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女士的兒子小王今年上初二, 但是她卻覺得自己越來越“不會”做家長了。 “我不知兒子是怎麼回事?上個星期六早上快八點鐘了, 他還在睡懶覺。 我考慮到過幾天就要期中考試了, 就叫他起床。 誰知你越說他越賴在床上不動。 過一會, 好不容易起來了, 說要上網查個資料, 一上網就是一個多小時。 ”張女士焦慮地說, 在她看來, 已經快考試了, 老師發的那麼多卷子都沒時間做, 兒子竟然還有時間上網, 根本就是在浪費時間。
面對母親的焦慮, 小王卻表示很無奈, “整天喊著讓我做作業、做卷子, 還能說些別的嗎?整天說這些話,
Advertisiment
看到兒子的堅持, 張女士很生氣, 但是更多的是無助:“多氣人啊!孩子頭兩年還是挺聽話的, 怎麼現在這樣了?真急死人了……”
孩子幼小時, 對父母的依賴性較強, 可是隨著他們的觀察及認識能力的增強、他們發現原來父母也有缺點和短處。 因此, 處在這個階段的孩子有的會對父母感到失望, 並開始分析父母的想法與見解, 甚至表現出“看不起”父母的態度, 或說出反抗父母的激烈話語。 對於這個時期的孩子, 家長也要學會“科學”對待:
1、最好不要硬碰硬。
Advertisiment
Advertisiment
2、角色互換, 互相體諒。 父母如果能換了角度從孩子的角度想一想, 也許不會發生這種衝突。
3、與孩子共成長。 家長想要孩子像以前小時候一樣與自己無話不談, 而孩子卻認為自己長大了, 已不是小孩子了, 要獨立的做事, 獨立地思考。 這就是中學階段親子之間容易衝突的原因所在。 那麼在這個問題上, 究竟誰對誰非、誰承擔著主要的責任呢?筆者認為家長應承擔著主要的責任。 如果我們用老方法教育孩子, 教育效果不明顯或沒有效果, 甚至會不斷地與孩子發生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