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媽媽求助, 說自家寶寶不愛吃飯, 胃口很差, 怎麼辦?
中醫把胃口差稱之為“納呆”, 引起胃口差的原因主要可概括為“傷食”“脾虛”。 傷食又稱積滯、宿食, 多是由飲食過量, 脾胃損傷所致;脾虛通常表現為面黃肌瘦、體倦乏力、厭食或拒食、出虛汗、易感冒、大便稀薄或便秘等。 胃口差不是小問題, 它不僅會增加腸胃負擔, 還可能導致寶寶營養不良。 那麼, 怎麼判斷寶寶的食欲是否正常呢?
食欲差有3種表現1.看舌苔:正常寶寶的舌頭呈淡紅色, 中間有薄白的、潤滑的舌苔。 乳食不佳的寶寶, 舌頭中間會變白變厚, 有的是全部厚,
Advertisiment
2.聞氣味:家長可以近距離聞一聞寶寶呼出來的口氣, 無酸腐的異味即可。
3.睡眠不安:寶寶晚上睡不好, 在床上翻動, 不斷地變換姿勢, 輾轉反側, 這種情況下寶寶的食欲多半不會太好。
5種有效的推拿手法在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和保持合理的飲食結構的前提下, 適當地進行推拿, 可幫助寶寶調理飲食。 下面介紹幾種常用簡單易學的方法, 方便家長掌握和使用, 堅持做可以讓寶寶的胃口好起來。
1.補脾經推拿法:
教你找穴位:脾經位於拇指的橈側面, 從指根到指尖之間的線。 將寶寶的手掌立起來, 食指上面的一面即脾經。
操作手法:推拿操作時, 讓寶寶拇指微屈,
Advertisiment
經常這樣做, 可以消滯, 提高寶寶的食欲。
2.摩腹:
家長可以經常給寶寶摩腹, 順時針、逆時針各摩等量。 能夠達到調理腸胃、理氣消食的目的。 摩腹時, 用整個手掌摩或者四指摩, 力度適中。 若出現腹脹、便秘等消化不良的症狀時, 可順時針摩腹30下。
3.捏脊療法:
教你找穴位:脊, 指的是背部脊柱骨。 自尾骨端始, 至頸部大椎穴(低頭, 頸胸部交界處最高的椎骨)成一直線。
操作手法:用雙手的大拇指、食指、中指指腹對捏, 食指中指在前, 拇指在後, 捏住脊柱骨表層的皮膚, 食指中指向後撚、拇指向前撚的同時, 拇指向前推, 這樣, 就會從下逐漸向上推進。 從尾骨至大椎, 反復捏3~5遍,
Advertisiment
捏脊操作完後, 用手掌在寶寶背部輕輕地上下摩擦2~3次即可, 主要是為了放鬆局部, 最終可以達到調整臟腑功能, 加強孩子的腸道吸收功能的作用。
4.輕叩背俞穴:
有時, 捏脊的方法不是很容易操作, 或者寶寶不願意配合的時候, 可以改用輕叩背俞穴的方法。
教你找穴位:背俞穴分佈在背部脊柱的兩側, 脊柱旁開1.5寸(肩胛骨內緣至脊柱正中為3寸)。 人體五臟六腑之氣均輸注於背腰部的背俞穴。 叩擊背俞穴可以調理臟腑氣機, 氣機調順會減少疾病的發生。
操作手法:操作時可以用食指、中指、無名指的指尖輕輕叩擊背俞穴, 從上到下, 反復3~5遍, 兩側均如此操作。
操作完後, 脊柱兩側的皮膚略顯潮紅,
Advertisiment
5.按揉足三裡
教你找穴位:圖中所示, 小腿上較粗的骨頭是脛骨, 我們在小腿的前面體表能夠摸到的最高的部分是脛骨前脊, 由此向外側旁開寶寶的中指的寬度, 即胃經足三裡穴所在之處。 足三裡是胃經的“合穴”, 有健脾和胃的功效, 經常按摩此穴不僅能補益脾胃, 對於消除疲勞、恢復活力也有一定的效果。
足三裡的簡易找法:屈曲膝關節, 在膝蓋骨下端能摸到兩個凹陷, 其中外側的凹陷叫作外膝眼, 由此向下寶寶4指寬度的距離即外膝眼下三寸, 再從脛骨前脊旁開寶寶中指的寬度即為足三裡所在。
操作手法:按摩足三裡可以健脾和胃, 補益氣血, 理氣消食, 每天用適中力度順時針揉300下。
Advertisiment
小貼士:中醫還有點刺、艾灸和貼肚臍的方法來調理脾胃, 艾灸對於年幼的寶寶操作起來不方便, 而點刺和在肚臍上敷藥都需由專業醫師操作或配藥。
特別提醒:
需要提醒家長的是, 寶寶生病時胃口較差, 不必過於緊張, 可以給寶寶吃容易消化吸收的粥類食物;疾病初愈之後, 體質尚未完全恢復, 胃口也差, 需要時間慢慢調整, 適合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幫助寶寶恢復體能。
體格的健康對寶寶來說是第一位的, 因此平時對寶寶的養護非常重要。 餵養時要科學地遵循寶寶的生長規律, 飲食均衡、葷素營養合理搭配;遵從寶寶的意願, 若偶爾出現進食不香的情況也不要勉強寶寶, 給寶寶增加心理和胃腸的負擔。 平時注意恰當地餵養、護理,堅持用小兒推拿手法做保健按摩,可以為寶寶保存、補益正氣,減少疾病的發生。
重要提示:
1. 推拿適於半歲以上的寶寶,年齡過小的寶寶皮膚嬌嫩,掌握不好力度容易造成皮膚破損。
2.寶寶背部皮膚有破損,患有癤腫、皮膚病時不宜捏脊。
3.寶寶的患病特點是病情變化比較迅速,當寶寶出現不適症狀後,需及時治療,以免貽誤病情。
平時注意恰當地餵養、護理,堅持用小兒推拿手法做保健按摩,可以為寶寶保存、補益正氣,減少疾病的發生。
重要提示:
1. 推拿適於半歲以上的寶寶,年齡過小的寶寶皮膚嬌嫩,掌握不好力度容易造成皮膚破損。
2.寶寶背部皮膚有破損,患有癤腫、皮膚病時不宜捏脊。
3.寶寶的患病特點是病情變化比較迅速,當寶寶出現不適症狀後,需及時治療,以免貽誤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