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年幼的寶寶來說, 夜間睡眠時間的長短與品質直接影響到寶寶的身體和心智的發育。 但很多寶寶在夜間並不能睡個安穩覺, 總會出現頻繁夜醒和哭鬧。 寶寶晚上睡不好, 寶爸寶媽們也崩潰!當寶寶夜醒時, 寶爸寶媽不能簡單地繼續哄TA入睡, 而是要查出寶寶夜醒原因, 採取相應措施。
那麼, 哪些原因會導致寶寶夜醒?寶寶夜醒時應該如何正確護理?預防寶寶夜醒的方法有哪些?各位新手爸媽們趕快跟著媽網主播來瞭解!
警惕!寶寶頻繁夜醒可能是疾病信號一般來說, 寶寶夜醒多發生在3歲以下,
Advertisiment
但如果寶寶頻繁夜醒甚至煩躁、哭鬧, 那麼寶爸寶媽們就要考慮到疾病因素!導致寶寶夜醒的“元兇”也許是這些常見疾病:
1、腸絞痛:這種病好發於3-6周新生寶寶, 通常發作得很急, 常見於下午及夜間, 寶寶會出現面部漲紅、握拳踼腳等症狀, 所以寶寶夜醒不排除腸絞痛的可能。
2、鼻塞:寶寶鼻子有鼻痂阻塞, 或者其他情況如鼻竇炎、感冒等情況引起的鼻塞也是造成寶寶夜醒的原因。
3、消化不良:寶寶的消化功能還不夠完善, 對食物的消化能力較弱, 如果白天吃得太多, 夜間可能因肚子脹氣而難以入睡。
4、中耳炎:還在哺乳的寶寶特別容易因嗆奶,
Advertisiment
5、濕疹:濕疹會讓寶寶的皮膚出現泛紅、脫皮、瘙癢等症, 夜晚睡覺時, 寶寶的注意力比較集中, 對瘙癢的關注度就更加敏感, 由此導致夜醒。
除了這些常見的疾病原因, 長牙也會導致寶寶頻繁夜醒, 牙齒的成長在夜裡是不休息的, 所以寶寶處於長牙期, 寶爸寶媽也別想好好休息了。 以前睡得很香的寶寶, 在長牙高峰期也會經常夜醒, 很難再恢復長牙前的睡眠模式。
在此建議各位寶爸寶媽要根據寶寶夜醒的一些症狀判斷寶寶夜醒的原因,
Advertisiment
寶寶一旦夜醒甚至哭鬧, 很多寶爸寶媽也手足無措, 往往採用最簡單的“止哭”招數, 即給寶寶餵奶。 夜奶雖能滿足寶寶吃奶的需求, 但卻不能過於頻繁, 因為頻繁夜奶會讓寶寶吃得過飽, 反而更難以入眠。
寶媽要根據寶寶的月齡大小來選擇合理的夜奶次數:
新生兒哺乳沒有晝夜之別, 在寶寶饑餓時或者想要吃奶時, 寶媽就應該給TA餵奶, 不過兩次餵奶間隔最好3小時左右。
2-3個月的寶寶對奶水的需求量有所增加, 如果寶寶在睡前喂足奶, 夜醒後可根據實際情況喂1-2次奶。
4-7個月的寶寶夜醒後最多餵奶一次, 不過, 寶媽在餵奶前不妨先輕撫寶寶的額頭或輕拍寶寶的肩部,
Advertisiment
8個月以上的寶寶可以考慮斷奶, 夜醒後不建議餵奶, 寶媽可以參照以上方法安撫寶寶, 並留意寶寶是否出現生病等異常狀況。
Get√睡眠引導技巧, 讓寶寶一覺到天明寶寶夜醒也許最讓寶爸寶媽頭疼, 要減少寶寶的夜醒次數就需要善於引導寶寶入睡。 寶寶入睡的最基本條件就是創造舒適安靜的睡眠環境。
Tip1、識別寶寶的疲勞信號
當寶寶出現揉眼睛、拉耳朵、打哈欠、變煩躁等反應, 說明TA困了, 寶爸寶媽要在寶寶犯困又不太累的時候帶TA去睡覺, 這樣寶寶的睡眠品質會更好, 夜醒頻率也大大降低。
Tip2、睡前形成固定程式
寶寶入睡前, 除了不要過度活動和進食外, 每晚以相同的順序做相同的事情也可以幫TA儘快靜下心來,
Advertisiment
Tip3、建立規律入睡時間表
每晚按時睡覺可以讓寶寶的生物鐘更加有序。 建議在每晚8時至8時半引導寶寶入睡, 如此形成睡覺規律, 寶寶睡覺會更加安穩, 夜醒次數也會減少。
Tip4、教會寶寶區分晝夜
在寶寶2周大時就可以開始教TA區分晝夜了, 比如在寶寶白天清醒的狀態下要多跟TA玩耍和交流, 但寶寶在夜裡醒來時就不要跟TA玩耍或說話, 同時寶爸寶媽要注意保持燈光昏暗、說話聲音輕柔, 讓寶寶自行入睡。
漲姿勢:愛午睡的寶寶不容易夜醒?午睡可以讓寶寶的大腦和身體各系統都得到放鬆和休息, 從而調節寶寶的生物鐘,讓TA下午保持清醒,晚上規律入睡,所以有午睡或白天小睡習慣的寶寶通常不容易夜醒。
一般來說,寶爸寶媽可以在寶寶出生6周後就漸開始讓TA形成晝夜概念;12個月內的寶寶不一定要“午睡”,但需要在上午和下午都安排一段時間“小睡”,時長由寶寶自己的需求而定;而1-3歲的寶寶則需要安排2小時左右的午睡;3-6歲的寶寶午睡時長需要減至1-1.5小時;6歲以上的寶寶睡眠模式與成人相近,保持40-50分鐘的午睡時間即可。
從而調節寶寶的生物鐘,讓TA下午保持清醒,晚上規律入睡,所以有午睡或白天小睡習慣的寶寶通常不容易夜醒。一般來說,寶爸寶媽可以在寶寶出生6周後就漸開始讓TA形成晝夜概念;12個月內的寶寶不一定要“午睡”,但需要在上午和下午都安排一段時間“小睡”,時長由寶寶自己的需求而定;而1-3歲的寶寶則需要安排2小時左右的午睡;3-6歲的寶寶午睡時長需要減至1-1.5小時;6歲以上的寶寶睡眠模式與成人相近,保持40-50分鐘的午睡時間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