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貝計畫:早產兒餵養遵循5大原則

早產兒身體機能發育比不上足月兒, 消化系統、免疫系統等方面都存在不足。 因此, 早產兒餵養需要媽媽付出十二分的精力。 針對早產兒的身體需求, 母乳餵養是最適合早產寶寶的餵養方式, 但一些餵養技巧也需要媽媽熟練掌握。 早產兒餵養如何才能做到精准呢?一起來看看!


早產兒餵養

早產兒是指胎齡未滿37周, 出生時體重低於2.5千克, 身高少於46釐米的寶寶。 造成早產的原因有很多, 早產兒的身體在許多方面都比不上足月兒。 早產兒在肝臟貯鐵、骨骼貯鈣、消化功能及免疫機能等方面都尚未發育完全。

Advertisiment
早產兒一般身體瘦弱, 皮膚薄而發亮、哭聲細微、肌肉無力、體溫偏低、呼吸困難, 對各種疾病的感染率明顯增高。

照料早產的寶寶, 除在維持體溫和避免感染這兩個方面應特別關注之外, 還必須格外細心地餵養。 早產兒餵養是保證早產兒吸收到足夠營養, 順利追趕足月兒的必要手段。 早產兒餵養需遵循以下原則:

1、母乳餵養最佳

母乳是早產兒最理想的天然營養食品。 早產兒生理機能發育不很完善, 要盡一切可能用母乳餵養。 初乳對於早產兒來說更加珍貴, 初乳中的豐富蛋白質和抵抗力因數對早產兒極為有用。 用母乳餵養的早產兒, 發生消化不良性腹瀉和其他感染的機會較少, 寶寶體重會逐漸增加。 若媽媽母乳不足,

Advertisiment
體重低於2000克的早產寶寶需要加鐵強化的配方奶餵食, 配方奶中還應特別添加鈣、磷、鈉及維生素。

2、萬不得已的情況下才考慮用代乳品

無論哪種強化配方奶粉都比不上母乳的功效。 如果母乳實在不足, 給早產兒的首選配方奶為優質母乳化奶粉, 它的成分接近母乳, 營養更易吸收, 能使寶寶體重增長較快。 也可考慮用鮮牛奶餵養, 但採用時應謹慎從事, 以減低牛奶脂肪含量, 增加糖量, 使之成為低脂、高糖、高蛋白的乳品。 在用代乳品餵養的過程中, 要密切注意寶寶有無嘔吐、腹瀉、便秘以及腹脹等消化不良的症狀。

3、注意餵養量及餵養次數

早產兒的吸吮能力和胃容量均有限, 比不上足月寶寶。 奶水攝入量的足夠與否,

Advertisiment
不像足月新生兒表現得那麼明顯, 因此必須根據寶寶的體重情況給予適當的餵養量。 母乳餵養的早產寶寶應該經常稱稱體重, 觀察早產兒體重的增加情況, 這是判斷餵養是否合理的重要指標。 一般足月新生兒在最初幾日內由於喂哺不足或大小便排泄的原因, 體重略有減輕, 這是正常現象。 但早產兒此時體重的維持至關重要, 要重視出生後的早期餵養, 設法防止寶寶體重的減輕。


早產兒餵養

由於早產兒口舌肌肉力量弱、消化能力差、胃容量小, 而每日所需能量又比較多, 如果一次性吃入大量奶水容易造成寶寶溢奶, 引起窒息危險。 因此可採用少量多餐的餵養方法。 喂寶寶時可以縮短間隔時間, 奶量由少到多逐漸增加,

Advertisiment
讓寶寶脆弱的消化系統有充足的時間進行自我調節。 一般體重1500-2000克的早產寶寶一天喂哺12次, 每2小時喂一次。 2000-2500克體重的寶寶一天喂8次, 每3小時喂一次。

4、吸後再食

早產寶寶對於營養素的需求高於正常寶寶, 但這也和早產寶寶的生理特點存在著矛盾。 早產寶寶的吸吮能力較差, 吞咽反射不敏感, 過多、過快的餵養很容易發生嗆奶。 而且對於新手媽媽來說, 首次哺喂難以快速掌握正確餵奶姿勢, 餵奶姿勢不當令母乳餵養更添難度。 對於不能吸吮或吸吮力弱的寶寶, 媽媽要按時用吸奶器吸奶(至少每3小時吸一次), 然後將吸出來的奶水再喂給寶寶。

5、注意營養補充

孕晚期是母體供給胎兒大量微量元素和營養物質的最佳時期,

Advertisiment
但早產兒過早出生, 體內儲存的營養物質較少。 早產兒還需補充適度的維生素和礦物質, 避免因缺乏某種營養物質而發生身體病變。 對於寶寶的身體情況, 新媽媽每天應做詳細記錄, 便於準確分析並及時調整營養結構。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