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道閉鎖是一種罕見、漸進性的膽道系統發育異常疾病, 最好在寶寶出生60天內進行手術治療。
「樂樂」是家裡的第一個小孩, 出生時因為黃疸而住院3天接受照光治療, 出院後身上黃疸一直沒完全退除, 1個月大打預防針時被告知可能為「母奶性黃疸」, 之後慢慢會退。
然而, 已經2個多月大的樂樂, 最近因食慾不好、肚子脹而就醫, 醫師發現其身上仍有持續有黃疸, 且近來1個月的大便顏色越來越白, 進一步檢查才發現是膽道閉鎖, 隨即安排手術治療。 但此時的樂樂,
Advertisiment
腸道發育異常 膽道閉鎖及早動手術
台大醫院新竹分院小兒腸胃科醫師徐千婷表示, 膽道閉鎖是一種罕見、漸進性的膽道系統發育異常疾病, 在臺灣的發生率約萬分之3, 病人因漸進性的膽道狹窄, 膽汁無法流通而造成持續性黃疸和灰白便。
一旦診斷為膽道閉鎖, 須儘早接受手術治療, 用小腸取代狹窄的膽道連接肝臟, 重建膽汁流通, 否則肝臟會快速纖維化, 進而變成肝衰竭。 手術開刀最好在出生的60天內施行, 成功率可到8成。
善用9色大便卡 及早發現膽道閉鎖
徐千婷醫師提醒, 膽道閉鎖是一漸進性的疾病, 有可能出生時大便顏色正常, 但之後慢慢變淺, 家長要持續注意小孩大便顏色,
Advertisiment
另外, 目前臺灣在兒童健康手冊裡都附有9色大便卡, 可以幫助爸媽辨別有問題的淺色大便, 以及早進行膽道閉鎖的檢查。 但大便顏色多變, 有時要經由有經驗的醫護人員來判定顏色是否正常, 建議在孩子1個月大打疫苗時, 直接帶寶寶的大便給醫生親自判定。 而單用肉眼觀察膚色, 無法區分母奶性黃疸與膽道閉鎖時, 建議抽血檢驗「直接型膽紅素」來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