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體質過敏 輔食怎麼吃?

一:我家是否有過敏寶寶

“過敏”是許多現代父母相當關心的話題。 在人體免疫系統成熟過程中, T細胞扮演很重要的角色。 T細胞有很多種, 在接收外界刺激後展現不同類型的免疫反應, 而影響人體是否產生過敏反應。

每一個人體內都具有兩種免疫T細胞:正常反應的Th1和偏過敏反應的Th2, 兩者平日在人體內拮抗著, 以維持免疫功能平衡。 然而, 當兩者失衡, Th2高於Th1時, 這個人便會偏向產生過敏性反應的體質。

二:拿捏添加輔食的時間

食物從嘴進入身體, 在體內消化運作, 如果有任何問題, 大多會直接反應在身體上。

Advertisiment
因此, 隨著寶寶長大, 到了添加輔食的階段, 正是觀察和瞭解其是否會產生過敏反應的好時機。

太早或太晚都不好

原則上, 無論是有無過敏性體質, 寶寶到了4~6個月, 家長就需要考慮幫寶寶添加輔食。 最好不要早于或晚于這段時間。 早於4個月, 以奶類為主食的寶寶腸胃道尚未發展成熟, 無法好好消化其他食物, 反倒容易誘發過敏症狀;而再怎麼晚吃輔食, 也最好在寶寶7個月前就要開始, 一方面寶寶的腸胃道在6個月時已健全, 另一方面寶寶成長所需的營養, 有些必須從輔食中獲得, 光靠母乳或配方奶還是不夠。

三:掌控過敏寶寶的飲食內容

免疫能力的獲得對人體來說, 是一個學習的過程。 人類體內最初的免疫細胞訓練從腸胃道開始。

Advertisiment

如果能借由添加輔食的時機, 調配和掌控過敏性體質寶寶的飲食內容, 將有助於他體內的“過敏火車頭”機制不被啟動, 因而較不容易出現過敏情形, 往後就算有過敏症狀發作, 其程度也會減輕許多。

從低過敏性食材開始入門

從營養學的角度切入, 不妨先從“低過敏性的食物”開始嘗試。

值得注意的是, 六大類食物中, 奶類製品並沒有被歸類到低過敏性食材中, 一般認為其屬於易誘發過敏症狀的食物。 至於五穀根莖中的部分麥類, 如燕麥、裸麥等, 是比較常被使用在最初輔食中(麥粉或麥精)的材料, 但每個寶寶的體質狀況不同, 有的可能對“麩質”有較敏感的反應, 對此, 如果擔心或不確定, 可以等寶寶大一點之後再讓他嘗試。

Advertisiment
最初輔食的添加, 可先從米湯、米粉或米精開始。

另外, “蛋白質”也是輔食中考慮的重點, 充足的蛋白質對于寶寶的生理組織發展很有説明。 然而, 含有蛋白質的食物, 大多與過敏反應或症狀有關, 除了雞肉、羊肉、牛肉等低過敏性食物可以食用之外, 考慮到寶寶腸胃道的成熟度, 建議等到滿八個月後, 再開始攝取其他含蛋白質食物也不遲。

四:循序漸進的餵食技巧

在餵食的具體技巧方面, 從食材質地來看, 應遵守“湯→泥→塊”的順序, 先觀察寶寶的飲食狀況, 再慢慢增加料理的濃稠度, 讓他能夠逐步適應原有的食材軟硬度。

就種類而言, 一般建議從少量的米精開始, 接著果汁(泥)、蔬菜泥(湯)等, 最後考慮肉類部分。

Advertisiment
但在添加輔食的階段, 父母應該給予足夠的時間, 讓寶寶多去嘗試, 並且採取“少量”餵食, 一次只給單樣食材, 若寶寶能夠接受, 每4~7天就可嘗試新食材。 如此一來, 除了能豐富寶寶的口味外, 還能觀察他是否對某些食物有過敏反應, 以便於觀察和調整。

五:瞭解寶寶對食物的反應

在嘗試輔食的階段, 任何食材對於寶寶來說, 都是新奇而陌生的。 因此, 寶寶是否會對某些食物過敏, 除了預先過濾之外, 大多還是要通過直接食用後的反應, 才能觀察出來。

1:提高警覺?觀察跡象

只要寶寶的狀況與平日不同, 甚至活動力變差、食欲不佳等等, 都可以去瞭解當天輔食的內容是否可能造成影響。 有時可能是過敏反應, 但有時不見得是,

Advertisiment
一般建議長期觀察, 再諮詢醫師確定較佳。

異常排便:腹瀉、便秘、血便等等。 由於糞便狀態, 最能直接瞭解寶寶對當天輔食的反應, 因此不正常的排便形態, 都要特別注意。

脹氣:持續一段時間都肚子鼓鼓的、沒有排氣。

長疹子:如紅色的丘疹, 就曾有寶寶喝配方奶過敏而發疹。

哭鬧不止:過敏的反應往往會讓寶寶感覺不舒服, 因而用哭鬧向大人表達腹痛、脹氣的不適感。

2:“新鮮”最重要

無論吃什麼, 都應先確認“新鮮”與否。 一般日本料理中常見的鯖魚餐點, 多半採用熏烤、醃漬等方式呈現, 這與鯖魚不易保存有關, 且不新鮮的魚容易產生組織胺, 吃了易引發過敏反應。

六:小心可能誘發過敏症的食物

當寶寶一歲以上, 體內免疫系統等發展較為健全, 因此大多數的食物都是可以吃的。相較之下,一歲以內的寶寶,在飲食的選擇上,真的要特別小心,以免不小心吃到會引發過敏反應的食材。

一歲以內應注意高過敏性食材

如同前面曾說明,一歲以內寶寶腸胃系統的狀態,還沒有辦法承受某些食物所造成的反應與影響,即耐受度不夠。因此,這裡歸納出常見的高過敏性食材,提供有過敏性體質寶寶的家庭做為參考。

豆魚肉蛋類,是最大宗的蛋白質攝取來源。特別是蛋白,最好一歲以後再吃,而蛋黃泥的部分,八、九個月左右就可以嘗試食用。奶類中的牛奶,含有一種名為“酪蛋白”的蛋白質,是很常見的過敏原,因此牛乳製品仍需小心餵食。

水果類中的帶毛水果、柑橘類等,最早也要在滿六個月後再嘗試,甚至建議一歲之後再考慮添加入輔食,以免引發過敏。其他常見的食物如蜂蜜,由於並未殺菌處理,容易帶有肉毒桿菌,而寶寶的抵抗力弱、無法面對此菌的侵襲,因此不建議喂一歲以內寶寶喝蜂蜜水,以免造成拉肚子等症狀。

TIPS:過敏性食物參考表

以下表格內的高或低過敏性食物,是初步的歸納。然而,由於每個寶寶的體質狀況不同,建議父母平日多觀察,多詢問專科醫師和營養師較佳,避免擅自幫寶寶決定要吃或不要吃的輔食種類。

因此大多數的食物都是可以吃的。相較之下,一歲以內的寶寶,在飲食的選擇上,真的要特別小心,以免不小心吃到會引發過敏反應的食材。

一歲以內應注意高過敏性食材

如同前面曾說明,一歲以內寶寶腸胃系統的狀態,還沒有辦法承受某些食物所造成的反應與影響,即耐受度不夠。因此,這裡歸納出常見的高過敏性食材,提供有過敏性體質寶寶的家庭做為參考。

豆魚肉蛋類,是最大宗的蛋白質攝取來源。特別是蛋白,最好一歲以後再吃,而蛋黃泥的部分,八、九個月左右就可以嘗試食用。奶類中的牛奶,含有一種名為“酪蛋白”的蛋白質,是很常見的過敏原,因此牛乳製品仍需小心餵食。

水果類中的帶毛水果、柑橘類等,最早也要在滿六個月後再嘗試,甚至建議一歲之後再考慮添加入輔食,以免引發過敏。其他常見的食物如蜂蜜,由於並未殺菌處理,容易帶有肉毒桿菌,而寶寶的抵抗力弱、無法面對此菌的侵襲,因此不建議喂一歲以內寶寶喝蜂蜜水,以免造成拉肚子等症狀。

TIPS:過敏性食物參考表

以下表格內的高或低過敏性食物,是初步的歸納。然而,由於每個寶寶的體質狀況不同,建議父母平日多觀察,多詢問專科醫師和營養師較佳,避免擅自幫寶寶決定要吃或不要吃的輔食種類。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