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專家支招家長應該怎樣和娃相處

張女士焦慮地說, 在她看來, 已經快考試了, 老師發的那麼多卷子都沒時間做, 兒子竟然還有時間上網, 根本就是在浪費時間。

面對母親的焦慮, 小王卻表示很無奈, “整天喊著讓我做作業、做卷子, 還能說些別的嗎?整天說這些話, 你不煩我還嫌煩呢。 ”“當學生的不寫作業、不做卷子哪行?期中考試怎麼辦?”張女士聽到兒子這麼說, 更是氣不打一處來。 “那我不上學, 上班得了。 總是在後面催來催去的。 ”

看到兒子的堅持, 張女士很生氣, 但是更多的是無助:“多氣人啊!孩子頭兩年還是挺聽話的, 怎麼現在這樣了?真急死人了……”

Advertisiment

孩子幼小時, 對父母的依賴性較強, 可是隨著他們的觀察及認識能力的增強、他們發現原來父母也有缺點和短處。 因此, 處在這個階段的孩子有的會對父母感到失望, 並開始分析父母的想法與見解, 甚至表現出“看不起”父母的態度, 或說出反抗父母的激烈話語。 對於這個時期的孩子, 家長也要學會“科學”對待:

1、最好不要硬碰硬。 有些時候, 孩子表現出“固執”只是一種正常的情緒反應, 是孩子有主見的表現, 父母不可一味指責、懲戒。 在現實生活中, 有些父母因為本身性格很固執, 注重權威感, 當孩子與自己的觀點不一致或被孩子頂撞時, 就以暴制暴。 如果孩子也堅持己見, 死不讓步, 便會爭執不休, 戰火不斷, 結果往往是兩敗俱傷。

Advertisiment
當然, 也有一些家長由於長期溺愛孩子, 孩子的膽子越來越大, 父母反而唯唯諾諾, 在孩子面前低聲下氣, 也是一種不可取的方法, 同樣不利於親子之間的溝通。 正確的做法是鼓勵並支持他們大膽地說出自己的想法。 假如父母覺得子女的想法過分極端, 或有偏差, 可不直接批評, 可以告訴他們父母是怎樣想的, 有什麼依據和理由等, 而且父母的理由僅供參考, 這時候的孩子會感覺自己是被父母尊重的, 自己的觀點是受重視的, 內心的自豪感會油然而生。 這是比較開明、民主的父母的做法。

2、角色互換, 互相體諒。 父母如果能換了角度從孩子的角度想一想, 也許不會發生這種衝突。

3、與孩子共成長。 家長想要孩子像以前小時候一樣與自己無話不談,

Advertisiment
而孩子卻認為自己長大了, 已不是小孩子了, 要獨立的做事, 獨立地思考。 這就是中學階段親子之間容易衝突的原因所在。 那麼在這個問題上, 究竟誰對誰非、誰承擔著主要的責任呢?筆者認為家長應承擔著主要的責任。 如果我們用老方法教育孩子, 教育效果不明顯或沒有效果, 甚至會不斷地與孩子發生衝突。 因此, 孩子成長了, 我們大人也要成長, 孩子變化了, 我們大人也要變化。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