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專家:家長不要介入孩子們的糾紛!

上周, 小林媽媽發來郵件, 說孩子總在外面受欺負, 如何教寶寶不打架但又不受欺負?這是家有內向寶寶的媽媽們的困惑, 對此媽媽們七嘴八舌提出自己的主張。 專家認為, 家長不要介入孩子間的糾紛, 但過後要教孩子學會自我保護。

家長直接跟“小霸王”講理

秧秧媽媽:我覺得, 當孩子受了委屈訴諸家長的時候, “不管”是不妥當的。 假如不管, 老實內向的孩子會覺得父母像自己一樣無能, 漸漸會什麼事情都不告訴家長。

解決問題不等於幫孩子“出氣”, 要跟打人的孩子講理, 而不是去找對方家長討說法。

Advertisiment
有一次我家三歲的女兒被一個四五歲的男孩明目張膽地欺負了。 我堵住那個男孩問:你剛才幹什麼呢?小男孩一愣, 眼神躲閃說:沒做什麼。 我嚴肅地對他說:你打妹妹兩次, 我都看見了。 小朋友在一起要友愛, 不可以打人。 下次再讓我看見, 我可就不僅僅是警告這麼簡單了。 你知道了嗎?那孩子乖巧無比地回答:知道了。 最有意思的是, 別看我教訓了他, 這個小男孩後來見了我居然還會主動微笑示好。 也不知道是怕了我呢?還是欣賞我居然肯和他講理?

親身示範教孩子自我保護

蘭蘭媽媽:我也認為孩子被欺負時, 家長不能不管, 這樣孩子會變得懦弱無能, 在家長與打人孩子講理時, 也給自己的孩子親身示範如何保護自己。

Advertisiment
蘭蘭三歲左右就能非常嫺熟地自己解決大部分問題了。 如果對手與她旗鼓相當, 她也會“裝”得氣勢洶洶:你幹嘛搶我的東西?你幹嘛推我?你再推我我也推你!但如果對方比她力氣大, 搶不過也打不過, 蘭蘭就立刻大哭, 能把人都招來。 只要把大人招過來, 蘭蘭就降低音量, 一邊哭一邊控訴:他打我!他抓我的臉!他擰我的腿!疼死了……還別說, 蘭蘭這招真管用, 對方很快都會發現這個妹妹不怎麼好惹, 不但會“報警”, 還相當會“告狀”。

去找人主持“公道”

亮亮媽媽:在衝突中, 如果孩子受的欺負並沒有達到“皮肉之苦”的程度, 家長要鼓勵孩子自己去和對方交涉, 這樣能培養孩子獨立處理事情的能力。 如果孩子受欺負到了挨打的地步,

Advertisiment
你可以先安慰, 讓他覺得自己並不孤立。 然後告訴他:“以後再有人這樣欺負你, 不要哭, 告訴大人(幼稚園老師), 大人會批評他。 ”要讓孩子意識到受人欺負需要主動還擊, 但還擊不一定非得“以牙還牙”, 對於這種“不公道”行為, 應該讓主持“公道”的人去管。

遊戲中學會躲避危險

冉冉媽:還擊並不意味教孩子“以牙還牙”, 那樣會影響他們以後的人際交往。 建議在遊戲中學會躲避危險, 家長可以和孩子玩遊戲, 比如媽媽和寶寶追打著玩, 打寶寶時, 看看他是否能迅速躲避。 從和家長的遊戲中, 孩子就能逐漸學會躲避危險。 同時, 允許孩子和要好的小夥伴之間打鬧, 還可以鼓勵寶寶多交幾個好朋友, 即使要好的小朋友之間, 有時也會出現爭執,

Advertisiment
此時家長正好可以觀察他們如何處理, 當他們無法正確處理時, 再幫他們解決。

專家意見

家長不要介入孩子間的糾紛

孩子受欺負, 家長既不能教孩子以暴制暴, 也不要介入孩子間的糾紛, 因為孩子之間的打鬧更多的是帶有遊戲成分, 是一種玩耍。 玩耍過程中, 孩子們慢慢學會交往, 對他們來說, 沒有“吃虧”與“不吃虧”的概念, 很多時候, 所謂“吃虧”其實是家長的想法。

不能教孩子不和打人的孩子玩, 因為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 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事、各種各樣的人, 如果僅僅因為這個人不好惹, 就不和他玩, 這會使孩子變得更懦弱。 因為在發生爭執的過程中, 他們也是在經歷、嘗試、體驗, 孩子會通過這些逐漸學會處理自己的事情。

Advertisiment

最重要的是, 要教會孩子學會自我保護, 培養孩子活潑開朗的性格和勇於表達、敢於據理力爭的勇氣。 要力勸孩子別在欺負他的人面前哭, 哭泣只會使對方變本加厲。 教孩子表現出自信心, 比如, 告訴他直視欺負人的孩子的眼睛說:“住手, 我可不喜歡你所做的事情!”然後, 昂首挺胸地離開。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