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國醫學將泌尿系感染歸屬於“淋證”範疇。 認為本病的發生主要是由於感受濕熱之邪, 邪蘊下焦, 膀胱氣化失常所致。 急性期多見實熱證, 慢性期則常見正虛邪戀之證。 其發熱有膀胱濕熱、肝膽濕熱、陰虛火旺之別, 臨證應仔細分辨。
一般泌尿系感染急性期發熱屬膀胱濕熱及肝膽濕熱者居多。 若發熱屬膀胱濕熱, 通常可見發熱惡寒, 多伴見小便頻、急、痛, 尿下淋瀝混濁等。 此時治療可選用八正散加減。 若發熱屬肝膽濕熱, 通常可見寒熱往來, 並伴見口苦脅痛, 嘔惡不食等症, 此時治療可予龍膽瀉肝湯化裁。
Advertisiment
由此可知, 雖然小兒泌尿感染常見發熱一症, 但臨證之時有諸種分類, 辨證治療各有特點, 不能一概而論。
總之, 小兒泌尿系感染引起的發熱, 若經及時、合理的用藥, 大多能治癒。 少數反復發作, 間斷身熱者, 應注意是否為耐藥菌株感染病例, 臨床可採用中西醫聯合治療或中西醫交替用藥的方法, 以減少細菌耐藥性, 提高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