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頭大就好嗎?

頭大≠聰明

到底大頭好不好呢?如果寶寶本身塊頭就比較大或者家族裡很多人都是大頭的話, 這些寶寶在出生的時候頭自然就會偏大, 但是只要生長速度是正常的, 並且神經發展正常, 如2~3個月會笑, 3~4個月頭頸穩定, 4個月會聽聲音和伸手抓東西, 5個月會翻身, 6個月會唧唧自言自語和交換手拿東西, 7個月會坐, 8~9個月會爬, 9~~10個月會兩個手指頭撿東西, 12個月會走並能叫爸爸媽媽……應該沒有什麼大礙。 如果你還是有些擔心的話, 可以每月記錄寶寶頭圍的數值, 然後拿著你所記錄的數值到醫生那兒諮詢。
頭圍尺寸有沒有一個大致的標準

Advertisiment

正常足月出生的寶寶頭圍範圍為31~37釐米。 第二個月頭圍為36~41釐米, 到第六個月頭圍為40~44釐米, 等寶寶到1歲時, 頭圍為43~46釐米之間。 第二年約長2釐米, 之後大約每年以0.5~1釐米的速度生長到成人, 最終頭圍約為52~58釐米。

頭圍和大腦發育不是一點關係沒有

正常足月寶寶一出生時的體重大約是3.5千克左右, 而大腦約占全身重量的12%。 到了1周歲後, 體重增長為出生時體重的3倍, 相當於10千克左右, 而這時大腦的重量已經達到950克, 相當於成熟時的70%(成熟後的大腦重約1350克)。 一般人類的大腦在第一年內快速生長而且它必須遵循應有的生長規律生長, 為了監測生長速率是否正常, 我們常常通過記錄頭圍的方法來評估寶寶大腦發育是否正常。

Advertisiment

如何量頭圍

頭圍是指寶寶額骨(即前額)到枕骨(即後腦勺)繞行一圈的圓周長, 測量時使用皮尺沿著兩條眉毛的上緣往後水準繞行, 經過耳朵上緣, 在經過後腦勺中心, 再繞回原點所測得的數值。

測量時寶貝取坐位或仰臥位, 媽咪站在寶貝的前方, 用左手拇指將軟尺的零點固定于寶貝的額部眉脊之間, 經過枕結節(腦後面最突出點)再繞回至零點, 數值讀取至0.1釐米。 測試時要注意軟尺緊貼著頭皮, 並要左右對稱。 如果寶貝頭髮長, 應該先將頭髮沿著軟尺分開, 然後再進行測量。

測試提示

在剛出生時, 寶貝的平均頭圍大約為34釐米, 到了6個月時平均增長到42釐米左右, 1歲時頭圍平均增長到46釐米左右。

Advertisiment

1歲以後頭圍的增長速度逐漸變慢, 到了2歲時大約平均增長為48釐米左右, 而2~14歲這個階段頭圍僅增加6釐米左右。
正常情況下, 寶貝在出生時頭部較大, 頭圍要比胸圍大。

令人“頭大”的非健康’‘大頭”

那麼造成寶寶大頭的非健康原因又有哪些呢?大體區分為先天性疾病(如侏儒症、神經纖維瘤症)、退化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如腦膿瘍、硬腦膜下積膿)、代謝性疾病(如佝僂病)、中毒(如鉛中毒, 維生素A中毒)、顱內壓升高(如水腦、慢性硬腦膜下血腫、腦瘤)。

這些病態性的原因所造成的大頭寶寶常會併發發育遲緩, 這就是為什麼那些發展指標落後的寶寶, 會有頭圍生長速度過快的現象。

若是頭圍急速增長, 表示顱內壓急速升高, 甚至會出現落日眼、頭皮靜脈曲張、頭骨縫變大、情緒煩躁、尖聲哭鬧、嗜睡、活動力下降、食欲不振、嘔吐等症狀。

Advertisiment
所以, 一旦發現有以上症狀, 應該立即到醫院檢查。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