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慰物有助於寶寶適應與媽媽分離的過程, 克服焦慮, 使他感到平靜和鬆弛, 有安全感, 若安慰物沒有了, 就會緊張、煩躁, 產生不安全的感覺。
寶寶的神經系統比較脆弱, 容易發生輕度紊亂、失衡(是階段性的), 從而導致寶寶心理緊張, 感覺不安全, 於是將精神的依靠寄託於安慰物或其他自☆禁☆慰的行為(如咬指甲、吮手指)。
寶寶戀物是普遍的, 例如有些寶寶特別鍾情于玩具小熊, 像對朋友一樣和小熊說悄悄話, 把小熊視為家庭成員。 這在大人看來實在莫名其妙, 然而對於寶寶來說卻是理所當然的, 因為這是寶寶很正常的心理狀態。
Advertisiment
寶寶有一種不同于大人的心理特點, 就是“擬人化”, 具有泛靈的傾向, 在他們的眼裡, 世間萬物都是像人一樣有生命、有情感的, 所以寶寶特別富於想像, 他們會說:“別掐花, 花兒會疼的”。 爸媽對此不但不需要糾正, 還應該順應寶寶, 促使寶寶的想像力充分發展。
寶寶依戀安慰物傾向有不同的程度, 輕度的傾向是不過於固執的、比較容易轉移、不是特別依賴安慰物、不是長時間依戀同一安慰物。 而重度的傾向則是非常依賴、過於執著, 沒有安慰物神經就特別緊張, 無法正常生活。
當然, 不是所有寶寶皆如此, 寶寶的生理和心理特點是有個體差異的, 有的神經系統屬強型, 有的屬弱型。 一般來說, 依戀情況比較嚴重的,
Advertisiment
有這種情況寶寶的爸媽, 不要著急, 因為這種情況是正常的, 而且是階段性的, 一般不會影響寶寶的心理健康, 隨著寶寶的長大, 神經系統會逐漸加強起來, 依戀安慰物的行為會逐漸消失。
安慰物是寶寶用於使自己感到更安全、更愉悅的東西, 寶寶依戀安慰物是常有的, 基本發生在嬰幼兒時期, 一些爸媽對這種偏執現象迷惑不解, 甚至擔心寶寶是不是有毛病了。 其實這不是病態, 是嬰幼兒生理、心理特點的反映。
學齡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