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黃疸不消退怎么辦?

寶寶的黃疸不消退怎么辦

寶寶出生已經25天, 純母乳喂養。 可是黃疸至今還沒有退, 到醫院檢查, 醫生說總膽紅素異常, 間接膽紅素高。 目前正在進行退黃治療。 請問:黃疸產生的原因?黃疸消退得慢對孩子有無影響?

答:皮膚和鞏膜出現黃染, 醫學上稱為“黃疸”。 黃疸是新生兒期最常見的臨床表現之一。 胎兒在宮內的低氧環境中, 為了滿足對氧的需要, 大量的紅細胞產生;寶寶出生后建立了肺呼吸, 血氧濃度迅速升高, 新生兒不再需要那么多的紅細胞, 因此大量的紅細胞破壞, 膽紅素產生過多。 另外, 新生兒紅細胞的壽命短、為70~90天,

Advertisiment
而成人為120天。 再加上新生兒的肝臟功能發育不成熟, 不能及時處理和排泄由于大量紅細胞破壞而生成的膽紅素, 使血液中膽紅素濃度增高, 因此造成新生兒在出生后2~14天內出現新生兒生理性黃疸。 其特點是無臨床癥狀, 肝功能正常, 間接膽紅素增加, 足月兒不能超過220.2微摩爾/升(12.9毫克/分升), 早產兒不能超過256.5微摩爾/升(15毫克/分升)。 但是生理性黃疸不僅有個體差異, 也因種族, 地區, 遺傳, 家族和喂養方式不同而異, 東方人、印第安人生理性黃疸范圍較白種人高。 大多數新生寶寶的黃疸都是生理性黃疸, 這是新生兒正常發育過程中發生的一過性血膽紅素增高現象, 對于新生兒沒有什么危害, 也不需要治療。
Advertisiment
但是也有少部分新生兒因為某些疾病出現了病理性黃疸, 嚴重者可以危害寶寶的大腦(核黃疸), 受累終身, 甚至死亡。 因此關鍵是需要分辨生理性和病理性黃疸, 以免貽誤或擴大診斷和治療, 預防核黃疸的發生, 避免對新生兒造成不必要的傷害。

生理性黃疸的新生寶寶在出生后2~3天出現皮膚黃染, 4~5天達到高峰, 輕者可見顏面部和頸部出現黃疸, 重者軀干、四肢出現黃疸, 大便色黃, 尿不黃, 一般沒有什么癥狀, 偶爾可有輕度嗜睡和食欲差, 正常新生兒7~10天黃疸消退, 早產兒可以延遲2~4周。 但是如果寶寶出生后24小時內就出現黃疸, 而且每天黃疸進行性加重, 全身皮膚重度黃染, 呈橘皮色, 或者皮膚黃色晦暗, 大便色澤變淺呈灰白色,

Advertisiment
尿色深黃, 或者黃疸持續時間延長超過2~4周都可能是病理性黃疸。

家長如何觀察呢?可以在自然光線下看, 如果僅僅是面部黃染, 則為輕度黃染;如果軀干部皮膚黃染, 則為中度黃染;如果四肢和手足心也出現黃染, 即為重度黃染。 一般情況下, 如果寶寶在黃疸發生后出現精神委靡、嗜睡、吮奶無力、肌張力減低、嘔吐、不吃奶等癥狀, 就可能是病理性黃疸, 則須盡快送寶寶去醫院接受專業治療。

幾種常見的病理性黃疸:

紅細胞破壞過多

溶血性黃疸:主要是因為母嬰血型不合, 母親的血型抗體通過胎盤引起胎兒和新生兒紅細胞破壞。 這類疾病僅發生在胎兒與早期新生兒。 最常見的是abo溶血性黃疸、極少數rh因子不合溶血性黃疸。

Advertisiment
abo溶血性黃疸主要發生在孕婦o型血, 胎兒是a型或b型。 第一胎即可發病。 rh因子不合溶血性黃疸主要是胎兒紅細胞的rh血型與母親不合, 而胎兒紅細胞所具有的抗原恰為母體所缺少, 若胎兒紅細胞通過胎盤進入母體循環, 因抗原性不同使母體產生相應的血型抗體, 此抗體又經胎盤到胎兒循環作用于胎兒紅細胞并導致溶血發生黃疸。 多數為第二胎發病。 一般通過產前檢查醫生會做出相應的處理。

近來因為我國婚姻登記取消了婚前檢查, 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地中海貧血)的患兒逐漸增加, 這些患兒在新生兒期出現溶血, 發生黃疸。 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是一種因基因變異而導致造血功能缺失的一種遺傳疾病。

Advertisiment
如果父母雙方是基因攜帶者, 其后代發生疾病的概率為25%。 婚前檢查是最好的預防辦法。

我國華南地區多見的g–6–pd缺陷病是一種紅細胞酶缺陷的遺傳病, 可以引起新生兒出生后溶血引發黃疸。 感染、缺氧、大量出血和使用一些藥物都可以誘發溶血而致黃疸。

肝臟功能低下

新生兒感染、缺氧、窒息、低血糖、低體溫、低蛋白血癥以及一些藥物, 如:磺胺、吲哚美辛(消炎痛)、水楊酸、維生素k3都會抑制肝酶的活性, 肝細胞攝取和結合膽紅素的能力降低, 造成血中膽紅素升高, 引起黃疸。

膽紅素排泄異常

肝細胞排泄功能障礙或膽管受阻, 可發生膽汁淤積性黃疸。 如:比較多見的由病毒感染引起的新生兒肝炎綜合征、先天性膽道閉鎖、膽汁黏稠綜合征。

另外,先天性腸道閉鎖、巨結腸、胎糞性腸梗阻、饑餓、喂養延遲、藥物所致腸麻痹造成胎便排出延遲,增加了膽紅素的回吸收,也是造成血中膽紅素升高引發黃疸的原因之一。

家長要做到:

(1)仔細觀察黃疸變化

黃疸是從頭開始黃,從腳開始退,而眼睛是最早黃,最晚退的。所以,可以先從寶寶的眼睛觀察起。

(2)注意寶寶大便顏色

肝臟處理好的膽紅素會經由腸道排泄,大便因此才會帶有顏色。如果是肝臟膽道發生問題,如膽道閉鎖,膽紅素堆積在肝臟無法排出,大便會變白,但不是突然變白,而是越來越淡,與此同時,媽媽發現寶寶身體皮膚也出現變黃的趨勢,就必須立即帶寶寶就醫。在正常情況下,必須在寶寶2個月內盡快處理。

(3)保證寶寶充足光照

寶寶和媽媽一起出院回家后,白天讓寶寶裸☆禁☆露身體直接曬太陽,因為陽光中的藍光能夠讓膽紅素在光化反應下改變結構,便于被寶寶將排出體外,可以幫助寶寶盡快遠離黃疸。同時可適當給寶寶補水,加速寶寶內循環。但需要注意用黑布保護寶寶的眼睛,因為藍光照射可對視網膜造成光化學損害。夏天最好選擇上午10點以前,下午4點以后陽光不強烈時。

(4)保證新生兒生后早開奶吃得飽

孩子出生后半小時就要開奶,新媽媽一定要做到勤喂乳,在24小時內哺乳在8~12次,或者更多。媽媽還要仔細觀察寶寶是否確實有效地吸吮到乳汁,使寶寶充足地攝取乳汁。一天尿6次以上,大便每天1次以上,以及寶寶體重持續增加,就表示吃的奶量足夠。如果因為某些原因確實母乳不夠就需要添加配方奶。這樣才能促進排便,減少膽紅素的回吸收,有助黃疸消退。

需要提請注意:新生兒不要接觸能誘發溶血的藥物、化學物品。孩子的衣物和被褥不要使用樟腦丸或萘儲存。不要給新生兒吃磺胺、呋喃妥因(呋喃坦啶)、呋喃唑酮(痢特靈)、阿司匹林、維生素k3、嬰兒素、七厘散、牛黃粉等藥物。如果是純母乳喂養,媽媽也要忌用氧化劑藥物,忌食蠶豆,忌與樟腦丸或萘接觸。

近年來一些純母乳喂養的新生兒發生的黃疸不隨生理性黃疸的消失而消退,黃疸可延遲28天以上,黃疸程度以輕度至中度為主,寶寶一般情況良好,生長發育正常,肝脾不大,肝功能正常。這種“黃疸”我們稱之為“母乳性黃膽”。母乳性黃膽的病因和發病機制目前尚不明確。本病確診后無需特別治療,可以試停母乳3天,改用配方奶喂養,黃疸可以消退50%,恢復母乳喂養后,黃疸可輕度上升,但隨后逐漸降低至消退。


另外,先天性腸道閉鎖、巨結腸、胎糞性腸梗阻、饑餓、喂養延遲、藥物所致腸麻痹造成胎便排出延遲,增加了膽紅素的回吸收,也是造成血中膽紅素升高引發黃疸的原因之一。

家長要做到:

(1)仔細觀察黃疸變化

黃疸是從頭開始黃,從腳開始退,而眼睛是最早黃,最晚退的。所以,可以先從寶寶的眼睛觀察起。

(2)注意寶寶大便顏色

肝臟處理好的膽紅素會經由腸道排泄,大便因此才會帶有顏色。如果是肝臟膽道發生問題,如膽道閉鎖,膽紅素堆積在肝臟無法排出,大便會變白,但不是突然變白,而是越來越淡,與此同時,媽媽發現寶寶身體皮膚也出現變黃的趨勢,就必須立即帶寶寶就醫。在正常情況下,必須在寶寶2個月內盡快處理。

(3)保證寶寶充足光照

寶寶和媽媽一起出院回家后,白天讓寶寶裸☆禁☆露身體直接曬太陽,因為陽光中的藍光能夠讓膽紅素在光化反應下改變結構,便于被寶寶將排出體外,可以幫助寶寶盡快遠離黃疸。同時可適當給寶寶補水,加速寶寶內循環。但需要注意用黑布保護寶寶的眼睛,因為藍光照射可對視網膜造成光化學損害。夏天最好選擇上午10點以前,下午4點以后陽光不強烈時。

(4)保證新生兒生后早開奶吃得飽

孩子出生后半小時就要開奶,新媽媽一定要做到勤喂乳,在24小時內哺乳在8~12次,或者更多。媽媽還要仔細觀察寶寶是否確實有效地吸吮到乳汁,使寶寶充足地攝取乳汁。一天尿6次以上,大便每天1次以上,以及寶寶體重持續增加,就表示吃的奶量足夠。如果因為某些原因確實母乳不夠就需要添加配方奶。這樣才能促進排便,減少膽紅素的回吸收,有助黃疸消退。

需要提請注意:新生兒不要接觸能誘發溶血的藥物、化學物品。孩子的衣物和被褥不要使用樟腦丸或萘儲存。不要給新生兒吃磺胺、呋喃妥因(呋喃坦啶)、呋喃唑酮(痢特靈)、阿司匹林、維生素k3、嬰兒素、七厘散、牛黃粉等藥物。如果是純母乳喂養,媽媽也要忌用氧化劑藥物,忌食蠶豆,忌與樟腦丸或萘接觸。

近年來一些純母乳喂養的新生兒發生的黃疸不隨生理性黃疸的消失而消退,黃疸可延遲28天以上,黃疸程度以輕度至中度為主,寶寶一般情況良好,生長發育正常,肝脾不大,肝功能正常。這種“黃疸”我們稱之為“母乳性黃膽”。母乳性黃膽的病因和發病機制目前尚不明確。本病確診后無需特別治療,可以試停母乳3天,改用配方奶喂養,黃疸可以消退50%,恢復母乳喂養后,黃疸可輕度上升,但隨后逐漸降低至消退。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