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區一:產後前兩天奶水有點少, 還是給寶寶先加點奶粉吧, 免得餓壞了寶寶, 等下奶後再來母乳餵養好了。
其實, 人體的調節機制是很奇妙的, 新媽媽在生完孩子後, 乳汁的分泌量與寶寶的胃容量是趨近一致的, 寶寶在剛出生1天的時候, 媽媽的奶水雖然比較少, 但這個時候寶寶的胃容量也只是就小玻璃球那麼大,
Advertisiment
誤區二:哺乳時將開始的乳汁擠掉, 或者喂一會兒這側, 又換另一側。
先吸出來的奶我們叫“前奶”,
Advertisiment
如果只是吃到前奶, 寶寶會長得比較瘦小, 如果只是吃到後奶, 寶寶又會缺少水分和蛋白質。 所以, 一般在餵奶的時候, 媽媽切不可將“前奶”擠掉, 也不可喂一會兒這側, 又換另一側, 應儘量讓寶寶吃空一側乳☆禁☆房後再換另一側, 這樣才能保證寶寶攝取到足夠的營養。
誤區三:托乳的各種錯誤姿勢
有一些媽媽在餵奶的時候, 會用大拇指和食指呈“剪刀”式夾住乳☆禁☆頭或乳暈,
Advertisiment
還有一些媽媽在餵奶的時候, 其他人用一隻手拿著乳☆禁☆房, 另一隻手握著寶寶的頭, 將寶寶推向媽媽的乳☆禁☆房處, 其實, 當施加壓力時, 寶寶會反射性地將頭後仰, 如此反抗多次後, 也許寶寶就會拒絕母乳餵養了。
此外, 也還有一些媽媽害怕餵奶時寶寶的呼吸道被乳☆禁☆房體堵住了, 往往用手將乳☆禁☆房組織向後壓, 這也是不科學的。 媽媽用手向後壓乳☆禁☆房組織的時候, 將會阻斷乳腺管內乳汁的流通, 從而影響寶寶的吸吮。 只要掌握正確的含接姿勢就不會出現餵奶時寶寶的呼吸道被乳☆禁☆房堵塞的現象。
Advertisiment
正確的含接姿勢是:媽媽的大拇指和食指呈C字形托起乳☆禁☆房, 先將乳☆禁☆頭刺激寶寶的口周圍, 使寶寶建立覓食反射, 當寶寶的嘴巴張到足夠大的時候, 再將乳☆禁☆頭及大部分的乳暈含在寶寶的口中。 當寶寶正確含接到乳☆禁☆頭時, 可以見到寶寶的臉頰是鼓起呈圓形地在慢而深地吸吮, 而且媽媽也可以感覺到明顯下奶的感覺。
誤區四:隔一段時間就把孩子喚醒餵奶
有些媽媽在餵奶的時候會嚴格按照隔幾個小時喂一次的原則, 其實, 在寶寶吃奶還沒有規律以前, 需要按需哺乳。 如果嚴格地按照固定的時間給寶寶餵奶, 則可能會導致寶寶在饑餓的時候沒有奶吃, 而在還沒餓的時候又硬讓他撐著。
Advertisiment
誤區五:擠奶時擠壓乳☆禁☆頭
有些媽媽在擠奶時, 用手擠壓乳☆禁☆頭或整個乳☆禁☆房希望盡最多的力量將乳汁擠出, 但往往乳汁不但未被擠出反而使乳☆禁☆頭或乳☆禁☆房損傷。 正確的方法是, 在乳☆禁☆頭距離乳暈2cm處用拇指及食指向胸壁方向輕輕下壓, 壓力應作用在拇指及食指間乳暈下方的乳☆禁☆房組織上, 也就是說, 必須壓在乳暈下方的乳竇上, 反復一壓一放, 依各個方向按照同樣的方法按壓, 做到使乳☆禁☆房內每一個乳竇的乳汁都被擠出來。 這方法一般不會疼痛,否則就要看是否方法錯誤了。一側的乳☆禁☆房至少擠壓3-5分鐘,待乳汁少了,就擠壓另一側,如此反復數次。每一次擠奶至少需要20-30分鐘,每天至少6-8次。
這方法一般不會疼痛,否則就要看是否方法錯誤了。一側的乳☆禁☆房至少擠壓3-5分鐘,待乳汁少了,就擠壓另一側,如此反復數次。每一次擠奶至少需要20-30分鐘,每天至少6-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