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雙腿內收危害如此嚴重,你注意了嗎?

寶寶為什麼會出現羅圈腿呢?

其實, 羅圈腿也就是O型腿, 醫學上稱為膝內翻, 是嬰幼兒時期比較常見的骨骼畸形。

★維生素D或鈣的缺乏

早起會出現煩躁不安、夜間難以入睡、哭鬧不止、入睡後頭部易出汗、頭部後腦勺部位有枕禿等主要症狀, 若不及時糾正, 會影響骨骼發育。

★骨骼生長發育受影響

維生素D缺乏時, 鈣、磷在腸內吸收減少, 新骨由於缺鈣而使骨質鈣化不足而質地鬆軟, 肌肉關節鬆弛, 直立行走時重力作用下就會變形。

如何識別羅圈腿?

一般情況下, 寶寶這種生理性的畸形大多數在2歲左右就會自然消失。

Advertisiment

隨著年齡的生長, 寶寶的腿部會經歷從膝內翻到正常, 再轉變為膝外翻再到正常的過程, 所以, 家長在2歲前發現寶寶是羅圈腿, 不必著急, 更不能用繃帶把孩子的雙腿纏緊。

★新爸媽可以通過以下方法自查寶寶羅圈腿:

讓寶寶仰臥, 用雙手輕輕拉直寶寶雙腿, 向中間靠攏。

正常情況下寶寶的雙側膝關節和踝關節之間是併攏的, 如果有間隙, 且間隙超過10釐米, 就可能發生羅圈腿了, 建議家長及時就診, 確診是否患有羅圈腿。

寶寶出現羅圈腿怎麼做才對呢?

寶寶出現羅圈腿正確的方法是適當補充維生素D, 同時督促寶寶積極進行運動, 改善肌肉張力, 讓腿在生長發育過程中慢慢糾正。

2歲以後, 若寶寶還存在羅圈腿現象,

Advertisiment
就應及時看醫生治療。

預防羅圈腿應該這麼做:

1、注意預防鈣和維生素D的缺乏;

2、由於幼兒腿部骨骼鈣化不夠, 腿骨較軟, 承重或走路容易導致膝關節變形, 所以建議不要過早對孩子進行站立或行走訓練;

3、改變一些可能造成孩子腿部畸形的不良生活習慣:

√寶寶開始學爬、學坐階段, 儘量減少跪坐。

√寶寶趴睡時, 足踝會呈現內翻或外翻狀, 對於長時間處於睡眠狀態的小寶寶而言, 或許會產生輕微不良影響, 所以, 家長應適當避免寶寶的長時間趴睡。

√建議等寶寶可自行扶物穩定行走後再乘坐學步車。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