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專家給的小兒發熱四階段症狀解析

在發熱過程中, 由於產熱和散熱這對矛盾不斷發生變化, 所以發熱一般可分為四個階段:

(1)前驅期:許多發熱疾病可無此期症狀。 此期症狀持續時間, 根據發熱疾病的具體情況而不同, 主要表現:全身不適、疲倦乏力、腰背及四肢痛、頭痛、食欲減退、精神不穩定、低熱;有些發疹性疾病, 在全身皮疹出現前, 可有前驅疹, 如麻疹前驅期時, 口腔粘膜可出現費克氏斑。

(2)體溫上升期:此期的特點是產熱多而散熱少, 因此產熱佔優勢, 故體溫升高。 致熱原進入機體後改變了體溫調節中樞的興奮性, 使患者皮膚血管收縮,

Advertisiment
排汗減少, 同時由於體內代謝增強, 以及因寒冷感覺, 而反射性地引起豎毛肌收縮, 並使肌肉群收縮形成寒戰等均可使產熱增加。 臨床上表現為皮膚蒼白、乾燥、無汗、“雞皮疙瘩”, 觸摸患兒皮膚有冷感;如發生寒戰, 預示將發生高熱。 幼兒在此情況下, 可出現驚厥現象。 在寒戰期間, 體溫多在38℃以上, 並多數在數小時內達到高熱極期, 如瘧疾、大葉性肺炎、敗血症、藥物反應性發熱等, 以上為體溫驟升者。 體溫漸升者, 指發熱初期為低熱, 數天內由低熱逐漸上升達到高熱者, 稱為漸升性發熱。 漸升者常有前驅症狀, 多數無寒戰現象, 但有時可感覺發冷, 如不典型的傷寒。 有的呈驟升性發熱, 這可能開始為低熱被忽略所致。 另外, 波狀熱、肺結核等疾病的體溫呈漸升性發熱。
Advertisiment

(3) 高溫持續期:此時體溫已達高峰, 本期的特點是散熱過程開始增強, 體溫調節中樞不斷加強調節作用。 由於散熱過程開始增強, 病人體表皮膚血管擴張, 呼吸加強, 開始排汗等, 使體溫不再繼續升高。 但這時由於體內仍受致熱物質的不斷刺激, 產熱並未降低, 所以此期產熱和散熱在新的基礎上重新建立相對的平衡, 使體溫維持在一定的高水準上。 臨床上表現為皮膚潮紅而灼熱、呼吸加快加強、出汗等, 此期出現高熱可持續幾小時(如瘧疾)或數天(如肺炎), 甚至幾周以上(如傷寒)。

(4)體溫下降期:本期是發熱的結尾。 它的特點是散熱過程佔優勢, 體溫恢復正常。 由於機體的防禦作用或採取了適當的治療,

Advertisiment
使致熱原在體內的作用逐漸消失或減弱, 產熱減少, 同時通過體溫調節中樞的調節, 散熱仍處於較高水準, 病人體表皮膚血管擴張, 大量出汗, 散熱加強, 於是體溫開始下降, 產熱和散熱終於恢復正常的相對平衡狀態。 體溫下降的方式, 一般是漸退, 即在幾天之內體溫逐漸恢復正常(如傷寒);也有驟退的, 即體溫在十幾個小時或更短的時間內降到正常, 甚至低於正常(如大葉性肺炎)。 在體溫下降時, 由於大量出汗, 喪失大量的體液, 因此對於高熱病人、小兒在使用退熱藥時, 必須慎重, 以防造成虛脫及其他併發症。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