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餵養困難多是習慣沒養好

給寶寶餵飯 全家總動員

“娃兒吃飯惱火慘了, 每頓飯下來我們都累得夠嗆。 ”30歲的文女士來到義診現場兒童醫院兒保科的諮詢台前, 向胡燕教授求助。 原來, 文女士3歲的兒子吃飯非常調皮, 吃幾口就想玩耍不願再吃了。 想到娃兒不吃飯要影響發育, 奶奶堅持要把孫子喂飽才行。 開始是奶奶端著飯碗追著喂寶寶, 後來爸爸媽媽也加入進來, 唱歌跳舞耍玩具來逗寶寶開心, 然後趁機餵飯。 雖然這樣做寶寶是多吃了幾口, 但每頓飯基本上都要花1個多小時, 把一家人累得夠嗆。

餵養困難多是習慣沒養好

Advertisiment

“寶寶其實是知道飽餓的, 是有的家長剝奪了他們自主感知和選擇的權利。 ”專注兒童餵養困難研究的胡燕教授告訴文女士, 正是因為他們這種不正確的餵養方式, 才導致給寶寶餵飯越來越難。

來自兒童醫院兒保科門診資料顯示, 該科室每天約接待患兒200多例, 其中六成存在因餵養困難導致的生長發育問題。 而這中間, 又有一半餵養困難是因為餵養行為、方式不當造成的。

胡燕教授表示, 那些追著喂、逗著喂, 讓寶寶邊看動畫片邊餵飯的行為, 都是不好的。 家長應該對自己寶寶有個客觀評估, 不能想當然地認為他一頓就該吃這麼多, 把寶寶不吃或少吃看成是很嚴重的事情, 只要寶寶生長發育正常就行。 家長要讓寶寶形成這樣一個觀念:不認真吃飯,

Advertisiment
就會餓肚子。

寶寶餵養困難有三大表現

胡燕介紹, 一般來說, 出現餵養困難的寶寶都會有以下三種表現:第一, 患兒在進食時常流口水, 導致食物從口中溢出、咀嚼困難或幹腔咳;第二, 因食物在口腔中不能進行良好的運轉及處理, 進餐時間延長;第三, 部分患兒因口腔感覺運動功能異常, 表現出對某些特定食物氣味敏感, 從而在進食過程中出現噁心嘔吐等現象。

“嚴重餵養困難的患兒很難從一餐中獲得充足的能量!”胡燕教授說, 這樣會導致體重明顯下降、營養素顯著缺乏、心理社會功能受影響, 必須依靠腸內營養或口服營養補充等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