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專家解讀:嬰兒雖小但也有情緒

情緒是一種先天的心理功能。 無論是在種系的發展中還是在個體的發展中, 情緒都先於語言。 在種系發展中, 高等動物或人的祖考是先有了情緒情感, 以後才逐步產生語言的, 在個體發展中, 嬰兒也是先有情緒反應, 然後才有語言發展的。

育嬰專家介紹, 儘管個體的情緒發展得很早, 但嬰兒的情緒發展也有一個過程。 從最初的痛苦和微笑反應到驚奇和害羞的出現, 情緒也越來越分化和細膩。 在嬰兒發展的每一個階段, 情緒都在不同的水準上對嬰兒的活動起著調節作用。 比如說, 一個月內的新生兒就會向外界輸送情緒資訊,表達他的生理需要,

Advertisiment
來維持他的生存和生長。 到2~3個月, 嬰兒就會主動地對成人產生一種活躍反應、產生微笑,表達一種內在的、正常和生動的情緒體驗。 這種表現已有點社會性了, 但仍停留在生物學的水準上。 3~5月, 嬰兒開始對母親或照顧他的人產生偏愛, 更喜歡和母親在一起。 這時的情緒反應同嬰兒感覺需要的滿足關係極大。 其中嗅覺起著特別重要的作用。 母親身上的氣味是他認識母親的重要來源。 他喜歡母親身上的氣味而不是別人的氣味。 此外, 還有視覺和聽覺需要, 如母親的聲音、母親的面孔。 所有這些形成一種綜合感覺, 使他對母親,而不是別人產生偏愛。 這種情緒調節使嬰兒的行為帶有一定的選擇性。
Advertisiment
如果說3~5個月的嬰兒對母親的偏愛還是感覺水準上的, 那麼, 6~8個月的嬰兒就有了進一步的發展。 此時的嬰兒已能夠識別成人的情緒反應了。 他能夠識別人們不同表情的含義。 凡是做笑臉的, 他都知道是高興,凡是對他做出發怒樣子的, 他都知道是生氣,會表現出害怕, 甚至會被嚇哭。

嬰兒情緒的發展還表現在每一種情緒都隨嬰兒的發展而越來越具有社會意義。 例如痛苦是最普遍的負性情緒, 它表明嬰兒處於一種不良的狀態, 能引起別人的同情和幫助, 還能激起兒童為減輕痛苦改善自己處境的願望。 引起痛苦的第一個場合就是嬰兒與母體分離。 研究發現,如果把新生兒包裹起來, 並在小包裹中放一個答錄機,

Advertisiment
讓他能聽到母親心跳的聲音, 這些嬰兒就會哭得比其他孩子少, 體重也比其他孩子長得快。 因為這些孩子的感覺是又回到了胚胎的環境之中。 除身體上的分離外, 心理上的分離也始終是引起癰苦最基本和最普遍的原因。 因此, 我們常常可以看到, 孩子最怕的威脅便是他最親近的人不理睬他。 感到孤單的嬰兒會因痛苦而哭泣, 但時間長了, 他們為了避免哭泣給自己帶來的傷害,也會停止哭泣。 若經常如此, 這些孩子會成為感情冷漠的人, 並將這種冷漠灌注在他們的個性之中。 嬰兒的痛苦是不可能完全避免的, 但父母卻要努力為孩子減輕痛苦,不要讓孩子在逆境中絕望,對痛苦麻木。 父母若能敏感地發現孩子痛苦的原因,
Advertisiment
及時幫助孩子排除它們, 將會使孩子體會到父母的愛。 而在愛和喜悅中體驗痛苦, 痛苦往往被緩解。 以後孩子也會以更樂觀的態度來對待生活。

在6~8個月時, 情緒發展的另一個明顯特徵是情緒常性的出現。 情緒常性是較固定的個體情緒特徵的早期表現。 它表現為有些孩子經常是歡樂的, 有些孩子經常是安靜的’有些孩子經常是淡漠的或經常是急躁的。 所以說歲左右時就能看出孩子的慣常的情緒狀態是什麼樣的了。 情緒常性的形成使孩子經常以一種較固定的行為方式對環境作出反應, 以較固定的行為方式來反映周圍事物對他的意義和作用。 這個時候我們還說不上這就是孩子的性格,

Advertisiment
但它為孩子以後的性格形成打上了情緒性的烙印。

育嬰專家提醒, 寶寶情緒是有內在體驗的。 嬰幼兒通過內在體驗來監測自己, 從而驅動自己的行為。 孩子會哭、會笑、會鬧, 他們對成人發出的這些信號都是有自己的主觀體驗的, 通過這些內在體驗來監測自己內部的狀態,驅動和調節自己的行為。 孩子會發出情緒資訊, 也會很快接受情緒資訊, 以此來喚起成人的注意, 而成人都是自覺不自覺地在根據孩子的情緒信號撫育他。 這樣, 在親子之間就產生了情緒或情感相互呼應、相互交流的過程。 這就是說, 在孩子和父母之間存在著一種感情聯結, 形成孩子成長的環境。 孩子只有在良好的感情環境中, 身心才能夠健康成長。

身心才能夠健康成長。

相關用戶問答