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鵝口瘡 只是有些寶寶才有

小編的寶寶小時候嘴巴裡曾出現過一片一片的白色, 當初小編不懂事, 以為這是寶寶喝的奶太燙了燙出來的小泡泡, 或者是長期喝奶留下的奶漬。 後來醫生朋友告訴我, 這個叫做鵝口瘡, 我才恍然大悟, 今天小編就跟大家分享一些關於鵝口瘡的小知識。

寶寶為什麼會患上鵝口瘡?

1.什麼是鵝口瘡?
鵝口瘡是一種常見的口腔疾病, 患上鵝口瘡的寶寶常常會表現出吞咽困難, 食欲不振, 嚴重時甚至會影響呼吸。
如果仔細看看患病的寶寶, 你會發現他們的口腔裡會有一片片白色的膜, 嚴重的時候會導致口腔黏膜的潰瘍和壞死,
Advertisiment
甚至有可能會引起下呼吸道和消化道的真菌感染。
2.這些寶寶容易患上鵝口瘡?
導致寶寶鵝口瘡的是一種叫做白色念珠菌的真菌, 正常情況下在我們每個人的皮膚、口腔、消化道和呼吸道都存在這種真菌。 但是, 在我們身體健康, 抵抗力強的時候並不會因此生病。 小寶寶則不然, 尤其是下面這樣一些寶寶。
早產兒
小寶寶口腔裡潮濕的環境本來就特別適合真菌的繁殖, 加之早產的寶寶一般身體都比較弱, 免疫系統又還沒有發育完善, 對抗白色念珠菌根本沒有足夠的能力, 所以很容易患病。
奶瓶餵養的寶寶
有調查研究發現鵝口瘡的發生可能跟餵養方式有關。 母乳餵養的寶寶鵝口瘡發生率為29.4%低於人工餵養的70.5%。
Advertisiment
同時, 母乳餵養的寶寶口腔內念珠菌檢出率也比奶瓶餵養者低。
醫學專家解釋, 這可能是由於母乳更清潔、不容易被污染, 而且還含有抗真菌物質, 如:溶菌酶、白細胞、乳鐵蛋白及分泌型IgA等。
生病住院的寶寶
醫院內常見的侵入性操作都會增加感染鵝口瘡的機會, 例如呼吸機的應用、氣管插管、反復吸痰、各種留置通路的建立都會增加皮膚、黏膜損傷的機會。
同時, 醫院內交叉感染也會增加患上鵝口瘡的風險。
使用過抗生素的寶寶
根據科學調查發現:醫院內感染鵝口瘡的寶寶抗生素的使用率幾乎為100%。
所以說, 廣譜抗生素的廣泛使用是繼發真菌感染很重要的原因, 爸爸媽媽們千萬要謹記抗生素並不是萬能的,
Advertisiment
不要寶寶一生病就忙著使用抗生素。
3.遠離鵝口瘡只有一招--清潔衛生
做好清潔和消毒工作是我們爸爸媽媽們能為寶寶做的唯一的事情, 抱寶寶寶寶之前一定要記得清洗雙手, 奶瓶的消毒工作不要掉以輕心, 母乳餵養也要注意清潔乳☆禁☆房。 不是我們當媽的矯情, 是小寶寶真的很脆弱, 愛他就給他最好的呵護, 這一點簡單的清潔衛生工作都做不了嗎?
如果寶寶真的患上了鵝口瘡, 也不要緊張, 可以塗抹制黴菌素來消除黏膜表面的黴菌, 緩解鵝口瘡。 對於“頑固性”的鵝口瘡除了塗抹外, 還可考慮口服氟康唑(大扶康)。 注意:這必須得到醫生處方。 另外, 服用活性益生菌也有助於鵝口瘡的康復哦。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