝入, 像一些葡萄糖酸鈣、水果味的軟鈣等, 往往都含糖量較高, 不但可能增加寶寶齲齒的風險, 還會傷害寶寶嬌嫩的味蕾, 所以推薦給寶寶選用淡奶味、不含糖的鈣劑。

Advertisiment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