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於學齡前和學齡期的孩子常常會出現關節痛的症狀。 對於, 調查發現很多父母認為這是孩子正在長個, 也就是孩子生長發育過程中出現的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 並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 但事實上, 研究發現, 寶貝常常出現關節痛的症狀, 有可能並不是在長個, 可能是存在疾病隱患。
首先, 生長痛是兒童時期最常見的關節痛, 是兒童生長發育過程中出現的正常的生理現象, 由於兒童處於生長發育高峰期, 身高增長速度快, 下肢骨骼增長超過了肌肉增長速度, 常常引發腿部肌肉和肌腱牽拉出現輕微疼痛,
Advertisiment
又稱髖關節一過性(暫時性)滑膜炎, 也是兒童時期常見的一種關節疼痛。 此病男孩較多見, 具體發病原因目前尚不潘楚, 一般認為是一種免疫介導的非特異性炎症, 與外傷、感染有關。 這種患兒常在發病前1~ 2周有上呼吸道感染史, 起病或急或緩, 臨床表現不特異,
Advertisiment
如風濕熱、幼年特發性關節炎也會出現多發關節疼痛的表現, 近年來發病率逐年增高。 小兒風濕熱大多由於鏈球菌感染所致, 易引起踝、膝、髖、腕、肘、肩等大關節疼痛, 即風濕性關節炎, 可伴有不同程度的關節腫脹及壓痛, 如家長未予以重視, 可波及心臟, 引起風濕性心臟病。 幼年特發性關節炎, 過去也稱類風濕性關節炎, 大多於4~10歲發病, 臨床上常出現發熱、多發關節腫痛, 因緩慢起病, 不易引起家長重視, 此病可驟然發熱而加速疾病進程, 最終侵犯全身關節, 造成關節畸形。 相對于成年類風濕, 由於兒童免疫系統有一個逐漸發育成熟的過程,
Advertisiment
如化膿性關節炎、結核性關節炎等也是兒童關節疼痛的常見原因之一。 化膿性關節炎多有外傷史, 可有不同程度的發熱, 關節活動明顯受限, 局部可有紅、腫、熱、痛。 結核性關節炎, 多見於年長兒, 常有密切結核接觸史, 可同時患有其他部位的結核, 起病級慢, 多為單一關節, 常見部位為膝、髖、踝、脊柱等關節, 其特點為病變關節多有腫脹, 但不紅、不熱, 若形成竇道多經久不愈。 經抗感染治療後, 可好轉。
腫瘤性疾病如白血病, 也可引起關節疼痛, 而且個別兒童以關節疼痛為最早表現, 需經血液及骨髓穿刺檢查明確診斷。
Advertisiment
總而言之, 孩子的強烈關節痛不可忽視, 雖然兒童時期出現“痛”, 沒有紅、腫、熱等症狀, 也不要輕易以為是生長痛。 父母應該再排除其他疾病後才可考慮到生長痛。 當孩子發生生長痛之後, 及時帶孩子去醫院檢查, 排除疾病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