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專家支招解決親子班的煩惱

去上親子班, 對很多媽媽和寶寶來說, 都是第一次參與一種集體活動, 媽媽有些困惑是難免的。 在上親子班之前, 你認為有很多孩子一起玩肯定是十分美好的。 可是, 如今在這個大集體中, 你卻遇到了很多困惑, 這是為什麼?把心情放輕鬆一點, 他正在經歷這個年齡時期特有的階段。

麻煩一:姣姣只要一到親子班, 就到處摸, 到處看。 我想讓她參與活動, 但她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 也不聽我的, 更不聽老師的。
專家解析
“以自我為中心”是2歲左右孩子的思維特徵。 他們只知道自己的感覺與需求, 不理解也無法顧及別人的感覺與要求,
Advertisiment
所以他們不容易與別人合作、輪流或者分享。
專家出招
1、滿足孩子的好奇心理, 不要強迫他馬上參加活動。 在安全的情況下, 父母滿足他看看這兒, 摸摸那兒的心理需求, 讓他喜歡這個“教室”或“課堂”, 以後他就漸漸地開始關注和參加活動了。
2、保持平靜心態, 不要對他的行為大驚小怪, 更不能發脾氣。 如果孩子實在鬧得厲害, 就帶他離開現場, 因為轉移注意力對年齡小的孩子比較有效, 儘量避免與他發生正面衝突。

麻煩二:點點今天玩塑膠水果, 正玩得高興的時候, 被朵朵一把給搶了過去, 他委屈得“哇”地哭了出來, 我連忙安慰點點, 但是他越哭越厲害, 我也不知道怎麼辦才好。
專家解析
2歲左右的孩子還沒有“友誼”的概念,
Advertisiment
玩具比朋友重要, 他們即使交朋友, 也是因為喜歡對方手裡的玩具, 這種以玩具為中心的價值觀, 導致孩子之間經常因為搶奪玩具而發生戰爭, 又因為共用玩具而走向和平。
專家出招
1、給幾個1~2歲的孩子提供數量足夠的玩具。 這個年齡的孩子對玩具總是見異思遷, 不能較長時間玩自己的玩具, 還總覺得別人手裡的玩具更好, 所以不能指望這麼小的孩子能好好地分享一個玩具, 儘量提供多一些的玩具, 減少因爭奪玩具而引發衝突的機會。
2、培養孩子用語言表達需求。 1~2歲的孩子寶常常用肢體語言表達自己的需求, 所以“進攻”的孩子可能用手搶, “反攻”的孩子可能用腳踢、用嘴咬, 父母要阻止孩子的這種交往方式,
Advertisiment
説明和引導他們說出自己想要做的事情, 逐漸學會與小朋友商量分享玩具。
(實習編輯:朱清銀)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