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音樂智慧養成方案

在爸媽看來, 懂音樂的寶寶更有內涵。 那, 是不是只有會演奏樂器的寶寶, 才是懂音樂的寶寶呢?
音樂, 它沒有國界之分, 神秘而又美好。 它能促進寶寶大腦的發育, 帶給寶寶高貴的藝術氣息。 許多爸媽都想讓自己的寶寶接受音樂的薰陶。 於是, 無論是民族的二胡、琵琶, 還是西洋的鋼琴、小提琴, 統統成了除爸媽之外的第三位親密夥伴。 寶寶過早地接觸這類正式樂器, 是培養寶寶音樂能力的唯一途徑嗎?
小寶寶學樂器, 可行?不可行?
爸媽也許會聽說, 某音樂教學法大力提倡兩三歲的寶寶演奏樂器的可行性。

Advertisiment
但是, 由於寶寶身體的神經系統、肌肉發育要到5歲以後才會成熟, 所以, 絕大部分的教學法及教育專家還是主張:有關鋼琴、小提琴、笛子、吉他這類正式的樂器, 最好延遲至寶寶6歲以後再學習, 在這之前, 主要是要讓寶寶接觸、感受音樂, 這也是音樂智慧培養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那麼, 在小寶寶5歲之前, 爸媽該如何帶領寶寶接受音樂的薰陶呢?
小寶寶的音樂智慧培養要點
聆聽
音樂, 是一門聽覺藝術, 任何想進入音樂世界的人, 學會聆聽是第一步哦。
大自然裡原本就充滿著各種各樣的音樂:馬路上汽車的鳴笛聲、小貓小狗互相追逐的叫聲、河水潺潺的流動、微風輕輕的吹拂樹梢、小鳥清脆的歌唱、街市人群的叫賣……它們都有著不同的聲音或者韻律,
Advertisiment
組成了世界的音樂。 寶寶喜歡聽和感受這些音樂, 因為自打他在媽媽的肚子裡開始, 他就已經用自己的小耳朵來分辨外面的聲音了。
讓寶寶去聆聽來源於自然的聲音, 感受高低、強弱、快慢, 寶寶將來會對音色、音高、音量有更敏銳的感受喲。
TIPS:
模仿動物的叫聲, 讓寶寶也來模仿。 收錄大自然的聲音(下雨聲、颳風聲等)放給寶寶聽, 讓寶寶猜是誰在唱歌?戶外有無盡的音樂資源, 帶寶寶出門活動, 比如周圍的幼稚園、超市等。
音樂區的創造
不是每一位爸媽都是音樂家, 但是, 每一位爸媽都有可能成為寶寶學習音樂旅程中的好夥伴。 爸媽和寶寶一同探索音樂的美妙, 就非常有必要為寶寶開闢一個音樂的專屬地。
Advertisiment
在家中騰出一個空間, 可以是一個獨立的房間, 也可以是客廳或書房的一角。 一般來說, 這裡是專門放置寶寶音樂器具的地方, 比如答錄機、小樂器等與音樂有關的東西, 每次寶寶使用完器具後, 都可以放回這裡。 讓寶寶感覺到, 這個小區域是一個完全屬於音樂、屬於寶寶自己心靈的地方。 爸媽也需要鼓勵寶寶, 可以隨時在家中安全的地方歌唱、舞蹈。
TIPS:
安排一些固定的時間, 挑選不同形式的音樂(兒歌、合唱、民族音樂等)放給寶寶聽。 協助寶寶嘗試動動手、動動腳、動動全身, 為歌曲配上動作。 平時, 可以播放很輕柔的背景音樂, 避免搖滾之類的亢奮音樂, 且不要24小時不停地播放。
律動
完整的音樂學習離不開眼睛、耳朵、身體、大腦的綜合體驗,
Advertisiment
其中, 身體的體驗是寶寶學習音樂的重要途徑之一哦。
爸媽可別小看了身體對音樂的體驗, 它是一種律動, 是用肢體語言再現音樂, 是通過聆聽和身體運動引發的動覺反應。 它不同於舞蹈重在模仿、講究身體姿勢和外表形式, 音樂動覺能力的發展對寶寶日後音樂敏感力的發展是十分重要的喲。 因此, 爸媽應該盡可能多地提供機會讓寶寶隨著音樂而動。
TIPS:
爸媽示範動物的動作、搖擺的樹等等, 請寶寶學一學甚至創作新動作。 播放寶寶喜歡的歌曲音樂, 讓寶寶隨著音樂自由動作。 可以放一些幼兒舞蹈方面的節目給寶寶看, 讓寶寶感受並模仿。
歌唱
歌唱, 是開啟音樂殿堂大門的鑰匙。 借著輕柔的歌聲,
Advertisiment
可以傳遞彼此的關愛, 促進親子之間的感情, 爸媽不經意的哼唱往往是寶寶一生不可磨滅的溫馨記憶。 當和寶寶一起歌唱的時候, 爸媽要欣賞寶寶的嗓音, 把自己的熱情傳給寶寶, 共同享受喜歡的歌曲。 為了能聽清楚寶寶的唱, 爸媽更多時候應是去傾聽寶寶的歌唱, 在必要的時候糾正寶寶的音調或者歌詞。 你會發現, 當寶寶在唱而爸媽傾聽的時候, 寶寶會唱得更加來勁兒, 而且還可以改善寶寶的嗓音哦。
TIPS:
通過媽媽的哼唱或聽音樂帶, 讓寶寶漸漸地感受並熟悉歌曲。 在平時, 可以將歌詞作為兒歌, 帶領寶寶念讀。 有其他寶寶在的時候, 可以試著讓寶寶一起唱, 彼此可以互相仿效。
接觸音樂器具
在寶寶接觸正規樂器的前5年時間裡, 對他的音樂的培養離不開對非正式樂器的接觸, 通過這些原始的、生活化的音樂器具,累積音樂的經驗來豐富寶寶心靈上的成長。這些器具大致有以下幾種類型:
(1) 發聲器 發聲器在生活周圍很容易發現得到,像鍋碗瓢盆、小石頭、裝著蜜餞的瓶子等等,爸媽通過搖動鑰匙串、用筷子敲擊玻璃杯子等方式,都可以引起寶寶的注意。但發聲物品的選擇要謹慎小心,避免那些又小又硬的物品,防止被寶寶吞食或割傷。
(2) 節奏樂器 只要是敲打、搖動、拍擊和摩擦產生聲音的樂器都屬於節奏樂器。像三角鐵、沙球、手搖鈴等節奏樂器就非常適合寶寶,因為這類樂器通常是被寶寶拿來當玩具玩的,所以特別容易讓寶寶接受。
另外還有一種就是可以奏出旋律音調的樂器,像鋼琴等。可以讓寶寶認識這些旋律樂器,經常聽這類樂器演奏的曲子,感受這些旋律樂器外形、音色等方面的區別。

對他的音樂的培養離不開對非正式樂器的接觸, 通過這些原始的、生活化的音樂器具,累積音樂的經驗來豐富寶寶心靈上的成長。這些器具大致有以下幾種類型:
(1) 發聲器 發聲器在生活周圍很容易發現得到,像鍋碗瓢盆、小石頭、裝著蜜餞的瓶子等等,爸媽通過搖動鑰匙串、用筷子敲擊玻璃杯子等方式,都可以引起寶寶的注意。但發聲物品的選擇要謹慎小心,避免那些又小又硬的物品,防止被寶寶吞食或割傷。
(2) 節奏樂器 只要是敲打、搖動、拍擊和摩擦產生聲音的樂器都屬於節奏樂器。像三角鐵、沙球、手搖鈴等節奏樂器就非常適合寶寶,因為這類樂器通常是被寶寶拿來當玩具玩的,所以特別容易讓寶寶接受。
另外還有一種就是可以奏出旋律音調的樂器,像鋼琴等。可以讓寶寶認識這些旋律樂器,經常聽這類樂器演奏的曲子,感受這些旋律樂器外形、音色等方面的區別。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