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寶寶發脾氣時,
家長如果處理得不合適,
會使寶寶更加反其道而行之。
所以,
掌握一定的方法要比使用野蠻的對策明智很多。
生理性啼哭
正常情況下,
如果寶寶有時候一天能哭好幾次,
每次持續的時間不長,
哭時無淚,
但聲音抑揚頓挫,
且響亮、有節奏感,
其他方面如進食、睡眠及玩耍等都很正常,
遇到這種情況,
家長只要輕輕觸摸他、對他笑,
或把他的兩隻小手放在腹部輕輕搖晃兩下,
寶寶就會停止啼哭。
這種情況,
寶寶的哭往往意義不大,
也許他只是想告訴你“我很健康”而巳,
家長不必緊張,
至少,
Advertisiment
啼哭是嬰兒的一種特殊的運動方式,
有助於增加肺活量、增進食欲、促進身體新陳代謝和神經系統的發育等。
訴求性啼哭
這類啼哭表現形式多種多樣,
家長需仔細辨別。
如果哭時聲調低,
且按照“短促地哭一聲後停頓,
再短促地哭一聲後停頓”模式有節奏地進行,
昕上去就像在說“餓一—餓一“—樣,
若此時你把手指放在他的嘴邊,
他表現出急切地吸吮,
則表明他確實餓了,
該給他餵奶了。
但如果寶寶嘴唇發幹,
時不時用小舌頭舔舔嘴唇,
且略顯煩躁,
則說明他是渴了。
而有些“貪圖”母愛的“磨人”寶寶慣用一些伎倆:一邊哭,
一邊轉動腦袋四處尋找,
在看不到人時哭聲較低、哼哼唧唧,
看到人後反而哭聲變大,
仿佛特別委屈,
似乎在喊“媽媽來抱抱”。
Advertisiment
此時只要媽媽放下手中的活兒向他走去,
他就會立刻安靜下來。
還有一些其他情況,
譬如,
如果哭聲強度較輕,
哭時大多無淚,
而且是在睡醒時或吃奶後啼哭,
兩腿蹬被,
就說明是尿濕了;如果哭聲很大,
神情不安,
小胳膊和小腿直舞動,
脖子上有很多汗,
可能是他太熱了;如果哭聲比較低沉,
有節奏,
哭時肢體少動,
小手發涼,
嘴唇發紫,
可能是他太冷了;如果哭聲很強烈,
像花腔一樣帶著顫抖和跳躍,
一陣陣,
一聲聲不耐煩地嚎叫,
同時還伴有揉眼睛的小動作,
說明寶寶巳經困了。
病理性啼哭
學會識別病理性啼哭很重要,
因為這直接關係到家長是否能夠及時處理寶寶的疾病。
一般情況下,
發生中樞神經系統感染、顱內出血等疾病,
Advertisiment
哭時音調高、哭聲急,
伴有發熱、頭痛、嘔吐等;發生腸疊套時,
表現為一陣一陣的哭鬧、嚎叫不安,
瞼色蒼白、大汗等;發生腸痙攣時,
哭聲無力、時隱時現,
且陣發性地加重等;發生佝樓或低鈣性手足搐動時,
夜哭不止,
煩躁不安,
易驚,
多汗;發生營養性疾病、營養不良等,
表現為好哭,
哭聲無力、煩躁、消瘦、體質虛弱;發燒後,
表現為煩躁不安、面紅耳赤,
頭部或身上有發燙感;發生某些感染性疾病,
如中耳炎、皮下壞疽、皮膚感染等,
表現為哭鬧異常、無規律、變音等。
(當家長認為寶寶的症狀與以上相符或相似,
應提高警惕,
及時帶他就醫。
)
人生“第一反抗期”
隨著寶寶運動能力的提高、活動範圍的擴大,
他的好奇心也越發強烈,
並開始起草自己的“獨立宣言”,
Advertisiment
這一階段,
他一反常態地執拗、任性,
甚至強硬。
在他成長的字典中,
多了個“不”字,
這就標誌著寶寶已經邁入人生的“第一反抗期”。
當寶寶發脾氣時,
作為家長,
“沉默”是第一法寶。
首先讓寶寶合理地發洩完、冷靜下來,
然後再瞭解寶寶發脾氣的原因,
繼而找出解決的方法,
並告訴他無緣無故發脾氣的做法是不對的。
家庭成員對寶寶的要求應保持一致,
才能建設和諧的家庭生活和家庭氣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