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長牙易出5種狀況 護理方法很重要

自寶寶呱呱落地之日起, 爸爸媽媽就要開始擔心寶寶的各種成長問題。 新生兒時期擔心寶寶的黃疸問題, 嬰幼兒時期, 就要開始擔心寶寶出牙的問題。 長牙是寶寶成長過程中的里程碑之一。 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寶寶擁有一副漂亮的牙齒, 除了關心牙齒情況之外, 在一顆顆小牙陸續報導的之際, 千萬不要忽略了寶寶的各種不適。

寶寶長牙的時候, 有5種情況是需要爸爸媽媽特別留意的。

我要長牙啦!

1、牙齦腫痛

寶寶出乳牙的時候, 在他的口腔裡, 可以隱約看到局部牙齦發白或稍微充血紅腫,

Advertisiment
觸摸牙齦時有牙尖樣硬物感。 而牙齦腫痛和不舒服是出牙過程中不可避免的。 引起寶寶腫痛的原因是因為牙床發炎, 發炎是柔軟的牙床纖維對付逼近的牙齒唯一的辦法。 寶寶長第一顆牙及臼齒的時候是最不舒服的。

處在這個階段的寶寶會煩躁哭鬧, 為了減輕寶寶的不適, 爸爸媽媽可以用紗布蘸冰水擦拭腫脹的牙床, 同時達到按摩和冰敷腫脹牙床的雙重功效。 除了冰敷也可以用醫用紗布沾上鹽水在寶寶的牙齦上輕輕擦擦, 鹽有消炎的作用。

看我得意的沒牙

2、發燒

當乳牙準備萌出的前幾天, 寶寶都可能會有一些異常的表現, 有的會哭鬧, 有的會口水增多, 有的會喜歡咬手指等等。 而且, 有的寶寶還會有低燒的情況出現。

Advertisiment
這是因為在牙齒努力鑽出牙齦的時候, 難免會有類似“傷口”的地方出現, 導致寶寶感覺到不適。 而往往對於這些“傷口”, 口腔清潔不夠的話, 導致牙齦發炎、發燒的幾率就會大大增大。

因此, 在這個時候, 爸爸媽媽要注意多幫寶寶清潔口腔, 平時讓寶寶多喝水, 飯後注意漱口。 但是出牙能使體溫稍稍升高, 所以寶寶可能會覺得比平時熱一點, 當寶寶有點低燒的時候, 爸爸媽媽不用太擔心, 如果低燒情況持續不退, 或者寶寶體溫已經超過38.5℃, 就應該及時到醫院就診。

3、流口水

寶寶在剛出生的時候, 由於中樞神經系統和唾液腺的功能沒有完全發育成熟, 寶寶的唾液相對比較少不會有流口水的情況出現。 但是當寶寶到了3個月的時候,

Advertisiment
唾液分泌就慢慢增加, 到寶寶6-7月開始長乳牙的時候, 刺激了三叉神經進一步增加了唾液的分泌, 加上寶寶口腔小, 還不會吞咽和調節口腔內的唾液, 積儲後就會自然流出。

這個時候, 爸爸媽媽就要及時為寶寶擦乾口水, 但是不要經常用粗糙的手巾拭擦, 避免損傷寶寶局部皮膚。 另外就是寶寶的上衣、枕頭、被褥等都容易被口水污染, 要勤洗勤曬, 以免滋生細菌。

呵呵呵, 就是沒牙!

4、齲齒

寶寶乳牙的表面結構相對比較脆弱, 如果常常覆蓋奶水或食物殘渣, 就會很容易發生齲齒。 所以, 當寶寶每次進食之後, 爸爸媽媽最好讓寶寶要用白開水或淡鹽水漱口, 或直接幫寶寶刷牙, 儘量保持口腔的清潔衛生。

Advertisiment

5、腹瀉

當寶寶出牙的時候, 寶寶體內來源於媽媽的抗體會慢慢逐漸消失。 同時因為寶寶的免疫系統尚未發育完全, 容易因為輔食添加等飲食習慣的改變而引起腹瀉。

所以在這個時候, 爸爸媽媽要做好兩個方面的工作:一方面給寶寶使用是餐具要特別重視消毒的工作, 有效防止細菌進入口腔的機會;另一方面, 媽媽最好準備粥或煮爛的麵條等易消化的食物餵養寶寶, 不可突然添加太多輔食。

如果發現寶寶每天的大便次數多於10次或出現其他異常時, 就要及時到寶寶到醫院就醫。

最後, 如果想寶寶有一副漂亮健康的牙齒, 爸爸媽媽可以在寶寶長出第一顆牙齒到滿1歲之間, 到寶寶看第一次牙醫, 並定期複診、追蹤,

Advertisiment
以便及時獲得專業的指導及諮詢。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