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飲食的誤區

為人父母的, 總希望自家的孩子長得白白胖胖的, 其中至關重要的, 就是讓孩子吃得好, 吃得多, 這樣孩子才能身體長得壯壯的。 但有時恰好是事與願違, 過分地專注于孩子的飲食問題, 給孩子強加了愈多自己的想法, 反而令孩子產生厭食偏食的行為。 如何令孩子吃得開心吃得營養均衡呢?以下對於飲食方面的誤解需要我們來消除。

誤解一:偶爾不吃某種食物就是偏食

寶寶偏食的原因有多種, 如食物口味可能不適合寶寶;色澤不夠吸引寶寶;又如有的寶寶初吃某種食物時吃得很少, 父母就認為寶寶對這種食物不喜歡,

Advertisiment
於是就再也不買這種食物, 久而久之, 寶寶就形成不吃某種食物的習慣。

父母的飲食習慣會影響寶寶, 如果父母有偏吃某種食物的習慣, 也會影響寶寶的食物結構。 因此在孩子面前, 做家長的最好不要在言語中表達對某種食物的厭惡, 要不孩子也會有樣學樣, 不喜歡食用這種食物。

誤解二:認為孩子食欲不好就是厭食

醫學上對寶寶厭食症的診斷有一個標準:

1、厭食時間: 6個月以上(含6個月)。

2、食量:蛋白質、熱能的攝入量不足供給標準的70%-75%;礦物質及維生素的攝入量不足供給標準的5%;3歲以下寶寶每天谷類食物攝取量不足50克。

3、生長發育:身高、體重均低於同年齡人正常平均水準(遺傳因素除外);厭食期間身高、體重未增加。

Advertisiment

4、味覺敏銳度降低, 舌菌狀乳☆禁☆頭肥大或萎縮。

5、一般的厭食時間應持續2周以上。

由此可見, 很多寶寶的飲食問題不能認為是“厭食”, 更談不上患了“厭食症”。

誤解三:強迫與引誘是讓寶寶吃飯的好辦法

很多父母會強制餵養寶寶, 喂他不愛吃的食物。 或是以威逼恐嚇的方法, 引得孩子哇哇大哭, 逼著孩子把飯吃完。 也有些爸爸媽媽, 採用引誘的方法誘導寶寶進食, 如“吃完了, 媽媽帶你去公園玩”, “再吃一口, 爸爸給你買個玩具”。

當寶寶不願吃飯時, 採取強迫的辦法不僅不能達到目的, 還可能助長寶寶逆反心理的形成與發展。 有時候適當採取一些鼓勵表揚的辦法, 讓孩子的心情愉悅, 願意自主的進食, 這對增強他的食欲也有一定好處。

Advertisiment
但是如果經常用引誘的辦法就可能失去效果。 誤解四:寶寶的食量理應越來越大

作為家長的, 可能會認為隨著年齡的增長, 寶寶的食量應該是越來越大。 但其實寶寶今天吃的多一點, 明天吃的少一點的現象, 也很正常。 造成寶寶短時間內食欲欠佳的原因有以下幾種, 作為家長的大可不必糾結於偶爾的食欲不好, 而應該輕鬆的笑對孩子食欲不好的時候, 給予他包涵和鼓勵。

1、因攝入過多食物或高熱量食物攝入過多導致積食;

2、寶寶運動過後出現暫時性食欲下降, 甚至根本不想吃東西。 3、寶寶患病時, 如感冒, 食量會有所減少;

4、胃部著涼或吃了過多的冷食, 也會不愛吃飯;

尊重瞭解寶寶, 讓寶寶依他所願,

Advertisiment
自己選擇自己喜歡的食品和自主決定進食的多少和進食的品種, 是我們作為家長需要關心和支援的。 聽聽孩子的心聲, 偶爾的一次兩次不願意進食, 做家長大可不必驚慌。 我們需要做的, 是盡可能地給孩子選擇有營養的食物, 多給孩子嘗試, 在孩子輔食添加初期, 讓食品做到多樣化和美味可口, 色澤鮮豔。 讓孩子喜歡上飲食, 享受著食物給味蕾帶來的愉悅心情。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