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餵養25個聰明之舉

【0-3個月】

聰明之舉1:母乳餵養

母乳是寶寶的甘泉, 特別是3個月內的寶寶更加依賴母乳的滋養。 雖然母乳看上去稀稀的, 可嘗著是甜甜的, 這是因為它含有較少的蛋白質和較高的糖分(碳水化合物)。

有的媽咪總以為自己的乳汁看上去像水一樣, 沒有營養。 看著嗷嗷待哺的寶寶, 很多媽咪總擔心他們沒有吃飽, 迫不及待給他們換配方奶。 其實, 母乳絕對是寶寶最迷戀的美味, 任何乳品都無可替代。

聰明之舉2:配方奶粉

在過去的若干年中, 在幾大嬰兒奶粉廠商的合力推廣下, 母乳化配方奶粉的餵養概念可謂深入人心。

Advertisiment
很多媽咪出於種種原因, 不能完成用母乳餵養寶寶的自然使命, 需要依賴奶粉餵養。

其實, 母乳與其他乳汁的差別是很難用工業化的方法來彌補的。 可有時不得不用配方奶粉餵養寶寶時, 一定要注意這樣一些問題——

1.忌高溫

母親的體溫是37℃, 這大體也是配方奶品中各種營養存在的適宜條件, 寶寶的胃腸也好接受。

2.忌過濃

濃度高可能會引起寶寶發生腹瀉、腸炎。 當然, 如果太稀也會造成營養不良。

3.忌污染變質

配方奶所含的豐富營養, 是一種良好的細菌培養基, 特別是沖調好的奶粉不能耐受高溫煮沸和消毒。 所以, 在配製過程一定要注意衛生。 如果開罐後放過長時間, 都會造成污染。

聰明之舉3:魚肝油

0-3個月的寶寶需要添加魚肝油,

Advertisiment
這往往先於鈣劑的需要, 所以, 如果去醫院複查別忘記讓醫生為寶寶開好魚肝油, 並一定詢問好合適的用量。

通常, 伊可新膠丸每天服用1粒, 1歲以下的配方含維生素D為500微克, 1歲以上的配方含維生素D為700微克。 魚肝油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D, 能促進寶寶對鈣質的吸收利用, 保障骨骼、神經發育, 每天大約需要400微克的維生素D。 但過量服用維生素A、D, 也很容易蓄積在身體裡, 引起中毒反應。 因此, 在補充魚肝油時要嚴格遵守劑量。

聰明之舉4:果蔬汁

果蔬汁是媽咪應該為0-3個月的寶寶做的“飯”, 像青菜水、橘子汁(按照50%稀釋)、番茄汁、西瓜汁、胡蘿蔔水, 甚至山楂水, 寶寶都可以開始嘗試了。 它能帶來天然的維生素, 對於0-3個月的寶寶來說,

Advertisiment
母乳中的維生素C已經不能滿足他們的需要了。

聰明之舉5:水

滿月之前, 寶寶一般不需要額外補充水分, 如果發生發熱、出汗多、便秘或母親奶水不足、人工餵養不足等情況, 才需要適當喂些溫水, 但儘量不要加糖。

1個月以上的寶寶, 每天可以定時喂水, 或是用果菜水的形式給他們補水。

【4-8個月】

聰明之舉6:米粉

4個月以上的寶寶能消化澱粉類食物了, 加之生長發育需要更多的能量, 所以需要添加米粉。 好在現在的米粉強化了多種微量營養素, 使營養功效更加突出。

至於米粉的用量, 要結合寶寶的胃口及生長發育的情況, 一般每天1-2次, 每次按1-2勺添加到奶品中, 作為補充。

聰明之舉7:吃蛋黃

蛋黃是4個月以上的寶寶首選的蛋白質類輔食,

Advertisiment
它的致敏性低, 比蛋清或其他蛋白質類食品更加安全。 同時, 蛋黃中含有鐵、卵磷脂、脂肪和蛋白質, 營養很好, 也很容易咀嚼、消化。

首次添加蛋黃時不妨謹慎一些, 從1/8到1/4個開始耐心嘗試, 確定寶寶沒有嘔吐、腹瀉、濕疹等過敏的表現再逐漸加量。

蛋黃可製作出好多讓寶寶垂涎的食物:

1.蛋黃醬

把蛋黃研碎、過濾, 加上肉湯、澱粉煮。

2.蛋黃菜糊糊

把番茄、洋蔥切碎, 扁豆煮軟切碎, 加些肉湯煮;最後, 倒入調勻的蛋黃糊。

聰明之舉8:泥糊糊

泥糊狀的食物能幫助鍛煉寶寶的咀嚼和吞咽功能。 土豆泥、紅薯泥、胡蘿蔔粥、麵包粥、餅乾糊, 以及各種添加少量低纖維蔬菜的粥湯, 都是這個階段應讓寶寶嘗試的食物。

如果貪圖方便快捷,

Advertisiment
不妨到超市的嬰兒食品櫃檯上看看, 那裡有許多嬰兒輔食產品, 可為忙碌的媽咪排憂解難。

聰明之舉9:長牙期的補鈣餐

在這幾個月中, 大多數寶寶開始出牙了。 這一方面是對孕期和初生階段哺育成果的檢驗, 一方面是在提示媽咪關注一件事, 即開始為寶寶補鈣。

一般每天補充100-200毫克元素鈣, 就能滿足寶寶的需要。 為寶寶選擇鈣劑時, 關於品種和用量一定要諮詢醫生的意見。 因為各種鈣劑的化學成分不一, 劑量從幾十毫克到數百毫克不等, 標注方法也不很統一, 非專業人士識別不易。

為了鍛煉咀嚼能力, 促進乳牙萌出, 可給寶寶準備一些烤制的饅頭片、餅乾等稍硬的點心。

聰明之舉10:吃肉類

4個月以上的寶寶開始顯露出“雜食小動物”的本性, 他們會喜歡迷人的肉香。因此,如果在食譜中逐步引入雞肉、魚肉、雞肝、蝦肉、豬肉等動物性食品是再合適不過的了。魚泥、雞肉泥的纖維細,蛋白質含量高,特別是魚肉含有較多不飽和脂肪、鐵和鈣,海魚中的碘含量也很高。適時添加肉類,不論從營養上還是口味上都能帶給寶寶全新的感覺。

【9-12個月】

聰明之舉11:上飯桌

9個月後是寶寶建立進餐規律的階段,他們開始登堂入室,在餐桌上佔有一席之地了。他們正式進入離乳期,規律的進食將會慢慢替代乳品的營養地位。經過幾個月的輔食添加訓練,他們可耐受的食物範圍擴大了,常見的食物已不在話下。雖然寶寶在餐桌上仍是個“小麻煩”,但這是讓他們領會正常進食規律的一個重要過渡。

聰明之舉12:吃肉菜飯

減少餵奶的次數,讓寶寶隨餐進食營養更加豐富多樣輔食。寶寶的一日飲食不妨這樣來安排,早晚母乳各一次,早餐給予肉末菜泥大米粥,午餐搭配碎菜肝末爛麵條,下午加些蘋果泥和小餅乾,晚上做雞蛋黃魚羹和碎菜爛飯,是不是看上去挺好吃?

聰明之舉13:每天喝奶

如果輔食添加正常,9-12個月大的寶寶每天應保持飲奶300-500毫升,以滿足生長發育的需要。從自然角度來看,雖提倡應堅持哺乳到寶寶滿1歲半,但母乳喂哺到這個階段已遠不能滿足寶寶的生長發育需要了。

聰明之舉14:口味稍淡

許多寶寶長到1歲了還不識五味,因為他們的媽咪擔心寶寶的心臟、腎臟功能發育不完善,不敢讓寶寶品嘗咸、酸、甜、油的食物,當然,未額外添加鹽、糖、醋、油等調味品,營養也不會缺乏,添加少許鹽、糖、油也不意味著寶寶長大後就一定會成為一個高血壓、肥胖、糖尿病的患者。實際上,適當的味覺刺激能夠調動寶寶的食欲,甚至可讓他們更快樂、更聰明。媽咪不妨以自己的口感作為標準,感到稍稍淡些,寶寶就可以耐受了。

【1-2歲】

聰明之舉15:預防營養不良

1歲以後,寶寶的生長發育雖然較第一年慢了一些,但是磨練運動技能的過程消耗了他們的大量體力,他們的營養需要總體上要高於嬰兒期。加之輔食添加不合理,寶寶仍會過分依賴母乳,使得1歲左右的寶寶很容易發生營養不良,表現為不活潑、皮下脂肪薄、食欲不佳、骨骼畸形、抵抗力弱、運動發育落後等。眼看著寶寶變得孱弱多病,許多媽咪不知所措,其實只要符合以下幾點,可以認為是寶寶成長過程的必然階段,無須多慮——

1.雖然消瘦,但體重持續增加,而非持續減少;

2.雖然食量少,但大便規律,而沒有經常性腹瀉;

3.沒有皮膚蒼白、頭髮稀黃、骨骼畸形等微量營養素缺乏的情況;

4.精力旺盛,樂於探索和學習。

聰明之舉16:養成良好飲食習慣

1歲以後,寶寶開始逐漸建立起個人飲食習慣,父母的食物選擇決定了孩子的攝食範圍。所以,孩子就像一面鏡子,能反映一個家庭飲食習慣的優劣。最應該保護的是寶寶先天的食物選擇能力,過多的干涉與貧乏的餐桌一樣,會制約寶寶獲得適當足量的食物,比如燒烤、火鍋、醃漬或辛辣刺激的食物,不該常常出現在家庭的食譜中,父母對蔬菜、魚肉以及低鹽少油的清淡飲食的選擇,給寶寶的影響遠比單純說教要深遠。

聰明之舉17:魚油有益智作用

“魚油”可不是魚肝油,人們常說的“魚油”指的是深海魚油,其中富含兩種特殊脂肪酸,即DHA和EPA。在人們經常食用的陸地動植物的油脂中,幾乎不含有這兩種脂肪酸。這兩種脂肪酸有益於寶寶的神經系統的發育,常被當作益智因數添加到嬰兒食品中。1歲以上的寶寶可以攝取各種自然食物了,如果讓寶寶經常吃魚,特別是深海冷水魚,如馬哈魚、三文魚、鮭魚等,寶寶自然就不會缺少益智因數了。

魚肝油含有的主要營養成分是維生素A、D,能夠預防佝僂病、骨軟化及夜盲症等相應的維生素缺乏症。

聰明之舉18:預防營養性貧血

營養性貧血在1-2歲的寶寶中並不少見,既與生長發育過快有關,也與餵養不當有關係。母乳或牛乳的含鐵量都不算高,並且牛奶中的鐵不容易被人體吸收和利用。如果沒有適當地添加含鐵豐富且易吸收的肉食、肝臟、魚、血豆腐、大豆、小米等,寶寶就很可能發生缺鐵性貧血。

為了預防貧血,媽咪需注意輔食添加中的葷素搭配原則,蔬菜、水果,如柑橘、紅棗、番茄等都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可大大提高腸道對鐵的吸收率。

當然,營養不足只是貧血的一個原因,慢性失血、補鋅過度也可能造成頑固的貧血。所以,在為貧血患兒補鐵之前,應該先明確貧血產生的原因。

聰明之舉19:及早預防肥胖

學步乳兒何來“體重控制”一說?但肥胖往往萌芽于幼年,餵養不當、運動不足在不經意間就造成了肥胖。肥胖對寶寶的未來健康影響非常嚴重和深遠,與成年後的高血壓、高血糖、心腦血管病等有很密切的相關,兒童肥胖真正是父母心中深深的痛。

肥胖重在預防,在食物選擇中,甜度超過10%的飲料(如果汁、奶飲料、可樂等)、油炸食品、點心、糖果、夾心餅乾、膨化食品不該經常出現在寶寶的食譜中。另外,每天至少要安排1-2小時戶外活動。

聰明之舉20:注意飲食禁忌

這個階段的寶寶,容易在飲食上進入諸多“禁區”,媽咪應該注意——

1.油膩、油炸、大塊、堅硬的食物;

2.咖啡、濃茶、辛辣、脹氣的食物;

3.粗纖維含量豐富的蔬菜、泡菜,如生蘿蔔、洋蔥、豆子、甘藍、整粒花生、杏仁、榛子等;

4.高糖度食物,如甜點心、夾心餅乾、巧克力;

5.未經煮熟的海產品,特別是貝類。

【2-3歲】

聰明之舉21:培養吃飯能力

2-3歲的寶寶即將入園,面臨著步入“社會”的挑戰,鍛煉好吃飯能力就顯得非常緊迫了。如若不然,入園後寶寶在吃飯能力上的落後必然影響到身體發育。良好的進食習慣包含兩方面內容,一是指進餐的規律性,即能否做到定時定量。對於2歲以上的寶寶,每天應安排好三餐三點(即早、午、晚餐,早、午、晚點);二是指食物的內容,即是否有挑食、偏食、零食的習慣,飲食結構是否均衡合理。

除了培養良好的進食習慣,還要鍛煉寶寶自己動手的能力,放手讓寶寶自己嘗試用勺、碗吃飯。讓寶寶知道,錯過適當的時候可口的食物就會不見了,如果不自己吃飽,別人不會替你操心。

聰明之舉22:吃水果

水果從來都是好營養的代名詞。然而,對於尚處在幼兒期的寶寶來說,它的作用並不能得到全面的肯定。與穀類、甜食不同,給水果帶來甜味的主要是果糖,果糖攝入太多會造成寶寶的身體缺乏銅元素,影響骨骼發育。

水果含有很多鹼性元素,如鉀、鈉、鈣、鎂,能中和肉食中酸性成分對新陳代謝的影響。但如攝入太多,反會破壞寶寶體內的酸堿平衡,甚至導致腹瀉、嘔吐。2-3歲的寶寶,每天可以吃100-200克水果,相當於一個中等大小的橘子或半個大蘋果。

聰明之舉23:吃粗糧

粗糧宜在2-3歲時正式進入寶寶的食譜。這時,寶寶的消化吸收能力發育已相當完善,乳牙基本出齊。粗糧中富含的營養(B族維生素、膳食纖維、不同種類的氨基酸、鐵、鈣、鎂、磷等)能為寶寶所需,進食粗硬些的食物還可鍛煉他們的咀嚼力,幫助建立正常的排便規律。

然而,粗糧並沒有廣泛地進入家庭餐桌,許多媽咪分不清高粱米、薏仁米,也不知道用大豆、小米和白米一起蒸飯能大大提高營養價值。其實家中常備多種粗糧雜豆,利用煮粥、蒸飯的機會灑上一把,這是吃粗糧最簡便的方法。

聰明之舉24:預防缺鋅

鋅是媽咪非常關注的營養素。鋅缺乏在幼童中並不少見,缺鋅的寶寶個子矮、體重低、胃口小,嚴重時還表現出貧血、異食癖。斷母乳、愛出汗、飲食偏素、經常吃富含粗纖維的食物,都是造成缺鋅的因素。

另外,如果媽咪在為寶寶烹製輔食的過程中經常添加味精,也可能增加食物中的鋅流失。因為,味精的主要成分谷氨酸鈉易與鋅結合,形成不可溶解的谷氨酸鋅,會影響鋅在腸道的吸收。如果沒有確切的證據表明寶寶缺鋅,不適合採用藥物補鋅,以免造成補鋅過度之害。食補同樣有效,而且安全,禽蛋、魚、肉、大豆等都是鋅的良好來源。

聰明之舉25:預防鉛中毒

剛剛離開媽咪的懷抱,能夠四處探索的2-3歲寶寶,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易受到鉛中毒的威脅。汽車尾氣、報紙、油漆、水源、灰塵等等,無一不是含有大量的鉛,還有一些食物也含有大量的鉛。有人認為,1/8個用傳統方法製作的松花蛋,就可使2歲的寶寶對鉛的攝入量超標5倍。

鉛中毒對人體的危害非常廣泛,從智力到身高,從免疫力到造血功能。寶寶的健康無力承受過量的鉛害,營養不均衡,膳食中缺乏鐵、鋅、維生素C及蛋白質,都會增加鉛的吸收,減少它在體內的排出;反之,合理均衡的膳食及良好的營養狀況,都能對抗鉛的威脅。

他們會喜歡迷人的肉香。因此,如果在食譜中逐步引入雞肉、魚肉、雞肝、蝦肉、豬肉等動物性食品是再合適不過的了。魚泥、雞肉泥的纖維細,蛋白質含量高,特別是魚肉含有較多不飽和脂肪、鐵和鈣,海魚中的碘含量也很高。適時添加肉類,不論從營養上還是口味上都能帶給寶寶全新的感覺。

【9-12個月】

聰明之舉11:上飯桌

9個月後是寶寶建立進餐規律的階段,他們開始登堂入室,在餐桌上佔有一席之地了。他們正式進入離乳期,規律的進食將會慢慢替代乳品的營養地位。經過幾個月的輔食添加訓練,他們可耐受的食物範圍擴大了,常見的食物已不在話下。雖然寶寶在餐桌上仍是個“小麻煩”,但這是讓他們領會正常進食規律的一個重要過渡。

聰明之舉12:吃肉菜飯

減少餵奶的次數,讓寶寶隨餐進食營養更加豐富多樣輔食。寶寶的一日飲食不妨這樣來安排,早晚母乳各一次,早餐給予肉末菜泥大米粥,午餐搭配碎菜肝末爛麵條,下午加些蘋果泥和小餅乾,晚上做雞蛋黃魚羹和碎菜爛飯,是不是看上去挺好吃?

聰明之舉13:每天喝奶

如果輔食添加正常,9-12個月大的寶寶每天應保持飲奶300-500毫升,以滿足生長發育的需要。從自然角度來看,雖提倡應堅持哺乳到寶寶滿1歲半,但母乳喂哺到這個階段已遠不能滿足寶寶的生長發育需要了。

聰明之舉14:口味稍淡

許多寶寶長到1歲了還不識五味,因為他們的媽咪擔心寶寶的心臟、腎臟功能發育不完善,不敢讓寶寶品嘗咸、酸、甜、油的食物,當然,未額外添加鹽、糖、醋、油等調味品,營養也不會缺乏,添加少許鹽、糖、油也不意味著寶寶長大後就一定會成為一個高血壓、肥胖、糖尿病的患者。實際上,適當的味覺刺激能夠調動寶寶的食欲,甚至可讓他們更快樂、更聰明。媽咪不妨以自己的口感作為標準,感到稍稍淡些,寶寶就可以耐受了。

【1-2歲】

聰明之舉15:預防營養不良

1歲以後,寶寶的生長發育雖然較第一年慢了一些,但是磨練運動技能的過程消耗了他們的大量體力,他們的營養需要總體上要高於嬰兒期。加之輔食添加不合理,寶寶仍會過分依賴母乳,使得1歲左右的寶寶很容易發生營養不良,表現為不活潑、皮下脂肪薄、食欲不佳、骨骼畸形、抵抗力弱、運動發育落後等。眼看著寶寶變得孱弱多病,許多媽咪不知所措,其實只要符合以下幾點,可以認為是寶寶成長過程的必然階段,無須多慮——

1.雖然消瘦,但體重持續增加,而非持續減少;

2.雖然食量少,但大便規律,而沒有經常性腹瀉;

3.沒有皮膚蒼白、頭髮稀黃、骨骼畸形等微量營養素缺乏的情況;

4.精力旺盛,樂於探索和學習。

聰明之舉16:養成良好飲食習慣

1歲以後,寶寶開始逐漸建立起個人飲食習慣,父母的食物選擇決定了孩子的攝食範圍。所以,孩子就像一面鏡子,能反映一個家庭飲食習慣的優劣。最應該保護的是寶寶先天的食物選擇能力,過多的干涉與貧乏的餐桌一樣,會制約寶寶獲得適當足量的食物,比如燒烤、火鍋、醃漬或辛辣刺激的食物,不該常常出現在家庭的食譜中,父母對蔬菜、魚肉以及低鹽少油的清淡飲食的選擇,給寶寶的影響遠比單純說教要深遠。

聰明之舉17:魚油有益智作用

“魚油”可不是魚肝油,人們常說的“魚油”指的是深海魚油,其中富含兩種特殊脂肪酸,即DHA和EPA。在人們經常食用的陸地動植物的油脂中,幾乎不含有這兩種脂肪酸。這兩種脂肪酸有益於寶寶的神經系統的發育,常被當作益智因數添加到嬰兒食品中。1歲以上的寶寶可以攝取各種自然食物了,如果讓寶寶經常吃魚,特別是深海冷水魚,如馬哈魚、三文魚、鮭魚等,寶寶自然就不會缺少益智因數了。

魚肝油含有的主要營養成分是維生素A、D,能夠預防佝僂病、骨軟化及夜盲症等相應的維生素缺乏症。

聰明之舉18:預防營養性貧血

營養性貧血在1-2歲的寶寶中並不少見,既與生長發育過快有關,也與餵養不當有關係。母乳或牛乳的含鐵量都不算高,並且牛奶中的鐵不容易被人體吸收和利用。如果沒有適當地添加含鐵豐富且易吸收的肉食、肝臟、魚、血豆腐、大豆、小米等,寶寶就很可能發生缺鐵性貧血。

為了預防貧血,媽咪需注意輔食添加中的葷素搭配原則,蔬菜、水果,如柑橘、紅棗、番茄等都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可大大提高腸道對鐵的吸收率。

當然,營養不足只是貧血的一個原因,慢性失血、補鋅過度也可能造成頑固的貧血。所以,在為貧血患兒補鐵之前,應該先明確貧血產生的原因。

聰明之舉19:及早預防肥胖

學步乳兒何來“體重控制”一說?但肥胖往往萌芽于幼年,餵養不當、運動不足在不經意間就造成了肥胖。肥胖對寶寶的未來健康影響非常嚴重和深遠,與成年後的高血壓、高血糖、心腦血管病等有很密切的相關,兒童肥胖真正是父母心中深深的痛。

肥胖重在預防,在食物選擇中,甜度超過10%的飲料(如果汁、奶飲料、可樂等)、油炸食品、點心、糖果、夾心餅乾、膨化食品不該經常出現在寶寶的食譜中。另外,每天至少要安排1-2小時戶外活動。

聰明之舉20:注意飲食禁忌

這個階段的寶寶,容易在飲食上進入諸多“禁區”,媽咪應該注意——

1.油膩、油炸、大塊、堅硬的食物;

2.咖啡、濃茶、辛辣、脹氣的食物;

3.粗纖維含量豐富的蔬菜、泡菜,如生蘿蔔、洋蔥、豆子、甘藍、整粒花生、杏仁、榛子等;

4.高糖度食物,如甜點心、夾心餅乾、巧克力;

5.未經煮熟的海產品,特別是貝類。

【2-3歲】

聰明之舉21:培養吃飯能力

2-3歲的寶寶即將入園,面臨著步入“社會”的挑戰,鍛煉好吃飯能力就顯得非常緊迫了。如若不然,入園後寶寶在吃飯能力上的落後必然影響到身體發育。良好的進食習慣包含兩方面內容,一是指進餐的規律性,即能否做到定時定量。對於2歲以上的寶寶,每天應安排好三餐三點(即早、午、晚餐,早、午、晚點);二是指食物的內容,即是否有挑食、偏食、零食的習慣,飲食結構是否均衡合理。

除了培養良好的進食習慣,還要鍛煉寶寶自己動手的能力,放手讓寶寶自己嘗試用勺、碗吃飯。讓寶寶知道,錯過適當的時候可口的食物就會不見了,如果不自己吃飽,別人不會替你操心。

聰明之舉22:吃水果

水果從來都是好營養的代名詞。然而,對於尚處在幼兒期的寶寶來說,它的作用並不能得到全面的肯定。與穀類、甜食不同,給水果帶來甜味的主要是果糖,果糖攝入太多會造成寶寶的身體缺乏銅元素,影響骨骼發育。

水果含有很多鹼性元素,如鉀、鈉、鈣、鎂,能中和肉食中酸性成分對新陳代謝的影響。但如攝入太多,反會破壞寶寶體內的酸堿平衡,甚至導致腹瀉、嘔吐。2-3歲的寶寶,每天可以吃100-200克水果,相當於一個中等大小的橘子或半個大蘋果。

聰明之舉23:吃粗糧

粗糧宜在2-3歲時正式進入寶寶的食譜。這時,寶寶的消化吸收能力發育已相當完善,乳牙基本出齊。粗糧中富含的營養(B族維生素、膳食纖維、不同種類的氨基酸、鐵、鈣、鎂、磷等)能為寶寶所需,進食粗硬些的食物還可鍛煉他們的咀嚼力,幫助建立正常的排便規律。

然而,粗糧並沒有廣泛地進入家庭餐桌,許多媽咪分不清高粱米、薏仁米,也不知道用大豆、小米和白米一起蒸飯能大大提高營養價值。其實家中常備多種粗糧雜豆,利用煮粥、蒸飯的機會灑上一把,這是吃粗糧最簡便的方法。

聰明之舉24:預防缺鋅

鋅是媽咪非常關注的營養素。鋅缺乏在幼童中並不少見,缺鋅的寶寶個子矮、體重低、胃口小,嚴重時還表現出貧血、異食癖。斷母乳、愛出汗、飲食偏素、經常吃富含粗纖維的食物,都是造成缺鋅的因素。

另外,如果媽咪在為寶寶烹製輔食的過程中經常添加味精,也可能增加食物中的鋅流失。因為,味精的主要成分谷氨酸鈉易與鋅結合,形成不可溶解的谷氨酸鋅,會影響鋅在腸道的吸收。如果沒有確切的證據表明寶寶缺鋅,不適合採用藥物補鋅,以免造成補鋅過度之害。食補同樣有效,而且安全,禽蛋、魚、肉、大豆等都是鋅的良好來源。

聰明之舉25:預防鉛中毒

剛剛離開媽咪的懷抱,能夠四處探索的2-3歲寶寶,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易受到鉛中毒的威脅。汽車尾氣、報紙、油漆、水源、灰塵等等,無一不是含有大量的鉛,還有一些食物也含有大量的鉛。有人認為,1/8個用傳統方法製作的松花蛋,就可使2歲的寶寶對鉛的攝入量超標5倍。

鉛中毒對人體的危害非常廣泛,從智力到身高,從免疫力到造血功能。寶寶的健康無力承受過量的鉛害,營養不均衡,膳食中缺乏鐵、鋅、維生素C及蛋白質,都會增加鉛的吸收,減少它在體內的排出;反之,合理均衡的膳食及良好的營養狀況,都能對抗鉛的威脅。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