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貝的4種憂傷媽咪應如何應對

每個寶寶心裡都有自己的一片傷心地, 那種藍藍的憂傷如果得不到家長的撫慰, 可能會一直無法退去。

當依戀成為一種憂傷

依戀是寶寶對他最親近的人的強烈而深厚的情感關係。 3-6個月的寶寶開始認識照顧他的人, 當他們出現時, 寶寶會眉開眼笑、手舞足蹈, 而看到他們離開時, 又會顯得憂傷和不悅。

因此, 作為母親, 應該關心寶寶所處的狀態, 注意接收和解讀寶寶所發出的信號, 作出及時、恰當的回應, 讓寶寶產生及加強對母親的信任和親近, 從而形成安全型依戀, 幫助寶寶充滿自信地去探索世界,

Advertisiment
變得獨立。

當寶寶做錯事後……

有些寶寶在做錯事後, 害怕家長的責駡和懲罰, 顯得十分憂慮和不安。 發現這種情況, 家長應該避免粗暴的教育方法, 這樣會使寶寶更加驚恐萬分, 無所適從。

要知道, 寶寶雖小, 但他也有自己獨立的思想, 有強烈的自尊心, 家長僅憑呵斥和打罵是解決不了任何問題的。 正確的做法是, “確定、一定以及肯定”地保持冷靜的態度, 分析寶寶做錯事的原因, 本著“重動機、輕後果”的原則, 原諒寶寶因生理、心理及缺乏經驗造成的過失。 因為寶寶畢竟還小, 他的認知需要閱歷來充盈和構築。 但需注意的是, “子不教、父之過”, 對其行為、品德上的錯誤則要毫不客氣地給予嚴厲批評, 絕不姑息遷就, 以便幫助寶寶明辨是非,

Advertisiment
增強道德判斷能力, 少犯錯誤。

分離焦慮

所謂“分離焦慮”, 是指當寶寶面臨親密撫養者分離時, 會產生一種不適應行為, 如抱著父母不放、有懼怕表情出現、情緒不穩定、害怕、非常愛哭、耍賴等。

美國心理學家研究發現, 早期的分離焦慮較嚴重者會降低智力活動的效果, 甚至會影響將來的創造力以及對社會的適應能力。 所以, 對於寶寶的“分離焦慮”, 家長應積極應對。 首先, 應培養寶寶獨處的經驗和能力, 如寶寶喝完奶後讓他單獨在父母的房間或客廳中玩耍, 不去打擾他;其次, 讓寶寶學會面對挫折, 譬如, 當寶寶遭遇挫折、開始吵鬧時, 家長先用緩和的聲音安慰他, 井承諾隔斷時間再去抱他, 讓他必須學會等待,

Advertisiment
到時間後, 家長要遵守諾言, 過去抱抱他, 好好地陪他玩, 從而使他對等待充滿信心。

幼兒憂鬱症

憂鬱症, 被喻為“心的感冒”, 通常被認為是青少年和成年人的“專利”, 但事實證明, 幼兒患上憂鬱症的例子不在少數。 美國科研人員經過大量的觀察後發現,通常幼兒憂鬱症的產生並非生理上的原因, 其根源在於環境因素導致孩子的不安全感。 例如, 父母酗酒、吸毒或經常對孩子亂吼亂叫、非打即罵, 使孩子對他們不信任而產生憂鬱症;或者, 搬家導致的環境改變、家庭的經濟困難、娛樂時間的減少、寵物的死亡等在成人眼裡不值得一提的小事都可能占滿孩童的內心, 此時, 如果家長不善加引導, 幼兒的憂鬱情緒就隨之而至了。

Advertisiment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