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看見寶寶口腔內有白白的斑點, 以為是奶垢, 連忙拿紗布巾幫寶寶擦拭, 但好像擦不掉, 再用力一點, 就發現有點破皮流血了, 趕緊帶寶寶看醫生, 才知道原來寶寶得了鵝口瘡。
什麼是鵝口瘡?
耳鼻喉科主治醫師蔡佳惠表示, 鵝口瘡是發生在寶寶口腔裡的疾病, 好發於6個月內的嬰幼兒, 是因為受到白色念珠菌(屬於真菌的一種)感染, 而造成口腔內或嘴唇附近出現塊狀或點狀的類似奶垢的斑點。 不過, 奶垢通常輕輕擦拭或喝水就會脫落, 而鵝口瘡卻不易脫落, 如果用力擦拭還可能會發生出血的現象。
Advertisiment
一般人口腔內或多或少都有念珠菌存在, 念珠菌平時與其他口腔內菌共存共生, 只要人體免疫力正常, 這些念珠菌並不會產生病症。 不過, 當小寶寶抵抗力比較弱或奶瓶清潔做得不夠好時, 就會發生鵝口瘡。
寶寶食欲下降、情緒煩躁
如果只是輕微的鵝口瘡, 通常不會有太大的影響, 當寶寶抵抗力比較好時, 也可能會自行痊癒。 但如果鵝口瘡較嚴重, 寶寶喝奶時就會覺得疼痛, 因而不願喝奶, 而且情緒上也會顯得較為煩躁, 這時就需要請小兒科醫師給予藥物治療了。
所以, 蔡佳惠醫生提醒媽媽們, 如果覺得家中的小寶寶最近幾天突然不太愛喝奶, 而且不好安撫時, 也可以留意一下是否長了鵝口瘡。
Advertisiment
鵝口瘡該如何治療?
當發現寶寶罹患鵝口瘡時, 醫生會給予抗真菌的專用藥物。 耳鼻喉科主任魏銘華表示, 媽媽只要依照醫生的指示, 將藥物塗抹在寶寶口腔內即可(如果是滴劑就直接滴入口腔內), 塗抹藥物後20~30分鐘內先不要吃東西或喝水, 需7~10天的時間才能痊癒。
不過, 有些媽媽給寶寶擦了兩三天藥之後, 覺得好像快好了, 就自行停藥了, 這樣容易造成復發。 魏銘華主任提醒, 應該遵照醫生的建議用藥至完全痊癒, 同時媽媽也要加強奶瓶、奶嘴等用品的清潔。 如果寶寶的抵抗力依舊不是很好或經常感冒生病, 鵝口瘡也可能會反反復複出現, 此時, 就要想辦法儘量提高寶寶的免疫力, 以減少復發的問題。
喂母乳的媽媽要注意交叉感染問題
Advertisiment
如果寶寶發生了鵝口瘡, 而媽媽在餵奶時也覺得乳☆禁☆頭有疼痛感, 就可能是乳☆禁☆頭也受到了感染, 此時, 媽媽就要請醫生給予合適的外用藥膏塗抹在乳☆禁☆頭上, 和寶寶同步接受治療。 平時媽媽要加強乳☆禁☆頭及胸部的清潔, 在餵奶前可先以開水或乳☆禁☆頭潔淨棉擦拭乳☆禁☆房, 另外, 也要留意內衣的清潔及乾燥, 防溢乳墊也要勤於更換。
免疫力和口腔清潔是重點
寶寶發生鵝口瘡通常和免疫力下降及口腔清潔度不夠有關係, 所以, 蔡佳惠醫生提醒媽媽們要加強哺喂用品的清潔消毒及寶寶口腔內的清潔, 做好預防工作。 另外, 多數寶寶在6個月過後抵抗力就會提高, 通常就較少再發生鵝口瘡了。
預防鵝口瘡發生的方法:
Advertisiment
1.殺菌和消毒
奶瓶、奶嘴使用過後, 都需要經過蒸汽消毒鍋的殺菌及消毒, 或是以滾水煮沸做消毒, 避免細菌的殘留, 此外, 安撫奶嘴也別忘了要進行消毒。
2.清潔玩具
寶寶可能會放入口中的玩具也要注意定期清潔消毒, 可以經常在清洗後放到太陽下暴曬。
3.清潔口腔
每次喝完奶之後, 最好再讓寶寶喝幾口開水, 避免奶水殘留在口腔內。 每天要用開水及紗布巾幫寶寶做口腔清潔擦拭, 但要注意一定要輕柔, 因為寶寶的口腔黏膜很嬌嫩, 容易被弄傷。
4.少出入公共場所
平時少帶寶寶出入公共場所, 減少寶寶生病的機會, 避免抵抗力下降而生病。
5.生活規律
規律的生活習慣、充足的睡眠, 可使寶寶免疫力提高,
Advertisiment
小編提醒
鵝口瘡在小兒科門診中是常見的疾病, 家長如果懷疑寶寶得了鵝口瘡, 就要儘快帶寶寶去請醫生確認, 通常只要配合治療, 很快就能解決問題。 但是如果鵝口瘡拖太久不治, 可能會使真菌由腸道排出, 進而造成念珠菌尿布疹感染, 所以, 如果寶寶發生鵝口瘡的同時也有尿布疹問題, 就要請醫生一併做檢查。
如果寶寶過了1歲之後還是經常有鵝口瘡的問題, 就要考慮是否有免疫力不足的情況, 需要再與醫生討論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