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長牙牙齦變化(圖片)

寶寶在長牙之前, 不僅會有流口水、發燒、煩燥不安等症狀表現, 而且牙齦也會隨之發生變化。 出乳牙的時候, 在他的口腔裡, 可以隱約看到局部牙齦發白或稍微充血紅腫, 觸摸牙齦時有牙尖樣硬物感。

還記得我家寶寶長牙的時候, 牙床上長了個小白點一樣的東西, 摸上去有點硬, 沒過多久就開始冒出牙齒來了。

如果你覺得這樣敘述不容易懂的話, 那麼, 下面這張寶寶長牙牙齦變化圖片, 定能讓你看得清楚, 弄個明白。

寶寶長牙注意事項

1、要讓寶寶擁有一口好牙, 就必須從0歲開始幫寶寶養成清潔口腔的好習慣。

Advertisiment
從寶寶出生後開始喝奶起, 最好堅持每次喝完奶都給寶寶清潔口腔, 以紗布清洗或給寶寶用清水漱口均可。 即便未添加輔食的寶寶對清潔口腔十分抗拒, 每天至少也要在晚上入睡前清潔一次。

2、出牙一般是不疼的, 但有些寶寶會感到不舒服和煩躁。 媽媽可以用乾淨的手指或濕潤的紗布, 放入寶寶的口中磨擦牙齦, 這樣會對他有所幫助。

3、寶寶出牙的過程中, 可能會有煩躁不安、睡眠不穩、口角流涎、咬物、吮手指、擦牙床、搖頭晃腦等不適感。 有時牙床可能會有疼痛, 引起低熱, 致使寶寶哭鬧不休。 這時媽媽應該更細心, 更體貼地照顧自己的寶寶。 多抱抱寶寶, 以母乳餵養, 多哄哄, 給予更多的安慰。

4、咬自己的手,

Advertisiment
咬媽媽的乳☆禁☆頭, 可以說, 只要看見什麼東西, 就拿來放到嘴裡啃咬一下。 目的就是想借啃咬的施力, 來減輕牙床下長牙的壓力。 此時, 要避免讓寶寶咬硬物引起牙齦出血, 這時可用潔淨的手指輕輕按摩牙床, 會有減輕疼痛的作用。

5、出牙前2個月左右, 大多數寶寶就會流口水, 或把小手伸到口腔內抓撓。 媽媽如果仔細查看寶寶的口腔, 就可以看到局部牙齦發白或稍有充血紅腫, 觸摸牙齦時有牙尖樣硬物感。 流口水時, 應給寶寶戴上頸圍, 保護頸部, 用柔軟的、吸濕性強的毛巾輕輕擦試口角、面頰、下巴等處, 以免引起發紅、皺裂。

6、這段時間寶寶的抵抗力會稍微下降, 必須注意防感染, 寒冷的季節應給寶寶保暖, 保持清潔衛生。

7、當寶寶正在長牙時,

Advertisiment
牙床、牙齦和牙肉都非常脆弱, 如果又有奶垢或食物殘渣停留在上面, 則會讓原本輕微發炎的牙齦狀況更加嚴重。 因此, 寶寶出第一顆牙時, 就應該幫他刷牙了, 一天兩次。 最重要的一次是在晚上就寢前。 要用輕柔的寶寶牙刷, 擠上少量的牙膏, 輕輕地幫他刷牙。 注意不要讓寶寶吞食牙膏。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