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骨折與脫臼的處理及預防辦法

由於護理不當, 加之小寶寶生性好動和關節腔較淺的生理發育特點, 寶寶骨折的發病率較高, 約占兒科疾病的15%, 以外傷性骨折為主。 在4歲的幼兒中, 脫臼也時有發生。 骨折或脫臼如不及時處理, 會使關節不同程度地喪失功能, 嚴重時還可損傷血管和神經。

骨折的特徵

1.寶寶受傷後面色蒼白、出冷汗, 觸摸部位或活動時, 疼痛嚴重。

2.局部明顯腫脹或有外形改變, 寶寶哭鬧不止。

3.受傷部位有骨擦音。

脫臼的特徵

1.脫臼常發生在下頜、肩、肘、髖關節等部位。 一般都是牽拉不當、外傷或較有強的暴力史。

2.脫臼後患處出現腫脹、疼痛及活動功能受限。

Advertisiment

3.依據脫臼的部位, 寶寶可出現活動受限的特定體位。 因肢體形態位置變移, 可出現肢體縮短或延長, 關節處明顯畸形。

緊急處理

骨折:送醫院之前, 不能讓骨折部位活動, 可找小木板或樹枝等物作夾板, 附於患側肢體上, 在夾板或肢體之間墊一層棉花或毛巾、布之類的物品, 用帶子捆綁, 鬆緊適宜, 且超過上下兩個關節。 四肢固定時, 應暴露手指、腳趾, 以便觀察指(趾)部位血液迴圈情況, 調節夾板的鬆緊。

脫臼:發生脫臼時, 不要亂動脫臼關節, 應儘快就醫, 預防休克。 若已有休克時, 應取平臥位, 保持呼吸道通暢, 注意保暖, 並憊送醫院進行搶救。

預防與護理

1.儘量避免突然用力牽拉寶寶的手和腳,

Advertisiment
無論是傷肢還是健康肢體。 在與寶寶嬉鬧時, 應適當控制用力。 此外, 寶寶發生的脫臼具有反復性、習慣性, 只要發生一次, 以後就容易反復發生。

2.如果寶寶容易反復發生骨折, 家長應注意是否有其他疾病存在, 如內分泌障礙、骨骼異常等。 並應及時向醫生提供相應病史, 及早診治、及早治療。

3.寶寶骨折後, 應補充豐富的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 骨折初期, 寶寶的胃口會比較差, 應安排清淡的、易消化的食物, 如給寶寶喝一些魚湯、肉湯和蛋湯等。

4.隨著寶寶病情的恢復, 食欲也會逐漸好起來, 應適當增加富含蛋白質的食物, 如瘦肉、魚、蛋以及大豆製品等。 礦物質和維生素對骨折的恢復也很重要, 應鼓勵寶寶多吃…些含鈣和維生素豐富的食物,

Advertisiment
如牛奶、大豆製品、新鮮蔬菜和水果等。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