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專家推薦——厭食寶寶調理食譜

小兒厭食症是指孩子(主要是3~6歲)較長時間的食欲不振、食量明顯減少, 甚至拒食的症狀。 厭食時間過長會導致患兒營養不良、身體衰弱、抵抗力下降, 這樣就更容易發生其他疾病, 造成不良後果。 爸爸媽媽別心急, 要改變孩子厭食的症狀, 還先得找到癥結所在, 對症下藥進行飲食調理才能事半功倍哦!
1、雞內金餅 材料:雞內金1~2個、麵粉100克、鹽適量、芝麻適量
製作方法:雞內金洗淨, 焙乾、研末, 將雞內金粉與麵粉、鹽、芝麻同和, 做成薄餅, 烙熟烤脆。
功效:作為點心食用, 可以消食開胃。
2、南瓜飯
材料:大米500克、南瓜半個
製作方法:將大米洗淨後加適量水上火煮至八成熟時,
Advertisiment
撈出。 南瓜去皮去瓤, 切成塊, 鍋內放入少許植物油加熱, 把南瓜塊放入, 加入少許食鹽煸炒。 撈出的大米放在南瓜上, 用小火蒸熟, 熟後加適量紅糖, 即可食用。
功效:適用於脾胃不和所致的厭食症狀。
3、紅棗粥
材料:紅棗(去核)9枚、橘皮5克、粳米50克
製作方法:將上述材料洗淨後一起放入鍋內, 加適量水煮成稀粥。
服用方法:早晨空腹時食用, 連服1周。
功效:有健脾養血、消食行氣之功效, 適用於病後不思飲食、面黃肌瘦、神疲無力的孩子。
4、焦黃鍋巴汁
材料:焦黃鍋巴50克、穀芽30克、麥芽30克
製作方法:將上述材料一起放入鍋內, 加適量清水共煮30分鐘, 取汁加少量食鹽或蜂蜜調味飲用。
功效:具有健脾消食化積的功效,
Advertisiment
適用於傷食積滯、舌苔薄膩、納呆厭食的孩子。
5、金橘茶
材料:金橘500克、白糖500克
製作方法:金橘切片, 與白糖混勻, 裝瓶密封2周(現售的糖金橘亦可)。
服用方法:每次取25克, 用開水泡飲, 連用1周。
功效:具有健脾消食、生津理氣之功效, 適用於脾虛、胃痛、噯氣胸悶、口渴不思進食的厭食者。
6、胡蘿蔔懷山藥湯
材料:胡蘿蔔250克、懷山藥20~30克
製作方法:把胡蘿蔔洗淨切成塊, 山藥洗淨去皮切成塊, 同煮, 再加入少許紅糖即可。
服用方法:飲湯, 連食數日。
功效:適用于小兒脾胃氣虛、食積所導致的食欲不振、腹脹不適之厭食症狀。
7、白蘿蔔湯
材料:白蘿蔔1個、大米50克、糖適量
製作方法:蘿蔔切片, 先煮30分鐘, 撈出蘿蔔後再加米, 煮到米爛湯稠, 加糖適量即可。
Advertisiment

功效:用於厭食伴腹脹者。
8、鯽魚湯
材料:鯽魚1條、生薑30克、胡椒1克
製作方法:鯽魚洗淨, 生薑切片與胡椒一同放入魚肚內, 加水燉熟。
服用方法:飲湯食魚, 每天1劑, 連食1周。
功效:適用于脾胃氣虛、脾陽不足之食少、嘔惡、腹痛腹脹、面色不華、四肢不溫之厭食者。
9、山楂麥芽湯
材料:山楂10克、麥芽10克
製作方法:山楂、麥芽一起用水煎熬。
服用方法:取藥汁約100毫升, 加適量紅糖沖水, 作飲料服用。
功效:適用於食少、腹脹、大便不暢之厭食。
10、蓮子山藥羹
材料:蓮子30克、山藥粉50克、白糖適量
製作方法:把蓮子洗淨, 加水煮至酥軟, 再加入山藥粉, 一邊煮一邊調勻, 使之成羹狀, 然後再加入適量白糖。
服用方法:每日服1~2次。
功效:適用於食少乏力、面色黃白、便稀,
Advertisiment
多夢脾虛的厭食者。
(實習編輯:何鳳明)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