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貝微笑給媽咪哪些暗示

相對世人, 寶寶是最懂得回報的:只要你把他喂炮、穿暖, 他就會以笑容回報。 所以說, 寶寶“心若蓮花”的性格絕大多數取決於家長的培養。

嘴角上揚的成長

按照佛洛德的人類需求論, 人類首先需要滿足的便是生理需求, 即寒冷有衣、酷暑有陰、饑餓有食、煩渴有飲, 這種需求與生俱來, 並不需要學習。 這不, 剛生下來的小嬰兒便能對溫飽的滿意度“亮分”:新生兒在吃飽喝足和甜睡中會出現自發性微笑。 不過, 這種“自發性微笑”是“不以他的意志為轉移”的, 往往是“曇花一現”型, 是一種生理表現, 而不是交往的表情手段。

Advertisiment

42天后, 寶寶的微笑有了一次飛躍, 此時的笑被稱為“誘發性微笑”。 如果家長在此時多和寶寶說話, 或者用玩具逗引他, 而寶寶也一逗就笑, 就說明他的視覺和聽覺都有了些發展。 這種家長的逗笑與寶寶的正回饋能幫助親、子之間建立愉快的情感關係, 並有助於嬰幼兒的身心發展。

跳出“愛”生病的怪圈

寶寶過了6個月後, 你會發現他忽然變得“愛”生病了, 很多家長都不解:寶寶6個月後, 為什麼會進入反復生病的怪圈?其實, 這是因為寶寶在胎兒時期從母體獲得的免疫球蛋白lgG和其他營養物質在6個月後都已逐步消耗殆盡;而與此同時,寶寶自身的免疫系統又尚未發育完善, 處於生理上的“免疫功能缺失期”, 無形中給病菌製造了一個“良好”的入侵環境,

Advertisiment
至此, 寶寶生病的概率便增大了。

對此, 家長所需要做的就是從各個方面著手增強寶寶的抵抗力。 除了給寶寶按時接種疫苗外, 還需要給寶寶及時添加輔食, 根據氣溫及時增減衣服, 適當增加運動量, 平時注意寶寶衛生習慣的培養, 在流行病盛行期間少帶寶寶去人多擁擠的公共場所。

戲說“喜”字一見到“喜”字, 很多人都認為與喜事或者心情愉悅等相關聯, 而舊時則不然。 在過去醫學和醫療設備都不發達的年代, “天花”的診斷書幾乎等同於“死亡通知書”, 它是一種不治之症。 所以在過去, 當親友患上天花後, 人們就以“喜”代指, 以避諱和求吉利。

這裡需要說明的一點是, 很多人會把“天花”和“水痘”混淆,

Advertisiment
以為兩者是同一概念。 但實際上, 水痘是一種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 而天花則是世界衛生組織巳於1980年正式宣佈巳在全世界範圍內被消滅的傳染病。 對於水痘, 目前巳有相應的水痘疫苗可接種加以預防, 接種物件為沒有出過水痘的、12?18個月的寶寶, 但有免疫缺陷及正在接受免疫治療者、新黴素過敏者除外。

蘸糖的手指

也許你也有同感, 寶寶似乎在任何時候都熱衷於吃手, 好像他的手指上總塗有添不完的蜜糖。 呵呵, 其實呀, 這是因為6個月以後, 有些寶寶在疲勞或者不高興時會通過吸吮手指來緩解焦慮痛苦的情緒, 以獲得快樂和安全感, 這是一種自我安慰的方式, 以取代一味地啼哭向爸媽求助。

Advertisiment
這是寶寶獨立性的萌芽, 相應的行為表現還有吮吸安撫奶嘴, 撫弄自己心愛的毛絨玩具或毛巾、毯子、一塊布等。

看到這種情況, 家長往往試圖予以阻止, 但效果甚微, 有時反而適得其反。 最好的辦法是給寶寶勤洗手, 保持寶寶嘴巴“親吻”物品的清潔。 一般1歲以後, 寶寶就不再愛吃手指了。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