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需要秩序感(圖)

秩序感是我們周圍事物形態體現出的均衡、比例、對稱、節奏等因素, 能帶給我們愉快、興奮、舒服的感覺。 寶寶的秩序感是先天而來的。 目前相關的生物學、心理學以及教育學研究都表明:胎兒對秩序感就有了生物感應;3個月大的嬰兒喜歡與體現對稱、比例、均衡的人臉交流, 從而獲得秩序感, 滿足心理需求;3 歲前的幼兒有著強烈的安全需要, 當被置於雜亂無章、陌生的環境中, 孩子會哭鬧;秩序感覺隨著寶寶的逐漸長大, 在心理體驗上會深化為安全感、歸屬感。 美國社會心理學研究顯示:3~4歲的寶寶如果有著良好的生活秩序習慣,

Advertisiment
當他們6歲之後, 在人際交往中會表現出自如與和諧。 寶寶2~4歲是個體秩序感發生發展的敏感期。 媽媽爸爸要順應寶寶與生俱來的秩序感, 培養他們有序、合理的生活習慣, 令他們在自己喜歡的環境中愉快的生活。

促進寶寶秩序感發展的核心因素是環境。 對於寶寶的生活範圍來說, 家庭和家人是環境最重要的部分。

家庭環境

整潔、舒適的家居佈置能穩定寶寶的情緒, 寶寶玩耍的房間裡有木質的地面與柔軟的靠墊, 同時, 沒有太多堆積的物品, 會讓寶寶感覺安全, 保持輕鬆的心情。 家庭中有序的空間分割, 能幫助寶寶瞭解睡覺的地方是在臥室, 而書房是媽媽爸爸看書、工作的地方, 要讓媽媽爸爸陪自己玩搭積木,

Advertisiment
最好是在有寬大空間的客廳中。 傢俱外面不存放太多的物品, 即告訴寶寶, 家裡的東西是會收納起來的。 同時, 家庭中的傢俱、設備等相對于幼小的寶寶而言, 可謂是“龐大”且“高不可攀”的。 家有幼小寶寶的家居裝飾, 須考慮為寶寶設置一些較低矮的傢俱, 留出一些空曠的空間給寶寶, 寶寶在適合於自己高度與能力的區域中, 能自由地擺弄家居, 實踐自己的秩序感。

家人

家人是家庭環境的“延伸”。 家庭中時常打掃清潔、整理物品的媽媽爸爸, 能讓時時刻刻看著、聽著、觸摸著周圍世界的寶寶感受到, 整潔、舒適的環境是需要家人整理、愛護才能維持的。 媽媽爸爸是寶寶秩序感發展的“引領人”。 媽媽爸爸對寶寶秩序感的態度也很重要,

Advertisiment
在日常生活中, 鼓勵寶寶參與家居佈置、挑選裝飾物等都是激發寶寶主動發展秩序感的途徑;同時, 媽媽爸爸在把握“秩序感”上要區分“秩序的美感”與“刻板的規則”, 例如:寶寶自己安排好了方形的沙發靠墊整齊的擺放在沙發上, 媽媽爸爸一方面贊許寶寶的行動, 同時, 和寶寶一起試一試方形與圓形的靠墊都放在沙發上是否也美觀。 在寶寶秩序感的發展過程中, 鼓勵寶寶的創造力與養成寶寶有序的生活方式同樣重要。

文/喬梁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