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專家教會你 生產後媽媽的自我防護方法

產後媽媽自我防護方法

分娩後, 新媽媽的身體處在一個特殊的狀態中, 很容易發生一些病症或不適, 給身體康復帶來種種麻煩, 因此在產後要注意多做一些自我防護。

病症1:生☆禁☆殖☆禁☆器官感染

分娩後子宮內膜有創面, 加之體虛, 使病菌易於乘機侵入, 引起盆腔感染。 分娩的過程中為了讓分娩過程順利, 一般醫生會在會陰部分切開一個小口, 可能會造成應道外口充血, 容易引發感染。

護理一:保持會陰部清潔

不論是自然撕裂, 還是切開的傷口, 一般都可在3-5天癒合, 每天要用溫開水沖洗2次;為防止傷口污染,

Advertisiment
每次便後用新潔爾滅消毒棉擦拭沖洗外☆禁☆陰, 大便後切忌由後向前擦, 應該由前向後, 還須再次沖洗;注意勤換衛生護墊, 避免濕透, 浸濕傷口。

護理二:防止會陰切口裂開

發生便秘時, 不可迸氣用力擴張會陰部, 可用開塞露或液體石蠟潤滑, 尤其是拆線後頭2-3天, 避免做下蹲、用力動作;解便時宜先收斂會陰部和臀部, 然後坐在馬桶上, 可有效地避免會陰傷口裂開。

坐立時身體重心偏向右側, 既可減輕傷口受壓而引起的疼痛, 也可防止表皮錯開;避免摔倒或大腿過度外展而使傷口裂開;不宜在拆線當日出院, 傷口裂開多發生在傷口拆線的當天, 回家後傷口裂開會給處理帶來麻煩。

護理三:避免傷口發生血腫

產後最初幾天,

Advertisiment
產婦宜採取右側臥位, 促使傷口內的積血流出, 不致內積而形成血腫, 影響癒合, 也可防止惡露中的子宮內膜碎片流入傷口, 日後形成子宮內膜異位症;待4-5天后傷口長得較為牢固, 並惡露難以流入時, 便可採取左右輪換臥位;注意會陰切口的情況, 術後1-2小時內傷口出現疼痛, 且越來越劇, 應馬上與醫生聯繫, 及時進行處理。

護理四:避免會陰切口感染

當傷口出現腫脹、疼痛、硬結, 並在擠壓時有膿性分泌物時, 應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抗菌素, 拆除縫線, 以利膿液流出;局部採用1∶5000高錳酸鉀溫水坐浴, 每天2次, 每次10-15分鐘, 或用清熱、解毒、散結中藥煎液清洗傷口;使用檯燈進行局部理療, 也可促進傷口癒合。

護理五:小心護理水腫傷口

Advertisiment

傷口水腫時, 在拆線前縫合線勒得很緊, 疼痛持續不減。 可用95%的酒精紗布或50%硫酸鎂溶液進行局部熱敷、濕敷, 每天2次;臥位時, 儘量將臀部抬高一些, 利於體液回流, 減輕傷口水腫和疼痛。

病症2:手指肌腱炎和腕管炎

分娩時產婦皮膚的毛孔和關節張開, 產後氣血兩虛。 如果受到風寒的侵襲, 就會使風寒滯留於肌肉和關節中。 加之不停的為寶寶換尿布, 餵奶以及喂寶寶, 容易造成肌肉關節損傷。 如果沒有及時治療就會導致手指肌腱炎和腕管炎。

護理法一 在月子裡要小心風寒侵入, 居室的溫度不能太低, 不能潮濕;避免有風直接吹到媽媽。 洗澡的時候注意水溫, 洗澡的時間也不要太長。

護理法二 照料寶寶要適度, 不要過於勞累。

Advertisiment
當手腕和手指出現疼痛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休息。

護理法三 月子裡少吃辛辣的食物、香蕉、雞肉、不喝酒。

護理法四 在感到疼痛的時候應該及時去看醫生, 避免做腕和拇指的運動。 避免用力, 也不可以用力去按摩疼痛的地方。

護理法五 平時注意做腕部的放鬆運動。 以減輕症狀。

病症3:腰部酸痛

分娩後, 身體的內分泌系統還沒有調整好, 盆骨的韌帶還處於鬆弛狀態, 腹部肌肉也因為分娩顯得鬆弛。 加上產後照料寶寶需要經常彎腰以及惡露排除不暢引起淤血, 很多媽媽都容易在產後出現腰部酸痛感。

護理法一 注意腰部保暖。

護理法二 產後避免長時間站立, 不要經常做提或舉重物的動作。

護理法三 照料小寶寶的時候儘量避免彎腰。

Advertisiment

護理法四 產後不要過早穿高跟鞋。

護理法五 產後2-3周在保健醫生指導下做加強腰背肌和腹肌的運動, 增加腰部的穩定性。

護理法六 不要坐的時間太長, 要多做腰部放鬆運動。

護理法七 酸痛的時候可以熱敷疼痛處, 促進血液迴圈。

護理法八 酸痛時也可以用一個手掌從上向下推搓腰部3-4遍, 或雙手交替在腰骶部從上向下推摩, 以皮膚有溫熱感為宜。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