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貝太黏人是愛與獨立的宣言

不管媽咪要去哪裡, 寶貝都抱著媽咪的雙腿, 一副哭咧咧的小模樣, 絕不就此別過。 於是, 無奈的媽咪只好省卻告別的程式, 趁小傢伙不注意悄悄溜走。 暗自慶倖終於成功走脫的媽咪沒想到, 這下可就闖了大禍了——回到家, 寶貝連上洗手間的自由都不給媽咪了, 任你好說歹說, 小傢伙就是不肯讓媽咪走出自己視線……唉!

沒有人比寶貝更愛你

作為媽咪, 幾乎個個都為寶貝黏人發愁, 總覺得黏人是個“壞毛病”, 一定要好好改造, 否則寶貝將來上幼稚園, 上學就會缺乏獨立性, 走到那一步, 那就一定是做媽咪的沒有盡職盡責。

Advertisiment

實際上, 如果我們細細剖析一下寶貝的內心世界就會發現, 他的黏人行為正是他走向獨立必然要經歷的一個階段, 更是他向媽咪表達“沒有人比我更愛你”這樣一種極其深厚的感情的特別方式。

當寶貝一點點長大, 變得越來越獨立, 再回想他小時候的情形, 我們就會驚覺:啊, 原來他的黏人是那麼地令人心動!是啊, 有誰那麼愛過你呢?不管天冷還是天熱, 每天一大早, 只要睜開雙眼, 多誘人的美食, 多好玩的玩具, 多美麗的景色, 他都可以棄置一旁, 甚至來不及穿上鞋子, 套上衣服就急急忙忙地爬到媽咪的身邊, 用他肉嘟嘟的小手輕輕地拍打著媽咪的臉龐, 深情地呼喚著:“媽媽!媽媽!”當你睜開雙眼, 他小天使一般的雙眸立刻笑靨如花,

Advertisiment
那份滿足的感覺隨著他的笑意一點點蕩漾開來, 像滿園的春色, 溫暖著你的身心。 他的心裡只有你, 他的雙眼裡只有你!不管在哪裡, 不管在做什麼, 不管跟誰在一起, 他首先想到的都是你!如此忘我的愛, 只有這個在你腹中就與你聲息相通的小傢伙才會給予你啊!

黏人讓獨立夢想成真

表面看, 黏人與獨立是背道而馳的, 所以才會有如此多的父母看到寶貝黏人就如臨大敵, 生怕遷就了他就會妨礙他走向獨立的步伐。 加上遍觀自然界其他的小動物, 動物媽媽總是早早地就把自己的下一代掃地出門, 迫使它儘早學會獨立的本領。

如果借鑒小動物的育兒方式, 我們似乎也該儘早就逼著寶貝獨立才是正道。

Advertisiment
那麼事實是否真的如此呢?實際上, 人類成長的歷程與小動物還是有著天壤之別的。 人類需要更長的時間學會獨立, 因此, 我們不能揠苗助長, 否則就會給寶貝心靈帶來傷害, 不僅不會提早讓他學會獨立, 相反, 還會導致他更為缺乏安全感, 帶來更多的問題。

我們常常可以看到一兩歲的寶貝在外玩耍的時候, 即便玩得十分投入, 他們也會時不時地看一眼旁邊的媽咪, 如果媽咪不在視線內, 他就會驚慌地大喊大叫, 一定要聽到媽咪的聲音, 看到媽咪的身影, 他才會安心地繼續玩耍。 實際上, 寶貝此時的回眸一望, 或者看似沒有意義的與媽咪的回應, 那都是他從媽咪身上獲得能量的一種方式。 當他需要媽咪的時候,

Advertisiment
媽咪就在他的身邊, 他能聽到媽咪的聲音, 看到媽咪的身影, 他的內心就會得到一種安慰, 就會獲得一種安全感, 這種安全感建立起來之後, 他就會嘗試著更長時間地自己玩, 再逐漸過渡到離開媽咪的視線, 也可以很安心地玩。 這是一個相對比較漫長的過程, 如果我們耐心地等待他走完這個過程, 他的黏人行為就會自動消失。 有誰見過一個上了小學中學還那麼黏自己的母親的呢?既然沒有, 我們又何必杞人憂天呢?

不黏人未必就是好事

有位媽咪曾經很驕傲地對我說了這麼一件事情:她家剛剛2歲的寶貝一直都很依戀她, 但是因為有些特殊的情況, 他必須跟著奶奶回老家待上幾天。 小傢伙在離開她的當時哭得十分傷心,

Advertisiment
然而, 媽咪從他的視線一消失, 他居然很快就調整好自己的情緒, 然後很懂事地跟奶奶說:“我不想爸爸媽媽了!”過了幾天, 這位曾經為寶貝的獨立和懂事感到非常自豪的媽咪突然很傷心地告訴我, 幾天之後, 小傢伙跟著奶奶回來了, 從此真的就跟媽咪疏遠起來了。

寶貝為什麼會這樣呢?實際上, 即便是嬰幼兒, 為了生存, 他們也會有一些特定的本能, 那就是尋找一個更為適合自己的可以依戀的撫養人。 當原來的撫養人不在自己身邊, 他們會通過調整自己, 來獲得接受照顧的權利。 這就是典型的“有奶便是娘”的表現。 表面看, 這類寶貝很懂得調整自己, 但是在他的內心深處, 父母永遠是他無法放棄的親人, 這種血緣關係是任何其他的關係都無法替代的,只是他害怕因此遭遇新一輪的別離,所以只好通過依戀看起來更為安全的另外一個人來保證這種別離不會再度發生。

美國心理學家M.艾恩斯沃斯的研究發現,小傢伙的黏人行為大致可以分為三種類型,即回避型、安全型和反抗型。上例中的寶貝就屬於回避型的寶貝,這類寶貝似乎天生就更容易適應陌生環境,與陌生人也能在較短的時間裡熟絡起來,當媽咪從他的視線中消失的時候,他甚至並沒有因此顯得很難過。就算媽咪不在身邊,只要有個陌生人陪伴在他的身邊,他也很容易就得到安撫,讓自己平靜下來。看起來,這類寶貝是那麼地讓人放心,不過這類看起來很獨立的寶貝未必就真的那麼令人放心。當媽咪再度回到他的身邊的時候,他就會對媽咪採取回避態度,那姿態仿佛在說:“哼,我再也不會相信你!”這實際上是他缺乏安全感的一種表現,而不是獨立的表現,因此我們不能被這種表面的現象所迷惑,否則就會給寶貝帶來不必要的傷害,延緩他獨立的進程。

黏人為寶貝成長提供沃土

黏人不是什麼壞事,相反,它還是寶貝愛與獨立的宣言。當寶貝表現得很黏人時,如果我們能恰當地處理他的這種行為,就可以為他的身心健康成長提供更為肥沃的土壤,協助他掌握更為完善的愛與獨立的本領。

面對那個黏人的小傢伙,我們最好調整一下自己的時間表,每天列出一段與他固定相處的時間,在這個時間段內,放下與育兒無關的一切,全心全意地陪伴他,和他一起遊戲,給他講故事,傾聽他,回應他,用你全心全意的態度傳遞給他一個可靠而令人欣慰的資訊:“爸爸媽媽是多麼愛我,他們多麼願意跟我在一起,爸爸媽媽是多麼可靠!”當我們必須要離開寶貝去上班,或者做別的事情的時候,一定要向他“請假”,告訴他你會在某個時刻回來:“我下了班就回來!”“我打完電話就陪你玩!”千萬不要為了防止他哭鬧就偷偷地溜走,偷偷溜走雖然看起來立竿見影就可以逃脫,但是寶貝會在內心深處記下這筆賬。因此,不管他怎麼哭鬧,你一定要平靜地面對這個事情,畢竟,這是正常的,每個寶貝都會有這樣的一個過程。如果你因此心疼不已,過於焦慮,那麼你的情緒就會不可避免地通過你的言行和表情表達出來,而寶貝會敏感地通過這些資訊得出一個結論:“連媽咪都那麼緊張!這是多麼可怕的事情!”

此外,記住千萬別吃家人的醋,如果寶貝有機會依賴更多的家庭成員,趕緊促成吧!

如果你忙著做家務,沒時間顧及寶貝,那是好事,一邊做,一邊描述你正在做的事情,他就會很欣慰地感受到,雖然他跟媽咪有一段距離,但是媽咪沒有忽視他,他會因此更快地學會獨立。況且,你還會因此提供更多早教的機會呢!既然如此,何樂而不為呢?

這種血緣關係是任何其他的關係都無法替代的,只是他害怕因此遭遇新一輪的別離,所以只好通過依戀看起來更為安全的另外一個人來保證這種別離不會再度發生。

美國心理學家M.艾恩斯沃斯的研究發現,小傢伙的黏人行為大致可以分為三種類型,即回避型、安全型和反抗型。上例中的寶貝就屬於回避型的寶貝,這類寶貝似乎天生就更容易適應陌生環境,與陌生人也能在較短的時間裡熟絡起來,當媽咪從他的視線中消失的時候,他甚至並沒有因此顯得很難過。就算媽咪不在身邊,只要有個陌生人陪伴在他的身邊,他也很容易就得到安撫,讓自己平靜下來。看起來,這類寶貝是那麼地讓人放心,不過這類看起來很獨立的寶貝未必就真的那麼令人放心。當媽咪再度回到他的身邊的時候,他就會對媽咪採取回避態度,那姿態仿佛在說:“哼,我再也不會相信你!”這實際上是他缺乏安全感的一種表現,而不是獨立的表現,因此我們不能被這種表面的現象所迷惑,否則就會給寶貝帶來不必要的傷害,延緩他獨立的進程。

黏人為寶貝成長提供沃土

黏人不是什麼壞事,相反,它還是寶貝愛與獨立的宣言。當寶貝表現得很黏人時,如果我們能恰當地處理他的這種行為,就可以為他的身心健康成長提供更為肥沃的土壤,協助他掌握更為完善的愛與獨立的本領。

面對那個黏人的小傢伙,我們最好調整一下自己的時間表,每天列出一段與他固定相處的時間,在這個時間段內,放下與育兒無關的一切,全心全意地陪伴他,和他一起遊戲,給他講故事,傾聽他,回應他,用你全心全意的態度傳遞給他一個可靠而令人欣慰的資訊:“爸爸媽媽是多麼愛我,他們多麼願意跟我在一起,爸爸媽媽是多麼可靠!”當我們必須要離開寶貝去上班,或者做別的事情的時候,一定要向他“請假”,告訴他你會在某個時刻回來:“我下了班就回來!”“我打完電話就陪你玩!”千萬不要為了防止他哭鬧就偷偷地溜走,偷偷溜走雖然看起來立竿見影就可以逃脫,但是寶貝會在內心深處記下這筆賬。因此,不管他怎麼哭鬧,你一定要平靜地面對這個事情,畢竟,這是正常的,每個寶貝都會有這樣的一個過程。如果你因此心疼不已,過於焦慮,那麼你的情緒就會不可避免地通過你的言行和表情表達出來,而寶貝會敏感地通過這些資訊得出一個結論:“連媽咪都那麼緊張!這是多麼可怕的事情!”

此外,記住千萬別吃家人的醋,如果寶貝有機會依賴更多的家庭成員,趕緊促成吧!

如果你忙著做家務,沒時間顧及寶貝,那是好事,一邊做,一邊描述你正在做的事情,他就會很欣慰地感受到,雖然他跟媽咪有一段距離,但是媽咪沒有忽視他,他會因此更快地學會獨立。況且,你還會因此提供更多早教的機會呢!既然如此,何樂而不為呢?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