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貝別哭


1、 當事人(霖霖, 三歲九個月幼兒)性格特徵:

霖霖我在家教中遇到的小孩, 她是一個比較膽小的女孩子, 由於其父母工作很忙, 自出生以來, 大部分時間都由保姆帶, 霖霖上幼稚園小班有一個學期是上全托班的, 受情緒的支配較大, 很難控制自己的哭鬧行為, 一哭就扯開嗓門喊, 而且時間比較長(粗略估計每次都要鬧上10—20分鐘), 無論家長怎麼哄, 似乎都阻止不了, 因此, 霖霖很小就有比較嚴重的咽喉疾病, 說話聲音沙啞, 語言表達不清晰, 這也可能成為是導致她比較害羞, 不敢於同伴交往的原因。

2、 行為改善過程:

Advertisiment

首先, 要求家長在治療過程中給予積極配合, 在孩子哭鬧的時候不予以理睬。 通常孩子只是因為自己的一個小小的要求得不到滿足, 或者因為根本沒有表達清自己的要求就急得大哭。 這時候, 我建議家長把她這些行為假裝忽略, 家長幹自己應該幹的事情。 第一次實施這建議的時候, 當時家長在洗碗, 霖霖忽然說她也要洗碗, 她自己搬來椅子, 要求家長為其打開水龍頭, 但當時她並沒有用語言說出自己的要求, 而只用手指了指, 家長表現出一臉的迷惑, 而後說不明白霖霖的意思, 於是繼續洗碗, 霖霖忽然就大哭起來。 我們都不予以理睬, 孩子見我們不理她, 便越發哭得厲害, 考慮到霖霖嗓子不好不能讓她自己哭得太久,

Advertisiment
我便蹲下來, 搭著她的雙肩對著她的眼睛, 平靜地跟她說:“我們不明白你的意思, 你現在可以慢慢說說你剛才的意思嗎?”我把話說了兩遍, 以便她能清楚明白我的意思。 後來她便帶著哭腔說了自己的要求。 我很高興地說:“對了!只有把話說出來我們才明白你的意思。 不過剛剛你的話還不是很清楚, 你可以再講一遍嗎?”於是, 她比較平靜地說了一遍, 這時她已經基本沒有哭了。 我跟家長都因她表現得不錯而非常高興。 我說:“下次, 如果你能說清楚你的意思, 我們就明白了, 你用不著哭的哦, 知道了嗎?”孩子點點頭說:“知道了。 ”就這樣, 我們用這種方法對付孩子的哭鬧行為, 不斷建議她用語言清楚表達自己意思, 使她明白只有這樣我們才可能考慮她的要求。
Advertisiment
當然, 當她的要求不合理時, 我們會提出其他合理的建議, 然後問孩子的意見, 最後協商出大家都可以接受的方案去解決問題。 一周後孩子的行為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不會隨便哭鬧了, 而且語言表達也清晰多了(嗓音也有所恢復了)。

在改善了孩子的行為後, 我決定進一步提高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 鼓勵她主動與人交往。 在孩子說話的時候, 我要求她把話說清楚, 同時讓她知道我在很認真地聽她講, 在她說了幾遍仍不清楚或者十分完整時, 認真把她的話清楚重複給她聽, 有時會問她:“你講得很認真, 這很好哦!你的意思是說……嗎?”這時, 孩子就會給予肯定或否定, 然後才做進一步的交談。

Advertisiment
平時, 多注意觀察周圍的世界, 多向孩子說說新發現, 多用一些生動活潑的形容詞(豐富孩子的詞彙)如:“哇!你看!你見過這種葉子嗎?你看, 它的邊上還有一把小鋸子呢?那把鋸子好好玩哦!你要不要玩一下?”另外, 平時多找些孩子感興趣的話題, 成人說說自己的意見, 並引導孩子說出不同的意見, 例如說:“哦!你這樣認為的呀?但是我覺得不是這樣的……你覺得呢?”然後, 孩子會很自然地回應:“我覺得……”這樣訓練孩子對問題有自己的看法, 表達自己想表達的意見。 反正, 在生活中, 不斷引導孩子多說話, 並對於她好的行為即時

給予表揚, 以此強化她的語言表達行為。 例如當霖霖第一次用對了一個形容詞去形容事物的時候, 我高興地讚揚她:“哇!你用了……詞語來形容這樣東西很棒哦!我為你感到自豪!”就這樣,

Advertisiment
我從豐富霖霖的詞彙量, 訓練她把話說清楚等等方面去提高她的語言表達能力, 使她對自己的表達有足夠的信心, 這將有利於她的交往活動順利進行。

另外, 針對霖霖不敢主動與人交往的問題, 我和家長為她創造了許多機會讓她在別人面前表現她的優點, 如唱歌、念詩歌等等, 還引導她跟陌生的同齡人一起玩, 如“你看, 那些小朋友在玩捉迷藏的遊戲呢, 好好玩呀, 我們要不要過去跟他們玩?”我於是很有禮貌地向其他小朋友提出一起玩的建議, 我有意識讓霖霖學會如何參與別人的遊戲。 在一開始, 我還是陪她一起去參與別人的遊戲, 後來就鼓勵她自己一個人去參與其他小朋友的遊戲。一個月以後,霖霖開始主動提出要跟其他小朋友一起遊戲了,但她還會有所顧慮,但是著對她來說已經是不小的進步了。

後來就鼓勵她自己一個人去參與其他小朋友的遊戲。一個月以後,霖霖開始主動提出要跟其他小朋友一起遊戲了,但她還會有所顧慮,但是著對她來說已經是不小的進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